潘凤:苗岭上的“白衣天使”

时间:2022-04-12 05:00:59

编者按: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决定,从2014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广泛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

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在全社会营造明礼知耻、崇德向善、遵纪守法、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本刊自本期始开设“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活动专栏,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报道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欢迎广大读者赐稿或提供新闻线索。

她,一个药箱,一背就是一生。

她,一座大山,一守就是10余年。

15年来,贵州省安龙县戈塘镇戈塘村卫生室苗族女医生潘凤对乡亲至亲至爱,对患者不离不弃。她,被称为苗岭山上的“白衣天使”。

“夫妻双双把家还”

戈塘村距戈塘镇政府所在地20余公里,整个村子位于戈塘金矿矿山顶上,海拔1630余米,村民共2550人,其中苗族占63%,是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今年40岁的潘凤就出生在戈塘村青杠林苗寨。

1994年,潘凤的母亲患了重病,卧床不起。由于村里没有卫生室,潘凤只能背着母亲去镇上的医院里打针输液,每周去一次,一次要走上10余公里的山路。这一背就是三年,路上的辛苦,坚定了她从医解除病人痛苦的决心。

1995年9月,潘凤考取黔西南州卫校民族医士专业。毕业时,同学们大多选择留在城市,她却义无反顾地回到戈塘村当医生。男友周波想劝她到县城开诊所,她反倒向周波下了“通牒”:要么分手,要么跟她回乡。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回到戈塘村,白手起家,租用民房办起了村卫生室。

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药箱、一块自耕地,半农半医,这对恋人当起了村里“赤脚医生”。

1999年6月21日,潘凤与周波的卫生室开业了。开业当天,潘凤接到让她一生难忘的出诊。那天中午,气温很高,海子乡堡堡村丫头寨的湛开友赶到卫生室,央求潘凤快去帮妻子接生,说母子快保不住了。

潘凤跟着湛开友一路小跑了两个多小时,爬到半山腰的一个山坳里。潘凤吓得周身发麻――哪有在山上生孩子的?湛开友难为情地说:“潘医生,我怕你不来,所以一直没敢讲在山上。”原来,湛开友带妻子罗国菊在山上干活,妻子提前临产。

在荒无人烟的山野,看着产妇痛得死去活来,潘凤只能在此迎接一个生命的诞生,而她唯一的助手就是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湛开友。

这样的病例不只一例。很多待产的苗族妇女,不愿提前去医院,一遇到难产,就指望着潘凤。为此,潘凤多次劝说,村民们还是不愿意去医院,在他们心里,更信任这个守护在身边的潘医生。10余年来,潘凤为村民接生1200余次,从未有过闪失。

决不让乡亲们吃亏

说起潘凤,方圆十里的群众无不称赞,夸她是戈塘村的“好大姐、好媳妇、好医生”,是苗乡的“救命恩人”。一字不识的古稀老人王发珍,家庭条件非常困难,每次到村卫生室都只要五角钱的去痛片。潘凤却执意要给老人检查,然后对症下药,每次开的药都是几元到几十元。老人先后到卫生室20余次,可潘凤总共收了老人5元钱。这些,老太太从不知道,她只知道潘医生很负责,每次都要叮嘱自己按时吃药、复诊。

戈塘村白露山组的罗克兰带着两岁的孩子来卫生室输液,需付诊疗费47元。潘凤知道她家条件不好,只收下了20元,并让她们第二天继续来免费输液。罗克兰过意不去,不好意思再来,潘凤便带上诊疗工具上门服务。罗克兰非常感动,拉着她的手不知道说什么好,定要她留下来吃饭。

潘凤对患者关怀备至,对家乡的公益事业也热心参与。15年来,潘凤捐给村里修路、资助困难家庭孩子读书的钱不计其数。同村的孩子田彪,即将从青海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从他上学读书起,就先后5次得到潘凤4000多元的资助。

潘凤做好事不求回报,但乡亲们心里记着她的好,经常有人送来鸡蛋、送菜。拗不过乡亲们的热情,潘凤只好象征性收一点点,如果送的东西贵重,她就在药价中给予减免,宁愿自己少赚点也不让乡亲们吃亏。

为了真情一生坚守

回到戈塘村后,因为收入微薄,潘凤与周波一直租房办卫生室。两人费劲周折,搬了四次家,始终没法建起一所像样的诊所。直到2008年8月,听说国家要免费建村卫生室,夫妻俩高兴得一周没睡好。为了争取到国家项目落户戈塘村,夫妻俩将自家的地贡献出来作为建设用地,并出资近两万元平整土地。

房子的问题解决了,微薄的收入仍然困扰着潘凤一家。2011年,从浙江打工回来的表哥劝周波,说像他这样有经验的医生,到浙江地区开诊所月收入能够上万元。周波被说动了,到浙江考察后决定把诊所搬到宁波。

听说卫生室要关门了,村民们天天往潘凤家里跑,劝他们留下来,说钱不够开支,大家想办法补贴。看着乡亲们期盼的眼神,潘凤心软了。

“人活着,难道总要跟钱过不去?只要饿不死,做点有意义的事,穷点也快乐!”潘凤对丈夫说。

周波拗不过妻子,压了多年的火终于爆发了:“过了这么多年的穷日子,你不走我走!”说着打点行装就要出门。潘凤看事情不妙,赶紧把婆婆从兴仁县下山镇接来做丈夫的思想工作。在婆媳俩轮番劝说下,周波意识到卫生室对于乡亲们来说有多重要,妻子的坚守,是不愿辜负乡亲们的真情。

从此以后,周波再不提出走的事,夫妻俩坚守在村子里,一如既往地为村民们诊疗。

15年来,潘凤接诊15万余人(次),出诊2500余人(次),行程25000多公里,守护着戈塘镇戈塘村及周边8个村寨、15000名群众的健康。(作者单位:黔西南州文明办 责任编辑/姚 远)

上一篇:开展社区科普活动 提升居民科学素养 下一篇:倾力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