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上科学课,兴科教遍校园

时间:2022-04-12 04:32:45

“巧”上科学课,兴科教遍校园

科学课对小学生来说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如果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很不感兴趣。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处于爱学、乐学的氛围中。现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谈谈我是怎样上的科学课。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设情境,就是巧设开端激情,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如教师在讲“走进大自然”时,就采用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的很多场面,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趁势导入课题,从小热爱科学意味着我们长大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这样一来,就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理解。

二、“巧”用故事,激励从小爱科学的欲望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加以利用。在科学的课堂上适度开展“故事教学”,只要和课题内容相符,就可以采用每课一故事,多收集爱国科学家们搞科学发明的事迹,设计的问题要有思想性,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授的知识环环相扣,让学生思考并留有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当中深受鼓舞,逐渐形成从小立下豪情志,长大要当科学家的好风气,以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一来,科教之风就会大兴于校园。

三、“巧”设讨论,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科学知识的教学中,无论课上课下“巧”设讨论是很有益处的。因为讨论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汇聚科学知识,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既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又给他们在课余时间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四、“巧”设结尾,展现课题的中心思想

课题小结的语言要巧妙,要有激情,师生之间应产生共鸣;小结要带有悬念,耐人寻味,起到课断而思不断、言尽意无穷的作用;小结的语言精准,重点突出,易记而不忘,展现出课题的中心思想,同时也为下一节课打下伏笔,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我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让我们领略到学无止境,教无定法的真谛。

总之,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制约,兴趣就是成功的秘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寻找到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各种方式、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我谈的“巧”上科学课,其实就是在寻找到的科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小就身处乐学、爱学的氛围中,真正享受课堂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让科教之花常开不谢,遍及整个校园。

上一篇:电子书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撞出火花 下一篇:“翻转课堂”在农村学校辅导数学学困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