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化在图书管理的问题

时间:2022-04-12 12:08:18

谈信息化在图书管理的问题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的结合,正在飞速地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我们图书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引入信息化来优化图书管理工作。本文就信息技术对读者和图书管理的主体——图书馆,进行影响性分析。同时就信息化图书管理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参考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管理;应用

一、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计算机化、网络化的信息革命在急速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推动着世界图书管理领域的发展进程。我国当代图书管理目前已经基本实行图书管理信息化。使图书管理出现了网络化、智级化、计算机化和社会化的特征。高密度的信息储存技术,高速度的信息传递技术,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查询技术,改变了人们生产、收集、组织、传递知识的方式。同时也使信息报务的机制、结构和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信息化技术对图书管理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对图书资料的获取方式发生改变,我国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已经暴露出了很多弊端,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图书管理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图书管理成为了新的唯一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1.信息化对读者的影响。1.1能让读者更方便。计算机能高效地储存、读取大量的数据,能将图书馆内所有的图书进行图书信息记录。在图书借还时,利用计算机能方便快速地完成相关记录。同时,计算机能够准确、及时提供图书索引信息,方便查找。现如今,我国绝大部分的图书管理,都是依托计算机进行借还登记,极大方便了读者借还图书行为。1.2能跟上读者的阅读步伐。随着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变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像古代“青灯长卷,红袖添香”的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奢望。同时,便携式互联网设备(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的长足进步,让每个人都拥有一部以上能随时连接互联网的设备。把图书资源放在网络上,可以让读者随时随地地进行阅读,同时海量的资源,能够满足各种读者。1.3读者能选择更多更好的参考咨询渠道。传统的参考咨询渠道主要么是自己查询图书资料,要么是向图书馆工作人员提问咨询。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更好的参考咨询渠道。图书馆检索系统的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有部分图书馆开展了国际联机或局域网检索服务,信息化咨询工作与传统的参考咨询工作相比,服务水平更高,服务内容更多,服务质量更好,服务时间更长更有效。2.信息化对图书馆的影响。信息化能节约图书馆管理成本。采用计算机对图书资源进行管理可以为图书馆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2.1编目是管理图书馆图书总体工作中比较关键的一步,编目工作关系到流通、采访以及参与咨询等功能的实现和开发,通过计算机的编目可以实现一次输入,共同享有,多次输出编目成果,这样每一次的输出与手工产品相比效率都有很大的提高。编目子系统也就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建立具有查询、功能中央书目数据库,数据库建成后图书的订购、等工作会变得非常容易。2.2为了提高图书的利用效率,图书管理人员需要各种统计数据,对逾期的读者情况的统计,对库存图书的类别统计,对散失破损图书的统计等。利用计算机快速打印出各种图书信息统计报表的能力,可以快速地完成这一任务。2.3同时,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很难提供图书的去向信息,对图书进行也比较困难,在信息化条件下,图书馆能够精准地知道自己藏书的种类以及数量,然后依据统计数据采购新图书把购书资金用在刀刃上。2.4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重要的服务之一,在信息化条件下,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定题服务、查新服务、咨询服务、宣传服务、调研服务、培训服务等综合性信息服务,提高了服务水平。服务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现代化参考咨询服务所依据的信息不再是仅来自于本馆所藏书刊,增加了网上文献和电子文献,包括各种商业数据库的联机检索、CD-ROM的利用、互联网上各种服务的开发等。现代化参考咨询工作已经由低层次、单一、被动向高层次、多样、主动的信息服务。信息化对图书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图书管理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必将会为科研、教育等工作提供有力工具、发挥重要作用。

三、信息化在图书管理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图书管理设备问题及解决措施。1.1图书管理设备软件问题及解决措施。由于图书管理软件不完善,在应用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信息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例如图书条码进行录入时没有进行确认或只确认一半;借阅时间没有超期的图书显示超期,并且计入罚金维护;有时还会出现还书和借书时间完全相同;有时读者能多借或者借不到规定的借书数量。图书管理软件问题,关键在于维护。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要做好日常维护和针对性维护。日常维护工作主要包括故障排除、内部局域网检测、杀毒软件的定期更新。针对性维护主要指由于系统不完善或对功能有新的要求,而进行完善性的维护。1.2图书管理设备硬件问题及解决措施。图书馆的硬件设备主要有计算机和配套的检测仪。现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稳定性已经做得非常好。只要不出现人为损坏,一般上都不会有问题。但是还是需要管理人员定期维护。维护工作也很简单,主要是除尘和损坏设备更换。这种工作,只要是合格的计算机管理人员都能轻易做到。2.工作人员问题及解决措施。信息化图书管理不是科幻小说中的智能化图书馆,所以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图书管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2.1人不是计算机,出错几率更大,记忆性远不如。所以在图书借还、图书录入这种简单重复工作时候,出错率比较高。所以要求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图书管理软件,认真执行图书管理软件的规定步骤。需要做到专心、细心、责任心。同时要安排专门的检查核对人员,对相关工作进行复核。2.2相对于图书借还和图书录入的简单重复工作,图书损坏鉴定则需要工作人员有较高的处理能力。图书开架式借阅后,图书损坏的数量和形式都很多,撕条码、开天窗、撕磁条,甚至会出现偷书的现象。怎么对读者归还的图书进行损坏鉴定,是一个大难题。这种难题,计算机还无法解决,只能人工解决。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判断,不影响阅读的应该怎么处理,影响阅读但能够修复的怎么处理,严重影响阅读的怎么处理,偷书现象怎么处理。对各种处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套规章制度。2.3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我国的信息化进程非常快。这导致我们许多图书工作人员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社会。但是他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很多还没有转变过来。其实更多的问题,就是工作人员的自身学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造成的。3.资金问题及解决措施。信息化的图书管理,需要更多的设备维持。传统的图书管理,资金支持主要是人员的工资和图书采购。但是信息化条件下,信息化设备的采购、维护支出占据更大的比重。一台计算机的采购单价能支付两到三个工作人员的一个月工资,而别的设备设施价格更加昂贵。信息化图书管理,需要投入的资金更多,更加考验图书管理方的财政能力。

四、结语

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简化了操作流程,方便了管理,扩大了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为读者办理借阅图书和查询图书信息提供了方便,并且也提高了图书的利用效率和图书管理的有效性、系统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邹芳苇.论计算机在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

[2]陈连梅.论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J].图书馆,2004(4).

[3]陈益君,谢敏.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20(6).

作者:卢敏玲 单位:平南县图书馆

上一篇:网上图书管理系统设计分析 下一篇:国企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