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监督

时间:2022-04-12 10:27:42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监督

摘要: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监督过程中,经常出现学校领导、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出于不同角度考虑相互纠缠的情况。文章应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兼顾内部审计“差错防弊”的功能,建立相关博弈模型,分析学校领导、财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三方合作与不合作情形下的成本收益。

关键词:

高校;内部审计;博弈论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以下简称“高校内审”)是高等学校自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目的和高校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通过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善,帮助组织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审查范围的广泛性和内部的服务性等特征。但是由于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不完善再加上一些组织治理中的缺陷,高等学校内部审计这种强大的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同时,作为“理性人”,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也因为自身的利益关系而进行权衡,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博弈策略。

一、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发展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的历程与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是相一致的。内部审计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内部审计、近代内部审计和现代内部审计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内部审计的发展是缓慢的,审计的对象也限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到了20世纪40年代后的现代内部审计阶段,随着企业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内部审计工作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4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成立,是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内部审计向国际化、正规化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绩效审计、5E审计(经济、效率、效果、合理、环境审计)等项目逐渐发展起来,推动着内部审计的发展。到了21世纪,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逐渐形成,内部审计的对象也扩展到了组织治理的各个方面。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只是一种,从早期的财务收支审计到现代的风险向导审计,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核心的目的是不变的,就是要实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2011年1月IIA在《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对其最新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这既指出了内部审计的本质特征,又说明了它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它在监督与评价的同时也为组织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一定的保证。同时,现代内部审计也在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博弈论与审计博弈的理解

博弈论是专门研究理性个体之间相互冲突和合作的理论,故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谢识予教授认为,“博弈即一些个人、对组织或者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者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和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可以初步得出,博弈论主要是通过研究各博弈主体在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和决策特征,观察在何种情况下采取哪种策略,来探讨最终会达到何种结果即决策主体决策后的均衡问题。最基本的博弈结构至少包括以下三个要素:(1)局中人(player),即参加这场博弈的相关人员,也是博弃的参与者,它的定义要求局中人至少是两位。(2)战略空间(strategyspace),在博弈中,参与各方有自己偏好的各种不同的博弈方法和对策,这些方法和对策组成了属于每个局中人在进行博弈时必须具备的“战略空间”。(3)支付结构(payoffstructure),它是博弈参与者在选择某一战略并付诸实施后在博弈过程中得到的效用,不同的战略可以获得不同的效用水平。审计博弈是以数学为基础,研究审计与被审计双方在一定的环境和约束条件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可能的行为或策略集合中进行选择和实施,并从中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是监督和威慑企业管理层欺诈行为的关键战略的组成部分。基于现代数学、运筹学的审计判断与决策,有助于分析审计与被审计双方对抗冲突中最优解问题,有利于观察审计博弈双方信息、行为的变化对决策判断及策略生成的影响,为审计风险测度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博弈论在审计中的应用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被用于研究审计定价问题以及在审计业务招标中注册会计师如何竞价的问题,以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琳达•迪安吉洛在1981年发表的《注册会计师独立性“虚报低价”以及披露规则》为主要代表。

三、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博弈假设与构建

(一)博弈假设

根据研究需要,作出如下假设。

1.假设在博弈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与学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是理性经济人,会根据博弈参与者行动的变化作出合理的行动策略,最终实现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2.内部审计部门审计的有效性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学校领导重视的程度越高,审计产生的效果越好。

3.处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再高、责任心再强,也不可能对所有的疑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审计,当内部审计人员有着良好的责任心并且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我们就应当认为内部审计人员是尽职的。

(二)博弈模型构建

1.内部审计部门与内部会计部门博弈模型在高等学校中,内部会计部门从事财务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可能出现各种原因的会计造假行为,所以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的存在对其进行监督控制,在这个博弈中,博弈双方为内部会计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我们把博弈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会计人员的选择:一是舞弊,获得收益为10;二是不舞弊,获得收益为5。在博弈过程的第二阶段中,内部审计人员选择如下:一是报告,获得收益为5;二是不报告,获得收益为10。

2.内部审计部门与职能部门的博弈模型在高等学校中,内部审计和内部管理是不同的行为主体实施的活动,它们为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有各自的策略选择和行动,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博弈的关系。实施内部审计的是内部审计部门,实施内部管理的是高等学校的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有评价建议和不评价建议两种选择;实施内部管理的职能部门有接受和不接受两种选择。

3.内部审部门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博弈模型内部审部门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博弈是一种局部的博弈行为。学校领导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可以从组织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内部审计部门有有效和无效两种选择,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有健全和不健全两种选择。

四、博弈结果分析

(一)针对高等学校会计部门博弈的分析

通过分析,若会计部门不舞弊,内审部门客观地了审计报告,假定这种情况下,它们获得最少的收益组合为(5,5);若会计部门不舞弊,内审部门不发出报告,二者利益均不受影响,这时的收益组合为(5,10);若会计部门舞弊,内部审计部门客观地了审计报告,会计部门利益受损,而内审部门由于查处了违规行为,但很可能不利于以后工作的继续开展,尤其在独立性不强的单位这种潜在的损失会更大,此时的收益组合为(10,5);若会计部门舞弊,内审部门不发出报告,甚至因为潜在的利益关系帮助其掩盖,此时的收益组合为(10,10)。显然,这个博弈的最终结果很可能就是会计部门舞弊,内审计部门不报告,双方都获得了收益,但高等学校利益是受损的。

(二)针对高等学校职能部门的博弈分析

通过对表2分析可以发现,若对于内审部门的评价建议,职能部门选择了采纳,其收益组合为(10,10);若对于内审部门提出的评价建议,职能部门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不采纳,组织利益可能会受损,收益组合为(5,10);若内审部门对内部管理没有提出有效的评价建议而组织对内部管理的缺陷自行整改了,内审部门会面临不作为的指责,其利益可能会受损,此时的利益组合为(10,5);若内审部门没有提出有效的评价建议,管理层也没对内部管理的缺陷采取有效的整改,二者的利益都面临最小化(5,5)。对于内审部门,无论职能部门采纳还是不采纳,它都可以得到10的收益,反之不评价只能得到5的收益,因此评价建议是它的上策。同理对于职能部门,无论内审部门有没有提出评价建议,它对组织内部管理的缺陷积极地整改,收益便提高,因此,采纳是它的上策。所以这个博弈存在一个纳什均衡点:内审部门客观评价建议,职能部门积极采纳。

(三)针对学校领导的博弈分析

因为通过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来反映学校领导对内审机构的重视程度,因此下面的分析也是在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展开的。在这个模型中,最优的选择是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起作用,这时获得组合收益是(10,10);次优的结果是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有一方是有效的,这样的情况下组合收益是(5,10)或(10,5);最不好的结果是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都没有起作用,这时的收益最小为(5,5)。因此在这个博弈中,可能出现两种均衡的情况:一种是内部控制健全有效且内审机构有效,另一种是内部控制不健全且内审机构无效。

五、基于博弈分析的治理分析

(一)内部审计首先要加强自身价值化定位改变传统的查错纠弊的理念,树立内部审计也是组织的价值部门的观点,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为组织增加价值。价值取向的统一,可以使内部审计和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内部审计再将策略选择和风险评估结合起来,必然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使组织的利益得到提升。

(二)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权威性的建设独立的审计机构,意味着内部审计开展的工作不受其他部门的制约和干扰,从而避免一定的利益关系。权威的审计机构,代表着内部审计的报告和建议是客观而严肃的,有关部门应当有效地执行。

(三)组织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制度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使组织自身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且也使得内部审计能够得到学校领导重视,从而减少内审无效的现象,这样更有利于达到最优的均衡点。

作者:李洪亮 朱文倩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审计处 国网曲阜市供电公司财务部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措施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财务会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