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挥洒汗水 实现致富梦想

时间:2022-04-12 07:31:17

辛勤挥洒汗水 实现致富梦想

家住吉林省辉南县团林镇团林村的吕兴海从小吃过苦、受过累、过过穷日子,深知穷苦的滋味,自懂事起,吕兴海就决心要让父母跟着自己过上好日子,不再吃苦受累。为了实现这个久久隐藏于心底的梦想,吕兴海不断地追求、拼搏,为了圆自己的致富梦,挥洒着辛勤的汗水。

由于家庭困难,吕兴海初一就踏上了打工之路。他在家附近的木工厂打工,当学徒,由于他心灵手巧、努力钻研,慢慢地在工作中学会了木工的基本技能,也由原来的学徒变成了大工。正当他不再为生计而烦恼时,一次意外改变了他的人生,因在工作中的一时疏忽,他失去了两根手指。木工是靠手吃饭,无奈之下他不得不辞去工作,回家养病。

199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吕兴海经人介绍前往韩国打工,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家里的经济状况慢慢改变。可不幸再次降临在他的头上,一次车祸差点让他命丧异国他乡,带着伤痛的吕兴海回到了家乡。在康复过程中,吕兴海明白了一个道理,既然打工赚钱这条路不能走,那么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来说,何不让自己扎根于故乡的土地,在乡土上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

吕兴海所在的团林镇近年来棚膜经济发展迅速,他周围已经有不少乡亲都从事瓜果蔬菜的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吕兴海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留心观察和学习求教之后,他贷款先在自家房前建了一个半亩地的大棚。初次从事棚膜种植,吕兴海可以说是门外汉,因为文化低、底子薄,他走了不少弯路。由于盲目跟从,2007年吕兴海误引进了一个黄瓜品种,因不适应当地环境,这个品种只长秧苗不开花。看着满棚长得郁郁葱葱的黄瓜秧,吕兴海急得团团转。改种别的作物已经来不及了,事已至此,注定整个春茬作物颗粒无收,自己白白忙活了一春天。吕兴海很懊恼,不为别的,只为自己的无知。也就是在这时他痛下决心:一定要学习知识、学习技能。

此后,吕兴海买来了各种有关棚膜蔬菜种植的书,白天干活,晚上学习,只要一有空,他就钻进书堆里,刻苦学习各项种植技术,遇到不会的字就查字典,并且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和同行相互交流种植技术,并做好各种记录。在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一个厚厚的本子,都是他从各种书上摘抄下来的准备随时翻阅的资料。

2011年,吕兴海有幸成为辉南县农广校农民创业培训学员,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参加专业培训,所以特别用心地听取蔬菜专家的讲授,在课堂上他的提问最多,做的笔记也最全。吕兴海常常感慨:如果早一点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如果能早一点参加这类专业培训,何必走那些弯路呢。农广校的农民创业培训给他送来了新观点、新技术和好政策,让他更加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见识。

如今,吕兴海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去年他又承包了一栋国家投资兴建的大棚。经验越积越多,规模也越扩越大,到目前为止,吕兴海已经由原来的半亩地的大棚扩大为现在的4亩地的大棚,主要种植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蔬菜。从蔬菜的田间管理到病虫害的防治,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成了村里科学种菜的能手。他种的蔬菜产量高、质量好,每年都能卖上好价钱,年纯收入都在十万元左右,家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地红火起来。

辛勤的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探索新的种植模式,不断向新、特、优发展,吕兴海坚持每天看电视、看报纸,并通过互联网不断学习充电,寻找新的种植项目。科技之花结硕果,有耕耘就有收获,带着无限的希望,他又向着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了。

吉林省辉南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 薇

上一篇:平凡的岗位 无悔的付出 下一篇:涉农中专教育送教下乡的四个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