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两化”主战场

时间:2022-04-12 02:54:15

在1:100万的重庆地图上,荣昌县离主城区有9.5厘米左右。

换算成实际通勤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左右。

国际上有个通行说法:“一小时通勤时间是一个成熟城市群的标志。”

如果以此为半径,以主城为圆心画圆,就会得到一个面积大约28.7平方厘米的圆。

在圆周上,包含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万盛经开区等14个区县和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未来,这里会成为重庆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

“群星”之梦

2012年12月5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高清的地球夜景灯光分布图。

很快,有网友对重庆地区进行截图,引来网友“围观”。

“重庆夜景威武。”有人点赞。

截图区域中,重庆主城区作为最大的光团,灯光璀璨。

“经济社会发展的活跃程度,反映到地图上,就成了这样明亮的灯光。”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教授曾国平说。

虽然主城区光芒四射,但并未掩盖住周围散落的“星光”。

“江津、永川、合川……”有网友一一标注出围绕主城的光团。

到主城通勤时间一小时内的区县,“众星拱月”般围绕着主城九区――重庆直辖以来,逐渐壮大的主城经济圈不断发散出外溢效应,通过不断拓展的道路,输出产业、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拉动周边区县共同发展,形成今天“一小时经济圈”的格局。

可是,有人不满足只看截图,找到全图查看――一比较才发现,“还是有差距哦!”

相对其他发达城市,主城的这块亮团显得有些孤单――在主城和周边区县之间,灯光骤然变淡。

“高速公路的修建会形成‘道路集聚效应’――由于其便利交通条件,会吸引各种企业、厂矿迁移到道路两边,进而吸引更多人口聚集,形成灯光图中显示的光点,也同时反映出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重庆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淑庆说,从NASA图中可以看出,“一圈”区县间的经济联动还不充分。

和主城区同辉――一直是“一圈”其他区县的梦想。

可是,“群星”应如何联动?

2013年9月,五大功能区域战略付诸实施――主城之外的“一圈”区县被定位为“城市发展新区”,是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

一个工业实力雄厚、人口强劲聚集的未来城市群,在重庆版图上徐徐展开。

承接之策

对双桥经开区来说,红岩汽车是一个工业品牌,也是一种久远的情怀。

“双桥以工业为主――工业产值占据全区GDP的84%,而红岩汽车的产值曾经占全区工业总量的70%。”一位当地干部说。

这些数据,可以让人理解双桥人曾经的“怨念”。

2010年,红岩汽车总装基地搬往北部新区。

作为重庆核心地带,主城一直是全市产业集聚的优先目标地――进入二环时代以及两江新区的设立,让主城“极化效应”进一步凸显。

外来客商来渝投资,第一眼会看中主城,就算是本地厂商也会首先盯上主城。

“这样的区域竞争态势,让周边区县对主城或多或少有些‘怨念’。”曾国平说。

这些“怨念”怎样消除?

城市发展新区走出了一条“配套主城”之路。

2013年,双钱集团(重庆)轮胎有限公司在双桥投产。

“每天能生产6000条重型汽车轮胎。”陈刚说。

6000条意味着什么?

一小时车程外的主城,已经形成了“1+8+1000”的庞大汽车工业体系,汽车配件需求随之“井喷”。

双钱轮胎就是双桥为主城汽车产业配套的一大战略平台。

“以前是‘双桥造’的红岩汽车跑遍全国,现在是‘双桥造’的汽车零配件跑遍全国。”时任双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自豪地说。

不仅是双钱轮胎――在城市发展新区定位下,双桥根据自身优势,制订了“配套主城汽车工业”的产业发展战略。“目前整个开发区内已经集聚各类汽车配套企业200多家。”陈刚说。

而双桥汽车配套产业,仅仅是城市发展新区产业发展策略的缩影。

“478.75亿元。”2013年9月26日,第三届永川投资贸易洽谈会圆满闭幕。

“合同投资额比上届翻了一番。”时任永川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巴川江乐开了怀。

而更让巴川江兴奋的是,“工业项目占了50%”。

这些项目中,为主城笔记本电脑产业和汽摩产业配套的项目又占了很大一部分。

集聚之道

“一见钟情!”回忆和铜梁区结缘的过程,王定峰这样形容。

2013年12月24日,广东惠州国展电子有限公司和铜梁签订项目入驻协议,投资11亿元。

“这里这么平坦,是重庆的地盘么?”不久前,第一次踏上铜梁的土地时,国展电子总经理王定峰这样感叹。

地势平坦,就表示适合建工厂、搞工业。

可是,要做大做强工业,光有“地利”远远不够。

“华龙盈科也来铜梁投资了!”很快,王定峰又听到一个消息。

华龙盈科是雷士照明在国内单产最大的LED照明生产基地,2013年在铜梁落户。

有同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当“邻居”,王定峰当即决定入驻。

“我们在选择战略布点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当地产业的集聚情况。”王定峰说。

铜梁的这次成功引资,就源自对LED产业的有效集聚。

可是,面对工业“大蛋糕”,各个区县都想要――在工业集聚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

针对这个问题,城市发展新区根据地区资源特色,提出了“定向集聚”战略――

在主城东部,依托国家级长寿经开区、涪陵工业园区,打造以重化工为主导的综合产业基地。

在渝西地区,依托双桥经开区,永川、江津、璧山、大足、荣昌等工业园区,打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合川、铜梁、潼南工业园区,打造机械加工、轻纺食品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

在“一圈”南部,对面临资源型城市转型任务的万盛经开区、綦江区、南川区等板块,加大对其产业转型的扶持力度,构建“载能型产业”和“城郊休闲旅游”集群。

“城市发展新区的招商,是采取产业招商概念,不再是‘捡到篮子就是菜’――各区县都有了不同定位,不会再形成同质化竞争。”铜梁区委书记陈勇说。

产城之约

2014年8月初,大足区龙水镇龙水工业园。

大型工程车不时驶过,扬起一片尘土。

“这里将诞生龙水的另一张‘名片’――家居产业。”龙水镇党委书记陈金富一脸憧憬,“项目一旦完成,将形成300亿级家居产业集群。”

可是,龙水还面临一个难题。“光有厂,不配套,工人也会跑。”陈金富说。

对这话,大足区委书记江涛表示赞同:“没项目、没企业的城市,是空城;只有工业园区的城市,是死城。作为工业化的主战场,城市发展新区必然会集聚大量产业工人,面临着如何把产业工人留下来的难题。”

针对这个问题,城市发展新区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也打响了另一场战役――合理有序推进城镇化,“到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3%,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6%”。

在这个定位导向下,龙水也制订了“吸引6万人进来”的目标。

如何吸引?

“学校、医院、青少年宫等公共服务配套一个都不能少。”陈金富说。

而在綦江区委书记潘毅琴心中,要留住的不仅仅是工人――

留得住人,还要留得住乡愁。

根据城市发展新区功能规划――未来5年至10年内,新区城镇用地占比不到5%,有95%左右的空间仍是农业和生态空间。

2014年初,綦江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成立,标志着綦江开始猛攻城市化的另一条战线――城镇休闲文化产业。

“未来,我们会成为具有田园风光和城市发展相得益彰的新型卫星城。”潘毅琴说。

联动之力

2012年8月,博耐特机电荣昌工厂投产。

博耐特机电副总裁周杰却高兴不起来。

“荣昌距成都和重庆都不远,可是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周杰说。

让周杰苦恼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通往成都的高速铁路一直没有通车,二是通往重庆的火车站等级比较低。

不过,周杰并没苦恼太久。

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成渝城市群成为国家战略。

而此前,五大功能区域战略已经提出,城市发展新区的另一项功能定位就是“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

处在成渝结合部的城市发展新区,成为这项战略的前沿阵地。

“通过发挥联动传递作用,未来城市发展新区不但将点亮‘一圈’,还将成为成渝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庆育说。

在功能定位导向下,重庆市级部门和城市发展新区各区县打出联动传导的“组合拳”――

2013年10月,川渝签订了“南充―大足―荣昌―泸州”高速公路省际接线协议。

同时,荣昌也对县内的广顺、峰高两个火车站台进行了升级和改扩建。

2015年,成渝高铁也将建成通车。

“届时,荣昌‘20分钟重庆、40分钟成都’的区位优势将展露无遗。”周杰心里豁然开朗。

这种区位优势,很快产生了强大的传导联动效应。

2014年5月14日,“川渝合作桥头堡――内江・隆昌投资推介会”在重庆举行。

“欢迎渝企赴内江、隆昌投资,到我们那里,你们会像到自己家一样。”内江市副市长陈朗向在场的企业家发出热情邀请。

在会议现场,两市和重庆渝都运输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四份合作协议。

上一篇:就算路过,也不“打酱油”等三则 下一篇:服务大局做真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