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路过,也不“打酱油”等三则

时间:2022-08-23 09:23:42

就算路过,也不“打酱油”

最初,他只是我节目的导演,工作内容之一,就是邀请明星来上节目。

当时我们看中了演艺界的一个重要角色。这个人比较“大牌”,提出要10万元的出场费,来回坐头等舱……

费用太高,我说:“实在不行,就算了。”事情到这里,其实就结束了。

可过了两个月,他忽然找到我说:“那个艺人答应过来做节目了,而且一分钱也不要。”

面对我的惊讶,他道出了实情,“我每天下班后,都会发一封电子邮件过去,给那个艺人讲邀请他参加的是什么样的节目,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就这样,整整一年,我们邀请了400位明星。什么时间,哪个明星有活动、过生日,他都记得非常清楚。

当集团需要一个人事总监时,老板想到了他。他对待明星都能做到这么好,何况是内部的员工?

所以,他迅速晋升为人事总监。

在职场,虽然未必事事都是升迁或者加薪的机会,但各方面经验和能力的积累,不会是假的。

“打酱油”,做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因为大多数人都做了,你不去做,就变得不简单了。

(摘编自《这么说你就被灭了!》 刘同/文)

你踩的“小人”也许正踩着你

妹妹拿回一包袜子,大家围上去一瞧,都笑了――袜底赫然织着三个字:踩小人。

“给我一双!”“给我两双!”家人冲妹妹嚷。

只有妹妹的小姑是个例外,她说:“我不要。”

我问她:“你咋不要呢?天天把‘小人’踩在脚底下,多解气呀!”

她一笑:“我没有‘小人’可踩。”

见我一脸困惑,她说:“我命好,不犯‘小人’,还总能碰上‘贵人’。我不穿那袜子,我怕穿了反招来‘小人’。”

母亲听了,跟我说:“你的这个妹子,心软、心善。她总给别人当‘贵人’,自然就能招来‘贵人’。”

我听了悚然一惊,想是不是可以这样推论――因为你总当别人命中的“小人”,所以才招来了“小人”?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具有相似心态的人会彼此吸引,也就是说,天鹅容易招来天鹅,蟾蜍容易招来蟾蜍。

每一个踩“小人”的人,都应该自问:我踩的这个“小人”,是否也正这样踩着我?

(摘编自《今晚报》 张丽钧/文)

有一种相遇

只对你偶然

在城里开车的人有一个共识,就是公共汽车、出租车惹不起。

不过呢,“惹不起”并不意味着“怒不起”。于是,“素质太差”“没公德”,便成了平衡心理的“口头禅”。

上述种种,于我都不例外。

有一天,听到这样一番话:原谅他们吧,那位公交司机或许已在这条线路上开了十几年,每天都在重复,他有多闷啊。

听完之后,我许久没有做声。

喜欢黑格尔的一句话,“心灵的主要任务是理解,理解是为了达成与这个世界的和解”。不过,这次我警觉到,“理解”事实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理解”或“和解”背后,其实是一头叫做“自我”的独兽,将自我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时,一个一直视而不见的事实渐渐呈现:有一种相遇,只对我们自己是偶然,而对别人,可能是千百次的职业重复。“偶然”是一种新鲜,带着对美好关系的憧憬;而“重复”,则早已荡涤了所有激情,留下的是机械和麻木中的些许克制。当偶然与重复相遇,就是两种不同心境的顽强抗诘。

然而,生活之中有一种深刻悖论是,直面并承认真实,可能却恰恰带来了一场走出自我、走向理解的因缘际会。

(摘编自《视野》 孙藜/文)

上一篇:相互依赖、信任对企业关系导向合作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逐鹿“两化”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