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与门冬胰岛素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分析

时间:2022-04-11 06:02:08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与门冬胰岛素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与门冬胰岛素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其中A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进行治疗,B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R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身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FPG、餐后2 h血糖及HbA1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MI指标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B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甘精胰岛素; 瑞格列奈; 门冬胰岛素30R; 老年2型糖尿病; 疗效

doi:10.14033/ki.cfmr.2016.30.0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0-0037-0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也逐年增加。老年2型糖尿病现在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不但威胁患者身心健康,且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以胰岛素为基础的治疗依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主流手段[1-2]。本研究就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5~75岁,平均(68.5±4.3)岁,病程1~15年,平均(9.15±1.25)年,并发症包括12例视网膜病变,17例糖尿病肾病,16例心脑血管疾病;B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3~78岁,平均(69.6±3.98)岁,病程1~16年,平均(9.23±1.26)年,并发症包括14例视网膜病变,18例糖尿病肾病,13例心脑血管疾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组 采用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给药治疗,治疗方法:在接受适当运动、饮食控制、停用其他降糖药基础上,餐前15 min口服瑞格列奈[诺和诺德(中国)有限公司,规格为2 mg/片,国药准字H20130023],每次1~4 mg,3次/d,并测量患者空腹血糖及早、中、晚三餐后2 h血糖值,结合测量值进行甘精胰岛素(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3 ml,国药准字J20140052)皮下注射给药,适时调整用量,以每次调整2~4 U为准,3 次/d,4周为1疗程,共3个疗程。

1.2.2 B组 同A组在接受适当运动、饮食控制、停用其他降糖药基础上,每日早、晚餐15 min前给予12~14 U门冬胰岛素30R(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生产,规格为300 IU/3 ml/支,国药准字J20120027)皮下注射,2次/d,药物用量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调整[3]。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表现为低血糖、腹胀、皮疹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身体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FPG、餐后2 h血糖及HbA1c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MI指标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不良反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也逐年增加,有报道称,其患病率已达9.5%以上,而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也逐年增加[4]。老年2型糖尿病属胰岛素分泌缺陷导致的慢性代谢综合症的一种,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发病环节为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缺陷,它会使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长此以往,最终累及肾脏、神经、眼睛、心血管功能缺陷及衰竭,而降低血糖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因此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除预防低血糖外,血糖的控制是关键。

目前,为最大限度的保护、恢复胰岛正常的分泌功能,临床上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张在确诊后,尽快使患者的血糖代谢等指标达标,尽可能的快速避免胰岛β细胞及靶器官被糖毒性损害,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以及发展。但事实上,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其血糖控制中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如血糖控制要保持平稳,不可出现过低现象,否则低血糖可对老年患者产生高出高血糖数倍的危害[5]。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不能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效果时,就需及时给予胰岛素治疗,通过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从而降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难点为餐后血糖值的控制,有研究证明,餐后高血糖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引起死亡。因其血糖增高后的应激机制发生障碍及肝、肾功能下降,使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或者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低血糖,这不仅导致患者重要脏器因缺血性改变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而且极易诱发反应性高血糖。除此之外,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持续大量使用胰岛素可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可提高其再患血管粥样硬化的风险及速度,并提高并发症的发生及危险。鉴于此,在临床治疗中寻求一种有利于血糖有效控制、可使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可使低血糖发生率尽量降低,且用药依从性较好的治疗方案,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非常重要且长远的现实意义[6]。

上一篇:临床路径护理减少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住... 下一篇:品管圈在降低PICU患儿氧气管意外脱管率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