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林下栽培试验及栽培技术

时间:2022-04-11 03:37:43

香榧林下栽培试验及栽培技术

摘要:以往香榧栽培多采用迹地栽培模式进行,不仅造成林地水土流失,还增加了香榧栽培的成本,香榧成活率和生长量也偏低,严重影响了香榧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探索经济、生态、高效的香榧栽培模式,我们进行了香榧在林下栽培试验,为香榧栽培提供实用技术。

关键词:香榧;林下栽培;试验;模式

香榧是浙江省珍贵经济特产树种,香榧种仁营养丰富,具有化痰、止咳、润肺、驱虫、强身等疗效,一直来市场紧俏,价格高昂;树干通直、材质致密、纹理清晰,不翘不裂,且耐水湿,是优良的建筑和家俱用材;树体寿命长,四季常青,细叶婆娑,是理想的庭园观赏和四旁绿化树种。发展香榧产业,是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以往香榧栽培多采取迹地栽培模式进行,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还增加了香榧栽培的成本,香榧种植的成活率和生长量也偏低,严重影响了香榧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探索经济、生态、高效的香榧栽培模式,为林农香榧栽培提供实用技术,我们开展了香榧林下栽培技术研究。

1试验地情况

选择香榧生长要求的林分进行林下栽培试验,试验基地海拔分布在300~500m之间。主要有人工杉木林下香榧栽培和针阔混交林下香榧栽培试验地块,面积26.7hm2,选择良种壮苗香榧造林。

2试验材料

选用诸暨香榧研究所生产的“2+1”的香榧嫁接容器苗,苗高35cm以上,根径0.6cm以上,无病虫害。种植时间为2010年3月10日。

3试验结果与分析

3.1不同林分林种、不同郁闭度下栽培香榧对比试验

分别在人工杉木林分下香榧栽培和针阔混交林下香榧栽培对比试验,试验面积1334m2,结果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林分郁闭度0.2的林下造林成活率平均为86.9%,明显低于林分郁闭度0.4~0.6的林下造林成活率(95.4%~96.0%);香榧新梢生长量以林分郁闭度0.4的林下栽培为最高;从香榧生长的外在表现看,以林分郁闭度0.4的林下香榧最为健壮旺盛,郁闭度0.6的林下香榧表现出光照不足而致的细嫩表象,郁闭度0.2的林下香榧新梢木质化程度略高。可见,林下栽培香榧的最佳林分郁闭度为0.4。

3.2不同栽培模式植株成活率和生长量对比试验

2010年3月,我们在开展林下栽培香榧试验的同时,选取立地条件相近的迹地,进行香榧栽培来对比两者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状况,结果我们选定了2组在相似区域对比,试验面积1334m2,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发现,不同栽培模式对香榧的成活率和新梢生长量都有显著的影响。林下栽培香榧的平均成活率达97.5%,比迹地香榧造林平均成活率86.2%高出11.3%;林下栽培香榧的新梢生长量平均达16.9cm,比迹地香榧造林平均新梢生长量13.2cm高3.7cm,植株生长势明显旺盛。这是由于适度郁闭的林分能有效提高林地空气湿度,增大林地日夜温差,减少阳光直射,形成了温润凉爽的利于幼年香榧生长的环境而导致的结果。

3.3不同栽培模式造林成本对比核算

分别对不同栽培模式的成本进行对比,主要包括林地清理、挖穴回穴、施肥、种植和遮荫保护等内容进行对比试验,试验面积1334m2,结果如表3。

从表3看出:林下栽培香榧与迹地造林模式对比,香榧的造林成本667m2可节省290元,可见节省植株遮荫保护这一环节的费用。因此,林下栽培模式在节约生产投资方面的效果是明显的。

4香榧林下栽培技术

4.1造林地选择

选择海拔250~700m之间,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通风向阳或半向阳林分地段。对造林地原有林分进行修剪或疏伐,使林分郁闭度保持0.4左右。

4.2香榧栽植

在2月下旬~3月上旬栽植,栽植穴规格至少达到60cm×60cm×60cm以上,定植穴内应施足经充分腐熟的基肥,一般为每穴施5kg腐熟饼肥,填土要分层进行,预先将腐熟的有机肥与表土混匀后施入定植穴底,然后继续填埋表土,至基本平穴面,667m2栽植25~30株。

4.3香榧雄树配置

香榧为雌雄异株,风媒传粉。因此,建园时一定要配置授粉雄树,雄树的配置比例,一般为总植株的3%~5%,配置位置应根据地形地势和4月中、下旬香榧园地的主要风向而定。

4.4香榧树盘管理

香榧定植后,每年夏季宜在定植穴或树盘范围内进行覆草保墒。定植第2年开始,每年秋冬季节,应结合施基肥进行深翻扩穴,改良土壤。深翻扩穴应注意外深内略浅,尽量避免损伤或切断较大的根系,扩穴的宽度视植株向外扩展的速度,可以每年30~40cm向外扩展,扩穴的深度宜在50~60cm。

4.5除草和施肥

香榧幼年期生长季节的除草,一般均结合施肥进行,每年进行3~4次,春季和初夏季节除草。7~8月期间,不宜除草。9~11月,结合深翻扩穴除草并施基肥。香榧定植后3年内的幼树期施肥,应坚持并掌握勤施薄施、少量多次和追肥适当浅施而基肥适当深施的原则。追肥每年至少进行3~4次,以利于香榧幼树2次梢、3次梢的抽生,加快树体壮大。追肥施肥时期:第1次在3月下旬~4月上旬;第2次在4月下旬~5月上旬;第3次在5月下旬~6月上旬;第4次在9月上中旬。追肥使用N、P、K比例为2:1:1的三元复合肥,用量根据植株大小和生长势情况而定。

4.6香榧树形培养

嫁接繁殖的香榧树,在自然生长条件下,3~5年生之前,一般偏冠现象比较严重。虽然随着树龄增长,树体的扩大和结实的开始,大部分植株的偏冠现象被自我纠正,但由于生长发育成的主枝、副主枝等骨干枝之间的大小和生长强弱,差异往往较大。为克服偏冠现象,平衡各骨干枝之间的生长,对形成偏冠的较强旺大枝的苗木,采用平拉缓放,增大其开张角度,以缓和生长势;对分枝条较少的苗木通过主梢摘顶以促进分枝,从而较早形成比较标准的多主枝自然形或开心形树形,为高产丰产打下基础。

4.7病虫害预防

香榧幼树的病虫害相对较少。但生长势弱或受高温日灼危害后的植株,也易造成病虫危害。因此,防止病虫害发生的最根本措施是加强土、肥、水的管理,并做好树盘覆草,促进幼树生长,增强抗性。

上一篇:配网调度故障快速复电支撑系统的应用 下一篇:Windows 10会跑得更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