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探究

时间:2022-04-11 02:43:29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探究

摘 要:现代化教育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小孩子都有好奇心这一特征,不断地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期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教学;问题意识

数学是一门以逻辑推理为基础,进行问题解决的探究型学科,数学中不同的问题可以带动大脑的思考,活跃学生思维。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待塑造阶段,小孩子普遍都有想象力丰富、对事物充满好奇的特征,对很多事物会产生疑问,并且急于解决心中的疑问,这正是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绝佳阶段。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对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构建民主环境,让学生敢问

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渴望学习和了解自己好奇的事物,但是这种意识要想不断得到加强,在教学中得到展示,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适宜的课堂情境和气氛。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本节课的讲课内容进行环境设计,在愉悦、欢快的课堂上,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大声说出心中所想,然后发散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授苏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一课时,教师将教材中的主题图展示给学生,并鼓励学生将自己所看所想表达出来。在学生表达的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图中还能看到什么?哪位同学有不一样的想法?”在这样的提问下,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积极。在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按教师的提问方法进行互相提问、解答。通过这一简单、朴实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数学问题有个初步了解,并逐渐形成问题意识。低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应向学生传授一些提问的小窍门,使学生在思考、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提问的技巧。

二、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

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到处可见,生活中很多问题也需要依靠数学来解决,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了解数学、爱上数学。小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猜谜语,因此,教师可以把数学问题穿插在其中,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活跃小孩的大脑,让孩子们产生疑问,提升求知欲,在这样的情境下,小学生会慢慢形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习惯,提升问题意识。例如,在讲授苏教版第一册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一课时,可用一个谜语导入教学的内容。“同学们,请猜一猜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滴答提醒你,时间要珍惜。你们猜我是谁?”在学生猜出谜底后,向学生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种独具创意的钟表作品,在对钟表有所了解后,进入主动探索阶段,让学生根据平时对钟表的印象,利用桌面上的材料,自己制作一个钟面。在制作完成后,将学生的作品进行部分展示,而后再向学生讲授钟表的结构以及各个时间在钟面上的位置。这样通过谜语和动手操作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爱问

学生都喜欢得到赞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表扬表现良好的学生,这会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习数学越来越有兴趣,促进学生们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要建立一个系统的表扬机制,重视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不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把教学注意力集中在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特别是针对那些上课很少参与互动,不喜欢提问、乱提问的小孩,要耐心地去引导,同时不断地发现他们的优点,关注他们的进步,不断地激励和表扬学生,提升自信心,从而给予他们学习的动力,慢慢形成问题意识。

综上所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进行课程设计,让学生敢于提问,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耿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3(31):102-1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牛塘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下一篇:调动非智力因素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