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积温带长粒香型水稻栽培技术

时间:2022-04-11 12:20:56

第三积温带长粒香型水稻栽培技术

[摘 要]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稻米不仅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更是多数人的主要粮食。稻谷副产品用途广泛,不但可以作为工业原料,还能有医疗功效。因此,发展水稻生产,不断发展高产高品质的的稻米,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技术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061-01

龙粳香1号和稼禾1号是2007-2009年在我省第三积温带区试验的多个香稻品种中,筛选出熟期适于我场种植的11叶长粒香型水稻,2010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并在2010年后成为我省第三积温带香稻品种试验区中做对照品种种植,其品种简介(育种者综合介绍)和在我场多年的田间表现、产量性状以及在我区栽培要点总结如下:

一、品种简介

龙粳香1号:

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2003年以长粒浓香型材料哈99352为母本,分别以龙花96-1513、上育418、空育131和龙粳12为父本配制4个组合,进行有性杂交。2004年接种其F1植株花药离体培养。在哈99352/龙花96-1513的加倍花培苗后代中发现香型株系。

特征特性:长粒型香稻品种,主茎11片叶,生育日数130天左右。活动积温2350℃左右。株高90.0cm左右,穗长16.8cm左右,每穗粒数82粒左右,千粒重27.6g左右。出糙率76.1%~81.2%,整精米率62.8%~66.8%,垩白粒米率3.0%~8.0%,食味品质80~86分,品质各项指标达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米饭清香,口感佳。株型收敛,抗稻瘟病性强,耐冷性强,分蘖能力强,秆强抗倒,活秆成熟。

产量表现:2007~2009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183.2公斤。

稼禾1号:

品种来源:绥化市稼禾特种水稻研究所,以上育418为母本,绥粳4为父本,杂交方法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香稻品种。主茎11片叶,生育日数127天左右,活动积温2400 ℃左右。株高94cm左右,穗长19.5cm左右,每穗粒数105粒左右,千粒重27g左右。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74.6%~81.8%,整精米率62.4%~64.0%,垩白粒率0~9.5%,食味品质76~80分。抗稻瘟病性强,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5.3%~17.7%。

产量表现:2007~2008 年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463.7公斤。

二、2009~2012年龙粳香1号和稼禾1号在我场种植田间表现观察

1.从抗病性上观察,在这4年间的两个香稻品种均无病害发生。

2.从分蘖能力上观察:田间直观体现分蘖能力均为中等,其中龙粳香1号分蘖能力好于稼禾1号。

3.从植株长势长相和抗倒伏能力上观察:稼禾1号比龙粳香1号植株偏高5cm左右,其穗型偏直立,剑叶功能性强,长势挺直健壮,抗倒伏能力强;龙粳香1号,穗型偏散,杆性中等,在2010年倒伏较重,在2012年长势过旺地块有倾斜现象。

⑷从耐冷性上田间观察:2009年和2012年(两个有障碍性冷害的低温年)水稻减分期均有障碍性冷害发生,其中稼禾1号在这两年中稻穗下部均有颖化退化的白稃现象发生,田间翘头穗的发生比率也比龙粳香1号和绥粳4号高。说明香稻品种耐冷性均一般,龙粳香1号耐冷性比其他香稻品种好些。

三、2009~2012年龙粳香1号和稼禾1号产量性状比较分析

注:4月11播种,4月19-20出苗,5月15-16日插秧。

从这4年的小区种植试验的产量性状数据分析:稼禾1号比龙粳香1号穗大粒多,空壳率偏高,籽粒偏小,收获穗数偏低,产量水平年际间变幅增减不同,与绥粳4号相比产量差异均不明显。

四、长粒香型水稻品种龙粳香1号和稼禾1号栽培技术要点

龙粳香1号和稼禾1号均属11叶品种,植株高度95cm左右,分蘖中等,稼禾1号虽抗倒伏性比龙粳香1号略好,但植株偏高繁茂不适合密植,抗病性均强,耐冷性龙粳香1号虽比稼禾一号略强,但与常规粳稻品种相比耐冷性一般,井灌区更应注意减分期防冷害,避免减分期昼夜灌水造成人为冷害;在施肥技术上,采用控氮稳磷增施钾肥措施,减少肥料施入量,确保香稻品种的米质和食味。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熟期适中,适于我区旱育稀植插秧栽培。播种时期: 4月15日左右,插秧时期5月15日左右。插秧规格为30×12-14厘米,每穴3~5株。特别是稼禾1号分蘖偏少插秧株数每穴以5株为宜,以适当增加主茎个数确保收获穗数。

2.加强苗床管理,提高秧苗素质,插后及时灌水护苗,早施返青肥,以促蘖早发,增加早生分蘖,确保成穗质量。

3.施肥技术:为确保香稻品种的米质和食味,在控制施肥总量同时,采用控氮稳磷增钾的施肥原则。一般中等肥力地块亩施肥量尿素10-13公斤、二铵6-7公斤、60%氯化钾7-9公斤左右;N:P:K比例为2:1:1.5-1.8为宜;其中尿素分基肥、蘖肥、穗肥以5:3:2比例施入;二铵全部用作基肥;钾肥分基肥、穗肥以6:4比例施入。孕穗期后可结合防病防虫等措施,叶面增施以磷酸二氢钾为主的叶面肥,以调整水稻植株体内的氮体平衡,增加抗性,提高结实率,提高米质。切记:基肥要全层施入均匀,蘖肥要早施,穗肥施入时期要准确(倒2叶长出一半时最佳时期),过早易使植株过高倒伏,过晚易贪青晚熟影响香稻米质和食味。

4.水稻减数分裂时期灌水技术:根据香稻品种耐冷性一般的特性,尤其是稼禾1号,进入孕穗期根据叶龄诊断技术应用和气象预测预报,低温年可提前稳灌18℃以上深水防冷害,井灌区要切记井水增温技术,防止冷水灌溉造成人为冷害形成。

5.水稻结实后期不宜排水过早,8月末应保持田间湿润,9月5日后停灌,以利于后熟提高米质和食味。

参考文献

[1]王秋菊. 黑龙江地区土壤肥力和积温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

[2]郑洪帧. 不同直播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2.

[3]刘海霞. 优质米水稻栽培技术[J]. 北方水稻,2012,05:53-54.

上一篇:姹紫嫣红又一春 下一篇:应收账款的管理及其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