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产学合作工程技术对策

时间:2022-04-10 10:00:51

校内产学合作工程技术对策

【摘要】

产学合作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它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校内产学合作岗位的设置不仅满足了学校部分工作岗位的空缺,更利于学生安排时间,而且节约了时间成本。对于部分学生,尤其是刚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校内产学合作岗位的设置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是校内设置岗位由于是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下,与社会还是存在较大差异,难以达到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因此探讨校内产学合作的局限性,创新产学合作教育岗位设置有很大的意义。本文旨在前期对校内产学合作岗位的调研访谈基础上,对校内产学合作岗位设置的局限性进行探讨,为校内产学合作岗位的设置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校内产学合作;局限;对策

产学合作是一种通过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其出发点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用户需要的人才,使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的新型教育模式。近百年以来的实践证明,产学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超越了理论的束缚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常常也作为企业的角色,以雇主单位的身份雇用学生从事一些管理、研究或行政上的工作,通过监督考核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校内的产学合作岗位包括学校产学合作督察员、学生协调员、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校内产学合作岗位的设置不仅可以满足学校的部分工作岗位的空缺,节约时间成本,更有利于学生安排时间等;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产学合作学期有更多的选择。在学校推行完全学分制,实行“一学年三学期五学段”的模式后更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校内产学合作的岗位是在学校内部的环境下,与企业的真是环境存在差异,校内产学合作岗位的设置也有其局限性。本文旨在前期对校内产学合作岗位的调研访谈基础上,对校内产学合作岗位设置的局限性进行探讨,并为校内产学合作岗位的设置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校内产学合作岗位的局限性分析

(一)学校与真实社会环境存在差异性

产学合作教育是学校为实现“合需要性”这一教育质量观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同时满足学生实现社会综合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产学合作最终的目的是要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学生在走出学校时,是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而在校内完成产学合作,学生终究还是在学校之内。没有真正的接触到社会,也就不能成为这种“合需要性”的人才。在校内完成产学合作教程从而鼓励学生从校内实现自我的成长,但是学校毕竟不是社会,不能提供社会的真实环境。

(二)校内产学合作岗位时间不能保证

我校规定:勤工俭学,一个月最多是32个小时,在这个范围内能做到不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内课余生活,把产学合作学期分配到平时的课余时间无法满足产学合作所需要的240学时,在校内在完成产学合作在课时上是明显不够的,一般的产学合作都是在产学合作学期所完成的,学校产学合作考勤与考核也是在产学合作学期结束后进行的,由于校内产学合作周期相对于其他同学是比较长的,对校内产学合作的同学进行考核则会加重教务管理的难度。

(三)产学合作资金不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学合作一年三学期”制合作教育模式具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即略有报酬,校内产学合作岗位的增设,学校在合作教育的过程中是雇主的身份,如果在学校开展产学合作提学合作岗位的部门没有专项资金,这就相当于志愿者,难以达到产学合作目的,对任职该岗位的学生会缺少一定的激励。目前,仅大学生科研训练设有专项资金,其他工作岗位如易班工作站并未设置专项资金或报酬甚微。

二、解决策略的探讨

(一)明确产学合作在高等教育中的目标

产学合作的关键环节是对学生的实践和适应能力培养,而在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是保证实践效果的非常重要一环。学校是事业单位,所以在产学合作学期,时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对学生的考核应当注重质量,真正实现产学合作的“合需求性”通过在校内产学合作教育提前让学生适应事业单位的工作。

(二)营造同等企业的严格社会环境

学校领导开设相关专项资金作为产学合作过程中的学生工资,在产学合作学期时,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在课程过程中协调员老师可以是所从事校内产学合作岗位的主管,在产学合作过程中给予指导,真正从产学合作学期中学到走向社会所必备的技能。

(三)增设产学合作专项资金

学校在增设校内产学合工作岗位的同时重视相关配套制度的升级,增设校内产学合作岗位的专项资金,如学校勤工俭学资金,保证学生在工作期间能够略有报酬,让学生付出的劳动得到相应的回报。

(四)调整相关教务课程的设置

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其产学合作的学时可以适当做出调整,对于新生,产学合作的重点应放在鼓励上,鼓励接触社会掌握一定工作技能为主,课时可以设置的稍短,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产学合作的主要方向应当在与偏向实习和入职,课时可以适当加长。产学合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就可以逐步引入产学合作教育。

三、结语

随着产学合作教育的深入,产学合作教育的改进和推广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我校是较早实行产学合作的学校之一,产学合作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校内产学合作岗位增设,作为产学合作发展崭新的一步尤为重要,只有这第一步作为前进的基础和参考,产学合作的多方面发展才能更好更快进行。这样也能培养学生个性要求,安排相应合作岗位,让学生更能发现自己的个性,对自身有更全面的了解,有利与学生个性化发展。校内产学合作岗位的设置将是我校对产学合作教育的一大创新,同时解决校内产学合作的局限性也将会将产学合作教育进一步完善。

作者:何家胜 胡文峰 曹显杰 周万俊 田雷雷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俞宁.廖林清.罗静.胡飞.地方本科院校“三段式”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2]刘昌明.地方高校产学合作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3]顾佳峰.产学合作管理机制研究———以北京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

[4]葛萍产学合作条件下教学管理研究[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4(7).

[5]楼建明,傅越千,鲍淑娣,廖远江.基于“产学合作、项目驱动”模式的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

[6]谢冬加拿大产学合作的经验与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2(9).

上一篇:医院工程技术人员作用 下一篇:实施学校绩效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