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某地湿地景观设计

时间:2022-04-10 06:40:34

沈阳市某地湿地景观设计

该地段位于沈阳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东西景观路的东部。(下简称高新区湿地)其南侧,现仍有村民居住。地块沿公路成一狭长的条状,总长4.9公里,面积108万平方米。最宽的地方近390米,最窄的仅有66米。总体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平均绝对标高75米。在用地南部,沿路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排水沟。鉴于其存在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仍予以保留,并将其加以利用和改造,使其更加符合自然美观的原则,并不失其防洪功能。湿地中,有一条输油管线始终贯穿其中,即要避开它的位置,又得结合地形地势,因此对湿地的景观规划特别是视野的扩展有很大影响。

一 对于湿地的认识

我国古人早就注意到湿地。古人将常年积水的沼泽地或浅湖称为沮泽,将季节性积水或过湿的沼泽化地带称为沮沼,将滨海沼泽或盐沼称为斥泽。

二 高新区湿地景观设计基本原则

(1)生态的可持续性原

生态性是湿地的根本属性,失去了生态性,湿地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然而生态性绝对不是简单的生态材料或符号的运用,它是一个平衡的系统,有自我更新的生命力。景观设计师应把生态性放在设计的首位,最大可能地保持湿地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接近于自然状态,使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维持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把“整体的和谐”作为设计的宗旨,除了设计语言要和谐外,关键是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达到不需要外界的干预就能自动的修复和平衡。

(2)自然性的可持续性原则

自然性也是湿地的根本属性,是其艺术审美价值的根本,只有自然性突出的湿地才能吸引人们的审美感知,才能放松城市人们紧绷的神经。所以,设计师不能将自己的审美趣味强加于湿地,更不能忽略湿地景观自身的演变过程与规律,导致对原有湿地自然性的破坏。景观设计师应该了解湿地生态学的原理,按照湿地形成、发展与演化规律来进行设计。理想的湿地景观设计首先应该具有完整湿地自然结构,呈现明显的自然特征,保持湿地的自然属性特征,尽显湿地自然之灵气,不因人类的参与而改变其自然属性,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

(3)文脉的延续性原则

湿地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地域、地貌、水文、气候、植物、动物、人文等的不同,每个湿地都带有自身的特征,积淀了丰厚而又独特的人文底蕴。设计师应重视文脉的延续性,对现状地貌、文化背景、民俗风情、现状生态群落特征等进行调查,然后再根据这些基础资料进行湿地景观设计。即使是人工开出的湿地也要适合当地人文脉络,体现出当地的自然及人文特征。

三 高新区湿地景观功能设计

1)量调节:降雨时湿地可以吸纳大量的水,在汛期,它作为一大汇水面,将过多的雨水拦截住,防止雨水冲刷路基。干旱时又能释放水,这对于人民生活和生产是十分重要的。2)调节气候:湿地对小气候有影响,其周边地区要比其他地方的气候湿润。在旱季能保证附近有一个凉爽适宜的温度。3)生物多样性:湿地物种十分丰富,蕴藏着丰富的物种资源。我们在该湿地中布置了近四十种植物,并且用了多种花源植物和蜜源植物,希望引来更多的动物和昆虫。在湖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水体生态系统。放养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水生动物,同时种植一些观赏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吸收水体中部分营养盐和有毒物质,降低湖泊中氮、磷浓度,优化水环境,维持水域生态平衡,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4)景观价值:这是我们设计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巨大的景观价值。我们提倡的生态旅游、观鸟等,湿地则是最佳场所。

四 高新区湿地空间设计

结合原有地形,创造出富有空间感的较大地形变化。整个湿地地形设计分为三段:1)湿地的西部,通过挖湖造山的手法,形成了丘陵湖泊。将动态水和静态山紧密结合,构成饱满的视觉场景,达到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目的。2)中部,则是湿地景观的魂魄和核心部分。以大面积的水体为主题,在水面上加上适当的亲水平台。这样来,对于缺水的北方来说,有这么一块自然,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湖面,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感官享受,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让人能亲水、戏水、和赏水。3)东部,是一块以山体为主的场地。以山为依托,以植物造景为基础,创造出具有四季特色,春有花,夏有叶,秋有色,冬有绿的山林绿地。

作为属于路边的绿地,得考虑到高速驶过的乘客和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即连续性和对视觉总体效果的要求。因此,该地段在整个设计重点突出了景观序列的变化。以高低错落、连绵起伏的山体丘陵以满足不同观赏者。

五 植物景观设计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地形改造之后的效果,选用的大多是耐水湿和喜欢湿润低洼地的植物,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生植物。既考虑了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特性,又考虑到植物与生境及其他生物的生态关系;同时满足功能需要、符合审美及视觉原则。1)西部丘陵湖泊地段。重点以湖泊为前景,山体做背景。水中栽植芦苇和香蒲,水边是马蔺、柳叶绣线菊、花菖蒲等喜湿植物加以点缀。路边则栽植垂柳,形成柳枝抚水的景象。在背景的山体上,为了加强和体现常绿树大面积,大色块的特征,采用了油松和臭冷杉混交的种植方法,体现它们的群体效果。并配以绒毛白蜡、加拿大杨和低矮灌木,组成一个有层次,高低错落的自然群落。2)中部湿地景观地段。这里,水是灵魂。大的水面作为依托,让水生植物以水为“家”。以千屈菜、荷花、芦苇、马蔺、花菖蒲、香蒲、南蛇藤等水生、喜湿和灌木植物为水景增加色彩和生气。充分表现植物的立面效果,水面的平面效果和倒影效果。以加杨、银中杨、枫杨、黄花落叶松等高大乔木作为背景,以造成水中的倒影效果。同时,在水面的边沿和林间作为过渡带,使之在形态、质感、色彩以及气氛上造成深远的意境。论画者云:合景色于草昧之中,昧之无尽;擅风光于掩映之际,览而愈新。在水面与公路的过渡地带,配置山楂、杜梨、山里红、山樱桃等果树和胶东卫矛、天目琼花等浆果类植物以招引鸟类为目的。丰富景观特色,增加物种的多样性。3)东部山地景观地段。在这里,植物不单是“绿化”的元素,而且也是万紫千红的渲染手段。要求它同大自然的现象一样具备四季的变化,表现季相的更替。山楂、天目琼花、柳叶绣线菊、红瑞木等花果树木春华秋实、绿叶成荫花满枝,季相更替不已。核桃楸、蒙古栎、银中杨等落叶树的形、色,随季节而变化:春发嫩绿、夏被浓荫,冬季则有苦木寒林的画意。而火炬树、元宝枫的秋叶胜似春花,更使得山林分外妖娆、热闹非凡。每隔四五十米栽植的油松团,则给白雪皑皑的冬季增添了几分绿意,给山野之中注入生机和活力。

湿地是一个特殊的空间环境,空间的复杂性、生物的多样性、学科的综合性,不能简单处理,需要综合湿地学、生态学、经济学与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并合理运用各种湿地景观设计元素,将可持续性原则贯穿设计指导思想,才能设计出生态自然、经济实用、可持续发展的赋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优化湿地环境。

上一篇:建设工程中的节能减排的要点分析 下一篇: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元素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