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常态化,但还不够

时间:2022-04-10 06:31:24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的汽车召回信息统计,2014年,我国汽车企业共实施汽车召回122次,涉及大约500万辆汽车。

这些大大小小的汽车召回,有的是企业主动召回,有的是迫于舆论压力才召回,有的是中国市场召回进而引发全球召回。在几桩重大的召回事件中,媒体的舆论监督和车主的抱团维权,成为推动召回的重要力量。

尽管有的车企实施召回依然不那么积极主动,但大部分车企出于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都在积极召回以解决问题。汽车企业、消费者、舆论对于召回公告逐渐自以为常,我国的汽车召回正在迈向常态化。

但《汽车商业评论》认为,这还远远不够。2010年至2013年间,美国汽车召回数量均超过2000万辆,为新车销量的1.5倍。而在中国,2013年全年汽车召回涉及车辆531.1万辆,只占新车销量的四分之一。

速腾“打补丁”召回

速腾断轴恐怕是2014年汽车召回事件中舆论反响最大的一次。先是多地速腾车主因车辆后轴纵臂断裂发起维权行动,之后国家质检总局介入调查,最终大众决定召回问题车辆,可以说是一次被动召回。

从2012年后半年开始,配备非独立悬挂的速腾陆续出现后轴纵臂梁断裂,甚至出现了因后轴断裂导致车辆几乎失控的案例。有关速腾断轴的投诉不断增加,但一汽-大众厂家发表强硬声明,表示此为个别车辆使用中发生的情况,不是产品的批量问题。随之,全国各地速腾车主开始大规模维权行动。

2014年8月14日,针对新速腾后轴纵臂断裂问题,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介入,组织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启动缺陷调查,多次约谈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并开展了大量的用户回访、现场勘查、缺陷技术分析和专家评估等工作。

2014年10月15日,一汽-大众和大众(中国)宣布在中国召回超过56万辆新速腾汽车,另外还包括因为同样的问题而需要召回的大约1.7万辆甲壳虫汽车,召回将从2015年2月2日起实施。

但大众提出的措施是在后轴纵臂上安装金属衬板,而不是众所期待的更换后悬挂。大众汽车公司声称金属衬板会使悬架的临界纵向负荷增加,如后轴纵臂发生断裂,金属衬板可以保证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并会发出持续的警示性噪音。

一时舆论四起,消费者称这种召回是“打补丁”召回。针对消费者对企业召回措施的反应,2014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要求一汽-大众进一步提交召回措施的技术论证材料。针对一汽-大众新速腾后轴纵臂断裂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共发了三次公告,也最终促成了召回,但与别的召回公告不同,在速腾召回公告里,对于断轴原因始终未见让人信服的解释。

值得一说的是,这次速腾召回由中国市场开始,进而引发了大众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召回。因为同样的车辆问题,大众在美国市场召回大约44.2万辆汽车,在加拿大也有12.6万辆车型涉及,召回更延伸到欧洲、墨西哥、南美,大众总计因此召回116万辆汽车。

通用迟到13年的召回

2014年,上海通用因为车辆点火钥匙缺陷问题发起的召回共计三次,涉及16835辆车。6月20日,上海通用召回1802辆进口雪佛兰科迈罗汽车。8月31日,上海通用召回14953辆进口凯迪拉克SRX、CTS汽车。12月26日,上海通用召回80辆进口凯迪拉克凯雷德汽车。

而这些车辆只是通用汽车因点火开关缺陷在全球大规模召回的一小部分。

召回公告给出的解释是,问题车辆由于点火钥匙的设计问题,当钥匙在运行位置时,驾驶员的膝盖如果触碰到钥匙,或者当钥匙环上挂有额外重物,且车辆发生颠簸时,钥匙也可能发生意外转动,可能导致车辆在行驶中熄火,存在安全隐患。

通用汽车早在2001年就知道点火开关故障,却一直没有采取措施,从2014年2月才开始初次召回。通用汽车点火开关缺陷已经导致多起交通事故,通用汽车因此面临上百起消费者诉讼,并收到超过2200件的受伤及死亡的索赔申请。

由于延迟召回点火开关缺陷汽车,通用汽车公司2014年5月向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交纳了创纪录的3500万美元罚款,并面临监控管理局为时三年的监控。但相比因为点火开关缺陷已经造成大约40人的死亡,这份惩罚还是来得太晚了。

点火开关缺陷给品牌带来难以修复的负面影响,对刚从破产中复苏的通用汽车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宝马亡羊补牢式召回

从2013年底开始,有关宝马发动机螺栓断裂的报道就出现了。上百名宝马车主反映,由于发动机螺栓突然断裂,他们经历了车辆瞬间失去动力的情况。宝马车辆发动机出现异响、动力缺失、功率异常、骤然熄火等现象,开始更多地见诸网络。

2014年初网上曝光多份宝马4S店与故障车辆车主签订的保密协议,人们怀疑宝马只是对发生故障的车主进行补救,而对同样具有潜在风险的车主,宝马并不打算负责。

随着同样故障问题的车辆的增加,宝马汽车在3.15前一天对外《有关宝马发动机凸轮轴螺栓问题的媒体声明》,并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关于车辆发动机VANOS调整单元外壳螺栓缺陷的召回申请。

对于发动机螺栓断裂的原因,宝马解释是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机构(VANOS)外壳上的固定螺栓设计有问题,发动机运转时固定螺栓有可能松脱甚至断裂,导致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机构的密封性受到影响而发生异常或失效,发动机可能因此无法启动或产生机械损坏。

宝马汽车自2014年6月18日起,召回装配有N52K、N52T、N55发动机的汽车,包括进口的1系、3系、5系、6系、7系、X1、X3、X5、X6、Z4汽车,以及国产生产的3系、5系汽车,共计超过23万辆。

这次召回涵盖了宝马当时所有在华销售的车型,是宝马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首次全系召回。宝马免费为召回范围内车辆更换发动机固定螺栓,尽管付出了代价,但最终的召回对此前在舆论上的失分也算是一种及时的补救。

阿斯顿・马丁召回罗生门

2014年2月11日,阿斯顿・马丁拉共达(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发出书面声明称:将召回总计1094台油门踏板可能存在缺陷的进口阿斯顿・马丁汽车。由于加速控制系统中的油门踏板杆在极个别情况下断裂,导致油门将返回至怠速位置,这些车辆无法保持原速或加速。

其实此前几天,阿斯顿・马丁就已经宣布在全球召回1.759万辆跑车,这次大规模召回占据该公司2007年以来生产的全部跑车的大约四分之三,但这并非召回最终引起舆论风波的原因。

在提交给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文件中,阿斯顿・马丁称,召回涉及车辆的油门踏板杆生产方是中国深圳科翔模具工具有限公司,其采用一家东莞公司提供的伪劣塑料材料,这些劣质材料造成车辆油门踏板杆可能断裂。

超豪华车的全球召回竟然牵涉出一家中国毫不知名的供应商,这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关注。有外方媒体借机质疑“中国制造”,而深圳科翔却极力喊冤,否认是阿斯顿・马丁的供货商,阿斯顿・马丁表示与科翔虽然没有直接合同关系,科翔却是其三级供应商。

按照阿斯顿・马丁的说法,油门踏板的一级供应商是英国公司Precision Varionic International,二级供应商是来自香港的Fast Forward Tooling,层层转包到科翔负责生产油门踏板臂,而科翔使用的是东莞合成塑料有限公司生产的DuPont仿冒品。

但媒体采访获悉,科翔一方称只是为FFT打过样品,而并非产品。生产DuPont劣品的东莞合成塑料有限公司也找不到。生产千万元豪车的阿斯顿・马丁,在追寻其问题车辆源头的时候,竟然陷入查无对证的尴尬境地。

在英国制造基地,阿斯顿・马丁拥有约225家一级生产供应商,并有完备的风险管理流程,这些一级供应商再对其下级供应商执行他们各自的风险管理流程。但召回事件表明,即便是一家超豪华跑车企业,在零部件供应链上仍然存在管理漏洞。

值得肯定的是,尽管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出现任何因为油门踏板问题而造成事故或伤害的报告,尽管只有765辆车上的油门踏板臂使用了假冒 DuPont材料制造,阿斯顿・马丁还是召回了1.7万多辆车,以确保所有可能存有潜在瑕疵的车都能换上全新部件。

安全气囊成召回罪魁

检视国家质检总局的汽车召回信息,2014年,汽车厂家涉及安全气囊的召回共有22起,占全年总召回次数的18%,位列故障原因第一位。

因为安全气囊问题,在中国市场,本田和两家在华合资公司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共有近66万辆汽车召回,涉及雅阁、飞度、艾力绅、思域、思威等多款车型。召回原因均为车辆驾驶席前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壳体可能出现破损、壳体碎片飞出。

因为安全气囊问题召回车辆较多的还有一汽-大众,召回进口奥迪A4 allroad汽车和国产奥迪A4L汽车共计超过27万辆。不过,奥迪召回的原因是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的软件参数设置存在问题,跟本田因为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故障有所不同。

丰田(中国)与两家合资公司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共召回安全气囊存有缺陷的汽车77029辆,上海通用、通用(中国)、郑州日产、日产(中国)、东风有限、东风乘用车、奔驰(中国)、一汽轿车、宝马、华晨宝马等车企也均有不同数量的召回,召回车型还包括奔腾B50、东风风神A60等自主品牌。

车企召回车辆安全气囊的故障原因也不完全一致,除了最多的安全气囊发生器故障,还有前排座椅侧气囊线束接插件、乘客前安全气囊插头针脚、副驾驶前气囊的气体扩散器、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等气囊部件存在问题。

在这些召回车辆的背后,隐约浮现着高田气囊的影子。日本高田是全球第二大气囊制造商,占有20%市场份额。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问题早在2010年即开始引发召回,但直到2012年,高田才宣布其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的调查表明,高田问题气囊已经造成上千起车祸,100多人受伤,至少5人丧生。高田气囊问题已经影响到包括本田、丰田、日产、通用、福特、宝马、奔驰等在内的多家汽车制造商,日系企业车型更是因此大规模召回。

2014年12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警示通告,称接到多家进口车辆制造商关于高田气囊故障的报告。中国市场涉及安全气囊的汽车召回,无法判断是否全部因为高田气囊,但可以肯定大部分是由高田气囊导致。

单一零件致连累多家车企

同高田安全气囊一样,这一次也是单一零部件导致多个汽车厂家大面积召回。

华凌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莱阳市鸿达筑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30家生产者自2014年2月17日起,召回普利司通、风驰通品牌的卡车及客车用无内胎子午线轮胎的车辆,共计10942辆。

召回所涉及的部分产品,由于制造工艺问题,橡胶材料接头部位的粘合强度不足,行驶后轮胎内面会产生裂口。因为同样的原因,普利司通(沈阳)轮胎有限公司曾在2013年召回普利司通、风驰通品牌的卡车及客车用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共计471781条。

比较这两次轮胎召回,2013年的召回主体为轮胎生产商,2014年则是汽车生产者负责召回。《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规定,“汽车产品出厂时未随车装备的轮胎存在缺陷的,由轮胎的生产者负责召回”,自然,随车装备的轮胎存在缺陷的,由汽车产品生产者负责召回。这一明确规定很好地界定了召回责任,避免了出现问题之后零部件生产商和汽车生产商互相推诿的局面。

2014年同样因为单一配件出现问题而导致多家车企召回的还有很明显的另外一例。

受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燃油泵问题影响,2014年12月31日,长安汽车、海马汽车、北汽福田、浙江吉利、浙江豪情和天津一汽夏利决定召回30余万辆汽车。这6家车企共同的零部件供应商联合汽车电子由于设计制造原因,车辆上的燃油泵法兰回油管支架可能会出现开裂,导致燃油泄漏。

此前11月17日,奇瑞、华晨以及长城汽车三家企业也已经因为联合汽车电子的燃油泵问题而决定共同召回近56万辆缺陷汽车。再往前算,早在2013年,联合汽车电子问题还导致上海通用召回近146万辆别克凯越和雪佛兰新赛欧汽车。

这样,截至2014年底,因联合电子燃油泵问题已导致近232万辆汽车在国内被召回。

2014年10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汽车零部件生产者应当向质检总局报告所获知的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缺陷的相关信息,这是首次将零部件生产者纳入召回体系。

这大概正是汽车厂家的召回公告里出现越来越多零部件供应商名字的原因所在。显然把零部件商纳入召回体系,可以促进它们更严苛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帮助汽车企业把车辆质量隐患降到最低。

上一篇:新常态下的商用车 下一篇:中国乳业迫近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