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04-10 02:54:15

音乐欣赏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再创作,要做到:讲授知识与指导学法相结合;作品欣赏与再创造相结合;作品欣赏与启发、引导、提示学生联想和想象相结合。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参与的程度不仅决定着音乐审美感受的水平,而且还影响着创造精神乃至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发展音乐创造性思维的科学途径是引导学生将发散性思维与集合性思维结合起来思考问题。

【关键词】音乐欣赏;创造性思;维集合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自由的主体审美活动,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于音乐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品格,因此,欣赏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中小学阶段,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层的思维能力,迅速、流畅、独特地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说是创造力的核心。从价值意义上说,创造性思维发挥、参与的程度不仅决定着音乐审美感受的水平,而且还影响着创造精神乃至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音乐欣赏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1、音乐欣赏能开发智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性思维又称创新思维,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创见性的高级精神活动。由于它可以提供新颖独创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因此是开拓人类未知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艺术活动,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音乐欣赏活动因为在欣赏过程中需要学生对主旋律的记忆,对情感、情绪的体验,对音乐形象的想象,这一切都不断地刺激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使右半脑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有利于智商的提高。就音乐欣赏而言,其创造性思维必须建立在聆听感知的基础上,主要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当对音乐感受从情感欣赏上升到理性分析阶段后,则又必须有一定的逻辑思维的参与。当然,创造性思维主要包含有发散性思维和集合性思维两种成分。其中发散性思维是不按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找答案的思维,具有流畅、变通、独特、有效等特征,因此特别重要。而集合性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经过分析判断去获得正确答案的思维,它具有集中、求同,相对独立等特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音乐欣赏中的创造性思维除了遵循以上规律之外,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积累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就很难展开有意义的联想和想像,也就无从创造性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这显然是音乐创造思维的一种特征和要求。

2、音乐欣赏能激发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音乐欣赏这种审美活动中,是通过音响激起情感体验,从而展开想像、联想的。这一心理活动既遵循了一般文学艺术欣赏过程的普遍规律,也有着音乐审美的特殊内涵。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自由的想像和联想。当音乐欣赏的想像、联想等心理按照思维网络运转时,就需要展开全面性、开放性、广泛性的思维活动。这种发散性思维可以使同一首乐曲在不同听赏者的心中产生不同的“音乐形象”,而这些“音乐形象”绝无雷同。例如有一次,学生在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时候,当欣赏到《哭灵投坟》一段,我让学生回答:“此时,在你的脑海里呈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一位看过越剧《梁祝》的学生就说“我想起了祝英台披麻戴孝,在暴风雨中,在梁山伯的坟前哭天号地的情形。”另一位喜爱舞蹈的同学则回答“我感觉祝英台不断地旋转于悲痛之中,忽而又感觉她那坚毅的目光。”可见,音乐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的内心所呈现出来的音乐形象各不相同。

3、音乐欣赏能诱发创造灵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所有的艺术审美活动一样,音乐欣赏也必须从直觉感受出发,通过音响激起想像、联想,从而进入形象思维过程。和其他艺术欣赏相比,只不过音乐形象思维是以对音响激起的感情体验为基础的。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积淀、文化修养不同,因此对音乐感受时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正如英国音乐家柯克在《音乐语言》一书所讲,听众对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有着不同地反应:“一部分人似乎在其中感到深深的忧郁,另一部分感到是一首骂人的诙谐曲,第三部分人则感到这是一首具有压抑情绪的田园曲。”这一方面说明了音乐表现内容的不确定性和音乐欣赏中发散性思维的客观存在,但另一方面也证实了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那么,学生在欣赏了音乐作品以后,他们就会有这样的一些感想:音乐是可以变化重复的,只要乐器音色稍作改变,音乐力度上有所增强或减弱,都可以作一些发展而成为新的作品。那么,我也可以写这样的作品:用同一个音乐语汇来做一些变化,不断地重复,不也可以成为一个作品了吗?是的,这种灵感可以来自《春江花月夜》,也可以来自《春节序曲》。当然,这种灵感不仅可以用于音乐创作,还可以进行诗歌创作、绘画等。所以说,音乐欣赏能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音乐欣赏课中,要使学生欣赏兴趣持之以恒,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作品,联系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寻求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

1、讲授知识与指导学法相结合。作为一名大学音乐老师,我给学生主动欣赏的机会,学生才能通过对几部作品的欣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会分析作品,理解作品,从而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在学习音乐理论的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既要紧扣作品的中心精心设计,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分析和展开讨论,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上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欣赏,避免了教师的单一说教和“满堂灌”,达到了授之以“渔”的目的。

2、作品欣赏与再创作活动相结合。音乐欣赏的过程本身,是进行作品的第三度创作。如果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进行再创作,那将是对作品理解的一种升华。再创作还表现在对课外文娱活动的开展方面。如在欣赏了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之后,可以结合舞蹈兴趣小组的活动,先教给同学们以汉族舞蹈的基本舞步,让同学们根据音乐情绪,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能动性,创编一个汉族情绪舞。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又加深了对《春节序曲》的进一步理解。

3、作品欣赏与启发、引导、提示学生联想和想象相结合。人们常说,音乐中饱含着情感,充满着想象,其实这情感的源头是在听众的心中,这想象的翅膀生在欣赏者的身上。不是音乐在激动,而是音乐使我们激动;不是音乐在幻想,而是我们在幻想。爱的喜悦、恨的愤然、胜利的豪情、失败的悲怆,这些具体的情感在个性、阅历、修养各不相同的欣赏者心中,有着迥然不同的内容,当他们把各自的情感带到对同一作品的欣赏过程中的时候,这个作品实际上已被赋予了各种不同的含义。在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示学生联想和想象,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之后,可以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既可以用绘画的方式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美丽图景,还可以将自己的感受用诗歌、散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授音乐欣赏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只要我们认识到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给学生以主动欣赏的机会,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他们才会真正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正如许卓娅所说:“一个完美无缺的机械玩具对儿童来说,只能提供一套规定好了的操作动作,而一堆普通的沙土却可以向儿童提供无边无际的幻想空间和无限的创造机会及创造的可能性。”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研究音乐欣赏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总之,音乐欣赏与创造性思维关系极其密切,但必须正确全面地认识它、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二者在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以促使审美教育目标的实现。我们在音乐的幻想中上天入地、望月观潮,这其中的感受只有在稳操胜券各自不要重复的心灵中才是真实的,而且也是其他人无法共享的。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音乐美学》,《科学思维学》,《外国教育参考资料》1996年第二期.

[2]王伟任,王顺通.音乐欣赏教程.

作者简介:李艳慧(1970―),女,平顶山学院音乐系副书记、副教授,研究领域为音乐教育学和中国传统音乐。

上一篇:论音乐课的教学艺术 下一篇: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