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4-10 11:41:2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自我需要的导火线,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恰是枯燥的、抽象的,如果老师用传统的“从书本到练习”这种被动式的静止状态,老师讲,学生听,那么学生更感到乏味,越学越不爱学。于是,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从多种角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求知热情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最佳状态。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故事的形式出了一道题:小兔子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小熊住在森林深处,一大早就赶来了。它带了2桶最好的蜂蜜送给小兔子。看,隔老远,它就喊起来了,“小兔,小兔,快开门,你看我给你送什么来了?”小兔子早就闻到蜂蜜的甜味了,它赶忙迎出来,“谢谢、谢谢,快屋里坐吧!”不一会儿,小花猫也来了,送给小兔5个苹果。小猴也赶来了,它从果园里摘了6个桃给她。小鸡也赶来了,但它什么也没送,还偷吃了3个苹果,小兔子不高兴了,请小朋友们算算看,小兔共收了多少水果?最后还有几个苹果?学生们听完了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学习积极性更高了,很快他们就列出了算式,算出了结果:5+4=95-3=2教后,我又鼓励学生用编小故事的方法,利用书上的图片编故事,学习算术,学生们学得兴高采烈,主动积极。

二、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画激趣

小学生都喜欢画画。我根据学生的这一爱好,让他们自己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食物来激发兴趣。例如,教“7”的认识时,我先让小朋友用“简笔画”画出自己喜爱的6只动物,然后再画一只,数一数,一共画了几只?使其明白6添上1是7,7比6多1,6比7少1。接着叫小朋友从左往右数把第7只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说一说从右往左数涂了颜色的是第几只?一共有多少只?使之明白基数与序数的意义。这样引起童趣,既调节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又诱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快乐地获取知识。

2.以摆激趣

老师提出问题,不定框框,不搞机械操作,而是让学生自由地摆弄学具来解决,使之通过主动发现和探索来激发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拿出表示2的图片,然后拿出表示2的倍数的图片自由摆弄,接着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如10是2的5倍,8是4的2倍,10是5的2倍等等。再想一想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了知识。

3.以做激趣

根据小学生凡事都要自己做一做的特点,让他们动手动脑自主参加数学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这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掌握、学生感到乏味的内容。

4.以用激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我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实际应用来激发兴趣。例如,教“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数一数,全班有几个小组?每组有几人?男生多少人?少先队员多少人?并把这些数据编成应用题,自己来解答,使数的认识和应用题联系起来,相互促进。又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修理摇晃的木头椅子,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房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的?拉闸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这样,随着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求胜的需要会更加强烈些。低年级学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赛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竞争的机会,结合实际经常开展一些课内外的竞赛活动,并且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表扬,从而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练习形式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兴趣的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学习,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其智力品质、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在和谐愉悦的教学中,师生一同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教学的乐趣!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区双槐树小学)

上一篇: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 下一篇:精心设计 恰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