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了,你会选药吗?

时间:2022-04-10 02:20:57

便秘是老年人中比较普遍的问题,不算是大事,但也绝不是小事。许多老人都服用过多种泻药,但是泻药有7类,选用有原则。

选药6原则

1.轻、中度便秘患者首选容积性及渗透性泄剂。

2.所有人群都应慎用刺激性泄剂,且只能短期、间断使用。

3.慢传输型便秘可以加用促动力药。

4.孕妇首选小麦纤维素颗粒。

5.以上措施无效可选用栓剂泻药。

6.必要时还可以采用中药、生物电反馈、心理调节等方法。

泻药有7类

1.容积性泻药

小麦纤维素、葡甘聚糖等是不被肠道吸收的大分子物质,通过吸收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从而起通便作用,主要用于轻度便秘患者、老年人。

小麦纤维素:成人一次3.5克,一天2~3次,至少用1周,之后逐渐减量至每日1~2次;每日清晨空腹服用,也可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

葡甘聚糖:空腹温水送服。成人:0.6~1.2克,一天3次,儿童减半,首次剂量可加倍;见效后,维持剂量每日0.9~1.8 克,可一次顿服。24小时起效。

2.渗透性泻药

包括双糖类制剂、盐类泄剂、聚乙二醇。不被吸收的糖类可增加肠腔内粪便的容积,刺激肠蠕动。

乳果糖:每天1次,10~20克口服,24~48小时起效。可增量至一日40克。过量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硫酸镁:结晶粉剂一次5~20克,或溶液一次10~40毫升,清晨空腹口服,同时饮100~400毫升水。硫酸镁不含盐、糖,不良反应少,老人及8岁以上儿童均适用。

3.刺激性泻药

包括比沙可啶、酚酞、蒽醌类药物和蓖麻油等。作用于肠神经系统,增强肠道动力和刺激肠道分泌,促进排便。

此类泻药易出现药物依赖、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肠神经损害,长期使用蒽醌类泻药可致大肠黑变病。在动物实验中还发现酚酞可能有致癌作用。因此只能短期、间断使用。适用于疾病终末期患者或经膳食改变或渗透性、容积性泻药治疗无效的患者。

比沙可啶不得与牛奶及抗酸药同服,每天一次5~10毫克。

4.性泻药

代表药物为石蜡油,过去是慢性便秘的主要治疗药物。而今已主要被渗透性轻泻药替代。

石蜡油: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不可长期服用,否则易引起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并影响钙、磷吸收。

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抑制致病菌繁殖,老少皆宜。不得与抗酸药、抗菌药及有吸附作用的药物,如铋剂、蒙脱石散等联用。

5.促动力药

作用于肠神经末梢,释放运动性神经递质、拮抗抑制性神经递质或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增加肠道动力。

普卢卡必利:用于治疗泻药疗效不佳的成年女性慢性特发性便秘,及慢性疼痛(非癌性)患者由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可在一天中任何时间服用,每天一次2毫克。

严重肾功能不全及严重胃肠道炎症性疾病禁用。不建议18岁以下人群使用。

6.促分泌药

可刺激肠液分泌,促进排便。目前尚未在我国上市。

7.栓剂泻药

刺激胃肠反射,促进排便。适用于粪便干结、粪便嵌塞患者临时使用。

开塞露:将药液挤入直肠内,成人一次1支,和一次0.5支。

上一篇:“三化”提升群团工作影响力 下一篇:新时期基层档案编研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