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文协的抗日慰劳活动述论

时间:2022-04-09 11:20:55

抗战时期文协的抗日慰劳活动述论

摘 要:中华文艺界全国抗敌协会 (简称文协)作为抗 日战争时期为广泛团结抗 日力量而建立的全国性文艺团体,在八年抗战期间,文协组织了作家战地访问团进行抗敌宣传、编辑出版 了会刊 《抗战文艺》等刊物为前方将士提供精神食粮 ,并参加 了全国慰劳总会和重庆各界慰劳前线将士代表团的活动。文协的抗 日慰劳活动具有参与成员广泛性、慰劳形式多样性和文化劳军等特点。文协的慰劳活动激励 了官兵精神、提 高了战地文化水平,从而支持 了中国人民的抗 日战争。

关键词:抗战时期;文协;慰劳内容;慰劳特点;评价中图分类号:K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80X (2011)10—0093—04TheoryfortheActivitiesoftheArtisticAssociationin Anti——JapaneseW arYUShi—qi(SouthwestUniversity,HistoryandCultureSchoolChongqing,Bei~i400715,China)Abstract:TheChineseLiteratureandArtsNationalAssociationestablishedintheharshperiodofanit—Japanesewar,makingagreatcontributiontotheCihnesepeople ‘Scombatot theJapaneseintruders.IntheeightyearsofcombatingJapnaeseattackers,hteasscoi-ationdiddevoteitselftOthewm\"totally.Forinstna ce,itorganizedthe“hT eMissionfo Writesr Interviewing”,iteditedthepeirod ical“LiteraturenadArtforWarTime”,offeirngmentalsupportforgenerlasandsoldiesr whofoughtinthefront.Apartfromthese,itpar-ticipatedintheNationla Federationfo Reward’8acitvitiesnadtheacitvitiesfo ChongqingDelegationfo PublicRewardFornt—lineSoldiers.Theassociation’8consolaitonattractedvariousmemebrsotjoinin,itstypeofractiviitesWaSdiverse,naditcouldpublishnewspapesrnadjournlastoconsolethearmy.Itsactiviitesinspierdthespiritofthetroops,imporvedthestandardfofront—lines’cul—ture.Therefore,itiddmakecontributiontotheatni—JapaneseWra.Keywords:hT ePerido ofAnti—JapaneseWar;theArtisticAsscoiation;theContentofConsohtion;TheFeatureofConsolation;hteAppraisla中华文艺界全国抗敌协会 (简称文协)在 1938年 3月27日成立于武汉 ,是抗日战争时期由文艺界人士组成的全国性文艺团体。在八年抗战期间,文协组织了作家战地访问团进行抗敌宣传、编辑出版了会刊 《抗战文艺》为前方将士提供精神食粮,并参加了全国慰劳总会和重庆各界慰劳前线将士代表团的活动。文协的慰劳活动激励 了官兵精神、提高了战地文化水平 ,从而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抗 31战争。目前学术界对文协的研究主要集 中于从文学角度分析文协的文艺创作活动及其文学成就,而从历史角度进行分析文协抗 日慰劳活动研究 比较薄弱。 实际上 ,抗战时期文协也利用 自身组织的特点积极组织了了各种形式的抗 日慰劳活动,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战大业。有鉴于此 ,本文系统分析抗战时期文协慰劳活动的主要 内容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其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文协的主要抗日慰劳活动抗 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及国内各界的宣传鼓动下,中国文化艺术界爱国人士汇集汉 口,于 1938年 3月27日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文艺工作。文协成员在抗战的总目标之下团结起来 ,共同努力,由“共信”而携手一堂,积极参与和组织抗日慰劳活动。从 1938年3月27日文协正式成立之日起,到 1945年 8月 15日日本正式投降止 ,文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慰劳活动,主要活动包括组织成员深入前线访问、积极创作抗战文学作品和组织成员捐款捐物等 ,为抗战军民提供了精神鼓励与物质支持。概括来讲,文协的慰劳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 ,具体表现如下:第一,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抗战以来 ,由于交通的不便和日军的封锁 ,使得各个战区之间联系不便。为扩大文艺者之间的团结协作 ,加强战区之间以及前 方与后方之间的联络,作家战地访问团应运而生。在 1939年 6月 14日,作家战地访问团在重庆生生花园成立 ,王礼锡为团长 ,宋之的为副团长。访问团在告别辞中称,“他们此行的重 10期 于诗琦 :抗战时期文协的抗 日慰劳活动述论 第 33卷丁玲住在难民工厂里,陆续写 出简讯,着名剧作家 田汉率领抗敌战士工作队,从广西达前线,搜集写作素材并进行创作 。着名作家王礼锡,宋之的率领的作家战地访问团在敌后方做了大量工作,丰富了自己的写作素材 ,老舍在文协创立之初就出任 “掌门人”。大批中共人物,郭沫若、茅盾 、田汉、罗荪等担任文协理事和候补理事的工作。一些社会名流也参加慰劳活动,其中冯玉祥也积极参加慰劳活动,在 1939年12月 31日在义林医院举行的辞岁晚会上,冯玉祥就演唱了北方民歌一曲 《爸爸送儿去当兵》【1。。。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参加文协组织的抗 日慰劳活动,显示了文协成员来源的广泛性,也扩大了文协的社会影响。

第二,文协慰劳活动形式具有多样性。抗战期 间,文协采取各种方式为前线将士和后方民众提供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支持。主要形式包括直接赴前线参加慰劳活动、慰劳后方医院伤兵、文化劳军、捐款款物等。在直接深入前线参加慰劳活动中,文协组织了作家战地访问团的活动,深人前线,深入农村 ,深入战壕,向官兵和群众宣讲国内外政治形势 ,宣传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团结,抗 日,同仇敌忾消灭敌人 “ )。在慰劳医院伤兵活动中,文协在1939年 1O月 10日赴近郊某医院慰问负伤战士,举行慰问大会 ,代表报告慰劳意义,致慰劳词,由负伤将士代表答词,慰问人员给负伤将士缝衣,写信,情绪甚为热烈¨”。

为 提高战地文化水准 ,文协还积极参加文化劳军活动,前往各个战区,给将士们放电影 ,表演戏剧,进行歌咏比赛,丰富其生活。文协成员还积极捐款捐物,源源不断地把物资 ,书籍等捐到前线。文协捐赠会刊 《抗战文艺》和 《前线增刊》,弥补了前线书本严重不足的情况。 《前线增刊》里刊载着鼓词 ,小调,小故事,连环图等通俗的韵文和散文,这些富含通俗性和趣味性的故事持续不断送去前线,给前方的灰暗增添一点明亮色调。文协组织或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慰劳活动,既响应 了政府号召,又发挥了 自身的优势,支持了抗战大业。

第三,文协的抗 日慰劳活动主要以文化慰劳为主。这也是由文协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文协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文化精英 ,献给前线的慰问金的主要办法是通过卖字卖文,图书义卖的方式。1941年为响应陪都文化界出钱劳军运动,文协于 2月 14日在重庆新蜀报 “蜀道”副刊上刊出一个关于 “文协呼吁作家从速动笔的通知:从 14日至 20日止,希望大家投文于陪都各刊,在稿末注明 ‘本稿稿费赠前线将士 ’,并由该刊将稿费汇交 ‘陪都文化界出钱劳军竞赛动员委员会 ’。”启事刊出后 ,来稿踊跃 ,“‘蜀道’上逐 日以全部篇幅刊登劳军稿,截止到 3月 1日。在 2月 19日,已由老舍代表文协首次捐献 500元捐稿所获劳军款。”卖字运动打着 “文协出纸,作家出力 ,请诸公出钱”的标语,从2月21日开始到3月 11日结束,从 “一千元的收入扩大到五千元 ,”文协决定 “在 3月 20日把所有款子献给 ‘陪都文化劳军竞赛委员会’。”在 1942年4月 ,举行卖稿卖字劳军活动,得四千余元 ,捐送重庆文化界劳军委员会【1J(啪”。

在 1943年 12月组织作家献金团,捐献稿费及书刊义卖所得一万四千余元【l“ )。此外,文协注重在精神上慰问前方将士,体现了文化劳军的特点。文协组织成员慰问伤兵,除捐随身携带的药品,书报 ,鞋袜,营养品,还 “致慰劳词,由负伤将士代表答词” ]。文协成员每到一处,向将士献锦旗,锦旗上印有诸如 “抗战必胜”的字样,以激励官兵斗志【”“ 。在武汉文化界慰劳前线将士的活动中,文协代表冯乃超,盛成 ,钱俊瑞,到第五战区,沿 田家镇,沙窝,宋埠,浠水,骑兵阵地给长官献旗,并将带去的书报和药品分赠各部队¨“嘟 )。实行文化劳军活动,“组织文化列车两组,每组车三辆,分为电影 ,戏剧,歌咏三个部分,每组经费约 10万元 ,分期分批去往前线各个战区,给将士们放电影 ,表演戏剧,进行歌 咏比赛 ,丰富其生活。”【l由此可以看出,文协利用自身文化资源丰富的特点积极参加抗 日慰劳活动,也有利于扩大文协的影响。

三、文协抗日慰劳活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文协在抗战期间的抗 日慰劳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文协通过组织或参加抗 日慰劳活动,团结起了广大知识分子,用笔投入战斗,给予了前线将士杀敌的精神,也直接支持了中国人民的抗 日战争。具体来讲,主要作用有以下表现:第一,文协的抗 日慰劳活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战地文化粮食极其 匮乏的困境 ,有助于提高战地军 民文化水平 ,丰富战地军民枯燥乏味的生活。《抗战文艺》,前线增刊及其战地特刊刊载着鼓词,小调,小故事 ,连环画的韵文和散文,给军民带去文化粮食的同时,也慰藉了他们的精神,鼓起了更大的战胜敌人的勇气,每当文协代表带着刊物,锦旗去到前方,总能 “得到沿途热烈的欢迎” ,说明广大官兵对刊物,书籍的渴求。不仅如此,由于前线书本短缺 ,为 日伪刊物的流通提供了可趁之机。在 日伪所办的刊物里,日报有 《山西新民报》,定期 刊物有 “新秩序”、“国民公论”,小册子有 “中国学生”、“和共产党是什么”、“根本和平的基础”等。这些出版物里充斥着色情的图画和文字。 日伪这种颇具用心的文化麻醉、侵略政策,使文协成员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提高了警惕。文协向前线发送先进读物 ,如 《扫荡报》 内容充实,编排印刷美观,每周出版一次 ,军部底下的每连单位都能普遍地分发到。这是战地上不易多得的一种精神食粮,受到广泛的欢迎。文协成员还参加战地文化宣传和服务的组织,在战区建立文化据点、文化站、出版编印各种报纸杂志书籍,负责传递精神食粮,在战区个村镇成立救亡室,陈列书报杂志,供民众士兵阅览。组织文化工作队,宣传队,演剧队,歌咏队等,固定或流动地再战区工作¨5J‘ ’,。文协组织的这些文化活动 ,“与抗战的军事形势相配合 ,抵御了 日伪的文化麻醉政策 ,提高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组成一个伟大的力量 ,给敌人以顽强的打击 。

第二 ,文协通过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访问前线将士,鼓舞了前方军 民。在前线作战的官兵,随着作家访问团的到来 ,“弟兄们看到全国闻名的作家,万分兴奋”Ll,这缓解了前线沉闷的空气,激发战士杀敌的勇气。作家访问团在洛阳访问孙连仲时 ,孙连仲将表达了抗战的决心,他说:“作战这件事似简单又很复杂,主要的是我们抗战的决心问题 ,只要 我们 有 决 心 ,最 后 的 胜 利 是 毫无 疑 问 的。”¨5I(v38)当文协成员在洛阳访问官兵时,他们既兴奋又健谈,表示出战斗的英勇和再上前线的决心。尽管中条山的生活非常艰苦 ,但不论官长或士兵,都有饱满的精神 ,表示杀敌的决心和信心。在文协成员向卫立煌献旗致敬时,卫立煌也表示 :“卫国抗战是军人的天职 ,诸位十四杆笔 (访问团成员共十四人)可抵一百四十万兵,你们来到这里 ,给我们增添了一层最雄厚的力量,这块土地上还有什么可担忧?” ‘ 访问团团员归来后创作的作品,如 《笔游击》、《粮食》、《老夫妻》、 《凯歌》、 《红缨枪》、《生长在战斗中》、《夜袭》、《笔征》等作品的问世¨ (P“们,不仅推动了·95·责任是写 ,是搜集材料,沟通敌后方和国际作家的联系,”访问团成员有感 ,“抗战开始以来,无数作家在南北各战地前线使用笔去抗敌,也有许多作家投笔从戎,因此我们不是先驱者;枪在今天不是士兵所专用的,笔也不是作家所专有的,在这 无数 的笔 中,加 上十 三枚,是恰 如其 分的。” 作家访问团 自1939年 6月 14日出发,至该年l2月 12日由宜昌返回重庆,其间跋涉山西,河北,河南 ,绥远,陕西五省 ,进行 了采访、写稿、演 出工作,广泛搜集了材料 ,并且在前方与后方以及各界群众中间建立了广泛联系。访问团成员 “深入前线,深入农村 ,深入 战壕,向官兵和广大群众宣讲国内外政治形势 ,宣传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政 策,坚 持 团结,坚持抗 日,同仇 敌忾 消灭敌人。”2j( )。战地访问团归来后,于六个月内先后写成诗歌,戏剧,小说,报告等十二册,包括日记:《笔征》 (团长王礼锡),戏剧 :《红缨枪》 (葛一虹),报告文学:《凯歌》(宋之的),《短篇小说集》 (罗烽 ,李辉英),中篇小说:《老夫妻》 (白朗),集体创作:《战地文艺论文集》,《访问团团体日记》 (笔游击),《报告文学集》 (以群),《 独幕剧集》 (杨骚), 《战地写生画集》 (陈晓南),《长诗》(方殷 )[3](P144)。此外,作家战地访问团在出发时,携去了《前线增刊》及《抗战文艺》共两千份,里面刊载着鼓词 ,小调 ,小故事,连环图等通俗的韵文和散文,作为作家献给前线英勇将士的精神食粮,这是基于前线将士精神粮食匮乏的局面而做。文协组织作家访问团是文协实践文章入伍 ,文章下乡的产物,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有学者认为“组建作家战地访问团是文协的功绩”之一 【4J(删 )。

第二,组织作家进行文艺创作,并 向前线送去会刊《抗战文艺》和增出的前线特刊,为前线将士提供精神食粮。抗战时期,由于战火阻隔,前线官兵缺乏书本读物。

1938年4月 18日,文协派理事盛成、郁达夫代表文协赴台儿庄劳军 ,盛成、郁达夫自前线回来后 ,报告了前方将士精神粮食的匮乏情况: “前方的将士多去民家借看彭公案等,不过连这种小书也不易借到了,连连作战几个月,而无任何 图书杂志一看 ,是何等惨烈 的事!”盛成报告说:“前方太缺乏精神食粮 ,后方的刊物图书简直不往前方去,应该设法调剂,使前方后方均衡。” 田汉报告中更说:“前方不要说没有刊物,连报纸也没得看 ,偶尔得到一张,就是高级军官也会把报纸上的广告体通念一遍!,’前方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 “没有文字,更没有美术 ,一张彩画的月份牌,一张卅年前的 ‘美人 ’,便是将士们朝夕相对的 ‘艺术品 ,他号召 “应该总动员写的写,画的画,送到前线去!”鉴于此种情况,文协决定在 《抗战文艺》第十一期和第十二期特出 “保卫大武汉”的专号,到十六期后改为《战地特刊》,先后共出五期。特刊大量运往前线,受到了前线将士的欢迎。《抗战文艺》还增出 《前线特刊》,刊载鼓词,小调,小故事,连环图等通俗的韵文和散文 ,献给前线将士。郭沫若还提到,政治部和其他机关要办一个战时文化服务团,征集图书及创撰分送前方,文协也表示会“多给捐书,多给写书。” ( ㈣ 抗战读物的大量出版和输往前线 ,缓解了前线官兵书本匮乏的严峻形势 ,丰富了官兵们的战余生活,从而支持了抗战。

第三,积极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和行都各界慰劳前线将士代表团的慰劳活动 ,积极捐款捐物。全 国慰劳总会大力号召各界组织、人士参与慰劳活动,文协也不例外。全国慰劳总会在 1939年电函文协,邀请其参加慰劳团。随后,·94 ·在文协5月份的理事会上,决定由老舍,胡风,王平 陵,姚蓬子参加慰劳总会慰劳团前往南北两路劳军。1939年 7月,参加南北慰劳团代表出发,其中,老舍 ,胡风参加北路慰劳团,主要工作地是大西北地区;姚蓬子 ,王平陵参加南路慰劳团,主要工作地是东南地区。慰劳团经过 5个月的工作 ,历经陕西 ,甘肃,新疆 ,青海,内蒙 ,宁夏,绥远,福建 ,广东,最后于 1939年 11月 19日分别返回重庆。文协成员每到一战区,都将带去的书报分赠各部 队,并献旗。如 “《抗战文艺》前线增刊第一期出版时 ,印三千份捐 送前线 ”, “赠送 文 艺书籍 一百 册给前 线 部队” ( ),使战区缺乏书籍的情况得到缓解。在文艺界抗敌协会随后的报告会上,文协慰劳代表老舍指出:在西北,地广人稀 ,“亟待开发,各种人才尤感缺乏”,文艺活动方面也很贫乏,说明 “后方文艺工作者”确实应该 “设法解决西北文化恐慌之问题”,在晋东南地区,感觉 “前线军民安居乐业 ,国家资源取之不尽 ,战区政治飞跃进步,战斗情绪极高”,但战区宣传工作应加强 ,而且也存在 “文化粮食异常缺乏”的情况 J。除此之外 ,文协还积极参加重庆各界慰劳前线将士代表团的活动,从 1940年 2月到 1943年,在代表团团长蒋作宾,副团长洪兰友,团员李文宛 ,刘纪文,顾延鹏,高良佐 ,干事夏维贤等一行人的率领下,自重庆首途,辗转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西,韶关,秣阳,柳州等处慰劳,采取各种方式慰问前线将士。

包括 “发电报慰问鄂西将士”【6J,征集慰劳信送往前方和捐款等各种形式。在 《抗战文艺》二卷八期里的 《文协为征集慰劳信紧急启事》,要求会员和读者 ‘在一周内完成一万封 慰 劳 信 ’,交 文 协 附 在 募 集 的寒 衣 内,寄 往 前方。” ( ’参加文化劳军的捐款活动,“奉献了一万多元”。

文协负责人还发起 “卖字运动”,卖字运动从仅在 2月 21日至 3月 11日期间,从 “一千元的收入扩大到五千元,”文协决定 “在 3月 20日把所有款子献给 ‘陪都文化劳军竞赛委员会” lJ‘嘶)。慰劳活动的成功开展,说明前方,后方同胞均团结起来,踊跃协助军队作战, “深知杀敌能生存,投降则灭亡。” 二、文协抗日慰劳活动的特点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作为广大文艺界组织的爱国统一战线,在抗战时期发起的在后方和前线的慰劳官兵的活动,具有明显的特点,这是既是文协组织的性质决定的,也与全民抗战的形势密切相关。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文协慰劳活动参与阶层具有广泛性。文协作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文艺界的统一战线队伍 ,在创建初期就怀着 “救国家,救民族”的信念济济一堂,吸引了全中国各个 阶级、阶层加入进来 ,成员包括广大作家、青年学生、共产党员、员和无党派人士等。抗战以来 ,首先发动这运动的是北方的流亡学生 .,这些文艺青年多在各战区的战地服务团工作,他们在战地组织了剧团、歌咏队等团体,向前方的士兵和民众作抗敌宣传 ,他们钻进战壕 ,跟士兵们一同放枪歌唱,跑到田野与老百姓一道吃喝谈天 ”。一些热衷于抗战戏剧的男女青年,在抗战形势吃紧的时刻 ,纷纷加入上海文协组织领导下的 “救亡演剧队”,分期分批地向前线出发 ,鼓动民众的抗 日情绪 ,并组织他们的工作 】。青年学生的热忱具有强大感染力的,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广大作家也投入到慰劳活动中来,如第 1O期 宜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第 33卷抗战文艺事业和 自身的发展 ,而且也鼓舞了官兵斗志。

第三,文协成员 的积极捐款捐物 ,有助于缓解前线物资缺乏,。捐去前线的药品,书报,鞋袜,营养品,和通过卖稿卖字,义卖 图书,号召捐献图书等方式获得的经费,均奉献给了前方,给战区提供了精神鼓励和物质支持。文协组织作家献金团,举行卖稿卖字劳军活动,一共捐献劳军款三万三千五百多元。前线将士精神食粮缺乏 ,文协号召广大作家和民众 向前线奉献 图书,除了 《抗 战文艺》,《前线增刊》和 《战地特刊》外,还有 《全民抗战》周刊,连环画,如 《三兄弟踊跃从军》, 《荣誉军人》, 《渔翁杀敌》,《范筑先一门忠烈》,《今之秦桧——》 《李四打游击》,《台儿庄某老太殉国记》,《王老五当兵打日本》,《献金救国》,《小四捉汉奸》,《兄弟投军》 (军委会政治部),还有街头剧 、大鼓书、儿童读物、通俗小说 、民歌等通俗作品近 2O种 8J【P)。文协 “不断慰劳,为了将士缓解困难而努力。”-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文协的抗 日慰劳活动也有不足之处。它所制定,实施的慰劳活动方案,由于主客观方面的一些原 因,其提出的一些设想并没有完全 ,完整的付诸实施。士兵通俗读物的编制计划是在文协成立大会上提出的,当时 “决定出版一百种供士兵阅读的通俗文艺读物”【l( ),但编辑士兵百种通俗读物的计划不 了了之。导致文协抗 日慰劳活动未能完全按计划进行的原 因主要是以下三个原因所致 :一是经费短缺问题严重也制约着计划、方案的实施 ,影响出版物的质量和数量。 “成立大会开过后 ,会 中的经费全无着落,”文协去请求补助,借款,收会款,但 “收入并不甚多”,只得 “把完整计划放一边 ,先拣要紧的做。” 二是战时条件艰苦,作家生活艰难导致作 品受局限,大多数作家基本生活质量都很难得到保障,常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自不能安心创作,抗战以前的职业作家,在抗战时期基本没有了,“写作成了一种副业”,一有别的职业就能把写作时间剥夺去。艾芜先生本来是一个职业作家,可是迫于生活的压力,也不得不去教书了”J( )。这样一来对作品的产生影响严重,影响了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虽然文协频频发起 “保障作家生活运动”,但是收效甚微。三是交 通和通讯的阻断阻碍了各方之间的交流。由于文协会员散落各 方,无 法 集 中,这 样 使 得 “征 稿 很 难 及 时 送到” “ ,延迟了刊物出版时间。纷飞的战火往往中断了通讯,造成交通,通讯的困难 ,会员散落四方 ,邮递极其迟缓,那些送去前线慰劳将士的书本,读物,报刊等,经常会由于经费的拮据,印刷等问题不能按时,按计划送到前线。总的来讲 ,尽管各种主观与客观条件使得文协的抗日慰劳活动呈现出以上局限,但就那个特殊的时代看来,文协已经为抗 日战争做出了自己的最大贡献了。因此,我们仍要对其慰劳活动持肯定态度。

四、结语

中华文艺界全国抗敌协会是民族生死存亡到最紧要关头的必然产物,它组织、发起和参与的慰劳活动,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去到广大后方进行抗敌宣传与慰劳活动,编辑出版会刊 《抗战文艺》及增出 《前线特刊》,参加全国慰劳总会和重庆各界慰劳前线将士代表团的活动,给前方将士提供了精神鼓励与物质支持。

文协在前线和后方的慰劳活动对于激励官兵精神,提高战地文化水平,缓解战地紧张气氛,起了直接的作用 ,文艺界的慰劳活动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慰劳活动相 比,具有 自身的特点,展现了 自己独到之处 ,虽然也有不足,但是从整体上来看 ,其积极的作用 占了主导地位,因此要客观公正·96 ·地评价文协的作用。

注释 :

①对于文协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文协与抗战时期的文艺活动》 (段从学)、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论文协在重庆的活动》 (彭玉斌 )、《论老舍文协时期的创作活动》 (李卉)、 《论抗战时期文协分会的活动》(潘成菊)、《抗战时期文协作家的重庆集聚地》 (吴福辉)、《文协桂林分会与桂林抗战文化运动》、段从学 《武汉抗战时期的文协》、庄桂成 《论重庆抗战文化地 图中的文协》、彭玉斌 《抗敌文协成都分会始末》、《论文协对抗战文艺的贡献》(杨茜);、 《文协与抗战时期的保障作家生活运动》(段从学)等论文,均是从文艺学的角度,探讨文协这个机构在文艺运动中起的作用 ,对解放区文学,现代文学的影响。但对于文协的抗战慰劳活动没有专门探究过。

参考文献:

[1]作家战地访问团 .作家战地访问团告别辞 [A]//文天行 ,王大明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史料选编[z].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2]周英才 .王礼锡与作家战地访 问团 [J].老友 ,2005(10)[3]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呈送作家战地访问团工作概要呈 [A]//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第五辑 .第二编 .文化 (一 ) [Z].1940 (3).转引 自:段从学 .文协与抗战时期的文艺活动 [D].北京大学 ,2006[4] 段渝 .抗战时期的四川 [M].2版 .成都 :巴蜀书社,2005[5] 文艺界抗敌协会昨招待战地归来作家,老舍等畅谈观感 [N].新华 日报,1939—12—24(3)[6] 文协电慰鄂西将士 [N].新华 日报,1943—06一O8(2)[7] 行都慰劳团返渝 ,蒋团长畅谈观感 [N].新华 日报,1940—02 —26(2)[8] 我们怎样在湘北开展戏剧工作——一位前线同志的来信 [N].新华 日报,1940—05—22(4)[9] 延安作家纷纷忙 ,有的赴战地 ,有的赴农村 [N].新华日报,1944—09—23(4)[1O]岁暮慰劳伤兵,元旦 同声庆 祝 [N].新华 日报,1904 —01一O1(3)[11]重庆各界国庆慰问光荣负伤战士 (中央社讯)[N].新华日报,1939—10—11(3)[12]前线需要一切 ,慰劳团一致呼吁 [N].新华 日报,1942—6—21 (2)[13]出版部 .出版部状况报告 [A]//抗战文艺 [J].1938,4 (1)[14]文化劳军 ,组文化列车 [N].新华 日报,1943—07—14 (3)[15]笔游击 .汉奸与红枪会代表的谈话 [A]//文天行 ,王大明.作家战地访问团史料选编 [z].成都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16]社论 .积极加强 战地文化工作 [N].新华 日报,1939一l2—26(3)[17]剑膦 .作家在前线 [N].新华 日报,1939—1O一14(4)[18]罗荪 .抗战文艺运动鸟瞰 [J].文学月报 ,1940,1(1)[19]前线需要一切,慰劳团一致呼吁 [N].新华 日报,1942—06—21(2

上一篇:某镇开展“五看”活动增强先进性教育效果 下一篇:学士论文的基本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