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讲述一个离家与回家的故事

时间:2022-04-09 07:45:33

唐山大地震,讲述一个离家与回家的故事

冯小刚:地震只有23秒,但是,“余震”却持续了32年。

散场,几乎所有的人出来的时候都在收拾残局,包括依然在流的泪,还有心里隐隐不能释怀的纠结。

冯小刚新作《唐山大地震》如同一颗巨大的“催泪弹”,首日票房狂“炸”3600余万,超越《阿凡达》记录。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因为它打动了人们心里那个最脆弱的角落――家。

这部电影设置了众多相当巧妙的“泪点”,并相当见效,而在泪光中沉淀下的是一个关于离家和回家的故事。大地震后的救灾中,女儿、儿子都被压在一块预制板下,只能撬一头救一个。万般无奈的母亲选择了救儿子,这让在那端听得真真切切的女儿伤心不已。幸运的她在停尸车上被大雨浇醒后,决然离开了这个让她伤心的城市,封锁起这段心事,开始了对自己心灵的流放。此后的32年里,母女二人都在内心的煎熬中度过。母亲李元妮因愧疚和自责不断折磨自己,拒绝再婚,拒绝更好的生活,女儿方登则因这段经历,宁愿退学也要生下私生女。一次偶然的机会,方登与弟弟方达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中重逢。当听到母亲32年的悲苦经历,方登痛心不已,她选择了回家,也让自己疲惫的心停靠在那个温暖的港湾。

爱之深,恨之切。正是因为有太多的爱和依赖,才让仇恨更加尖锐。片中方登即是如此。她爱妈妈,爱弟弟,爱这个温暖的家,但是当家中她最信赖的妈妈放弃她选择弟弟的时候,她的仇恨便开始疯狂滋长。但是在养父母温馨的家庭中,无数个噩梦里,她还是那个孤单无依的小女孩,眼睁睁地看着亲生父母骑车带着儿时的姐弟俩与自己擦身而过,一种被家遗弃的感觉一遍遍袭来。那时,不再是恨,而是得不到爱的孤独一直伴随着她。于是,她再次离家。儿时爱的回忆折磨着她,她极力要忘却,跟过去完全隔离。但是,亲情是渗透在骨子里的血液,不可能斩断。正是这种对家的渴望和对亲人的爱让她不惜退学生下自己无名无分的女儿。

片中,方达也经历了离家和回家的过程,只不过,那是对家的禁锢的摆脱,面对母亲的絮叨和繁琐,他要自己去打拼一番,此后,他一直惦念这个家,尽管母亲过于刁难,他还是照顾母亲的情绪,尽量满足她一切合理不合理的要求。方达经历了一次心灵对家的疏远和回归。

地震是可怕的,但是它的“余震”――对人心的伤害更是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当人性被天灾逼到绝境的时候,亲历者内心轰然坍塌,这不是轻易能愈合的。几十年过去了,当灾难的废墟已经被清理得了无痕迹,震塌的房子已经重建得鸟语花香时,人心的伤口却一直未能痊愈。多年来,失去亲人的亲历者就守着心灵深处的这些废墟度日。

“当灾难的飓风扫过,一切都不存在了,唯一留下来的就是亲情,支撑着他们的生活,这是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作为一名成熟且用心的导演,冯小刚正是抓住人性最脆弱的一面进行深挖,讲述了一个自我心灵救赎的故事,赚得观众无数眼泪。同时,他也让中国的灾难片超越了形式大于内容的窠臼,让情感成为影片主旋律。

这是一部灾难片,但《唐山大地震》的意义并非于此,它是对人性和家的一次解读,它警示人们,当人类心灵的灾难发生时,千万不要让“重建”贻误时机、来得太迟,不要苦苦逃避、责难,唯有宽容、亲情才是最有效的疗伤药,是重建家园最坚固的基石。

上一篇:电视的娱乐时代 下一篇:你给电视机的“定位”准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