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伯乐”造像启事

时间:2022-04-09 03:39:06

创作要求:题材为国画、油画、工笔画、版画、粉彩画、丝绵画、雕塑、浮雕像等写实手法,人物形象端庄和善,透出聪慧和洞悉人生沧桑的睿智,富有神韵,气质非凡。作品尺幅、规格不限。

奖项:

中国“伯乐”最佳创意入选特等金像奖1名 中国“伯乐”最佳创意金像奖10名

中国“伯乐”最佳创作银像奖30名 中国“伯乐”最佳创作铜像奖50名

说明:

1、本公告更正部分以此启示为准。

2、颁奖、展览、奖励、著录、出版等事项详见《收藏界》2009年第3期“征集‘伯乐’造像公告”。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艺术奖杯”征集设计制作

《奖杯》创意设计及制作要求

必须以“伯乐”形象为基本构图(任意想象创作)

交稿时间:2009年7月31日前

总高度29~37厘米(含连体底座,亦可另配底座),结构比例谐调,便于陈列。

造型为圆雕或高浮雕(全身、半身或头像均可)。

《奖杯》制作必须精致、艺术、美观、经典,充分体现和象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的艺术性、民族性、国际性。

特别提示:《奖杯》创作与“伯乐”造像创作性质和荣誉相同。凡创作应征作品的作者,都视为已了解本征集启示的规定内容。征集单位对应征作品有展览、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宣传及收藏权。本启示解释权归征集单位。

要求在2009年7月31日前将作品快递或邮寄至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华威里1号楼17A 邮编:100021 联系人:高老师

联系电话:010-51670168 51670169(传真)

E-mail:

众嘉宾评说“伯乐像”

罗 杨

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家收藏专业委员会、《收藏界》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征集‘伯乐’造像,留存民间文化记忆”新闻会2009年2月2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气氛热列,众多嘉宾就“伯乐像”征集活动纷纷发表了精彩言论。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缺少大师的时代,同时当今的时代又是不乏大师条件的时代,我们民间艺术,或者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传承、要发展,就需要传承人,同时也需要大师,可以说是时代呼唤大师的出现。罗丹说过一句话,就是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中国的民间文艺界,工艺美术界,也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缺少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对人才的发现,那如何去发现人才呢,这就需要伯乐,所谓名师出高徒嘛,我认为能发现人才,其实是最大的人才,能助人成功的,才是最大的成功。我想我们的民间艺术如果要薪火相传,就是要不断地帮助新人成才,真正的艺术大师,我觉得不应该仅仅是创作艺术精品的巨匠,同时,也应该是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伯乐。只有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环境和氛围,我们的民间艺术才会出现大发展、大繁荣。

《北京青年报》 马平

首先,这个奖项是不是设得有点多。因为,终极的目的是通过这个活动,大家一提起伯乐来,就知道,哦,伯乐就是这样一个形象。你看这个奖项有10个奖、30个奖,这么多形象,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另外,我觉得标准像这个提法可能不太合适,我的脑海中马上就想起照的那个标准像,咱们国画中叫造像,当然这个造像不太合适,看能不能有更准确的或更好的说法。还有创作的尺寸不限,我不知道你们一开始怎么设想的,因为现在所有的美术活动,比方山水,都是六尺整纸,有这么个要求。另外还有一点,我觉得尺寸还得有个基本的限定,皮规定严谨一些,整身像或半身像,有没有背景等等。

著名油画家 张谧诠

《收藏界》提出征集伯乐形象这件事情,实际上是对现实社会发展中具有文化智慧的伯乐的一种期待。创作伯乐形象的命题,也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伯乐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是不同的形象,我们要弄成大家期待的一个形象,是非常难的,这是需要艺术家们发挥他们的文化智慧以及他们的视觉智慧。

《工艺美术大师》主编

阎正

我觉得这个伯乐奖的设立,有非常大的意义,因为工艺美术事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次活动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携未来的准大师,是一次伯乐与千里马相互辉映的活动,既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千里马,也同时会涌现出一批伯乐。我们为此设立这个伯乐奖,并将通过将来的颁奖仪式,使首批伯乐通过伯乐的新形象更深入人心,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奖活动更有声有色。

《收藏界》社长 高玉涛

征集伯乐造像,其实是我们一个全新的文化创意,也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去年在全国政协礼堂启动了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这个活动核心的理念就是伯乐和千里马,倡导那些已经取得卓越艺术成就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来提携,鼓励,发现和培养大批优秀的工艺美术人才。这个活动到现在已经有一年时间了,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首先,我们这个活动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国内现在在世的工艺美术大师只有300名,现在参加我们提名活动的有近200名,还有一些正在陆续地参与,总之是所有的工艺美术大师都对这个活动是高度地重视和赞赏,认为非常必要,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历史意义;第二,我们目前征集到的作品,都是被国家大师提名的年轻的艺术家,从省一级的大师,到省一级的工艺美术名人,还有高级工艺美术师等等,都是具有国家正式职称的,被提名者现在已经有200多名,我们征集到的作品,已经有上百件了,代表了工艺美术行业各个门类的比较高的水平,有鉴于这样一个基础我们计划这个活动在今年11月份于北京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将近有300名工艺美术工作者,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

“伯乐”造像面向社会征集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专电(记者 吴广生)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唐代大家韩愈的名篇《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名句也是千古传诵,但伯乐的长相无人知晓。为了留存伯乐这一民间文化记忆,“伯乐”造像26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集。

记者从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家收藏专业委员会等主办的“征集‘伯乐’造像,留存民间文化记忆”新闻会上了解到,征集“伯乐”造像是2008年3月发起的“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提名奖”活动的一环。征集的作品要求用写实手法,门类包括国画、油画、雕塑、浮雕、工笔、版画等,塑造的伯乐应端庄、慈善,透出聪慧与睿智,富有气质与神韵。

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罗杨介绍,伯乐不仅有神话传说,更实有其人。最早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中有“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的记载。孙阳总结毕生经验,著有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乐相马经》,他死后葬于故里山东省成武县伯乐集镇驻地伯乐村,至今伯乐集的村民多称伯乐为始祖。

上一篇:收藏,最大的乐趣在“发现” 下一篇:玉与玉冲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