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兵器揭秘

时间:2022-04-08 11:56:18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出自摄影者独特眼光、创造力和扎实的基础技术,当然也离不开合适的照相机等相关的摄影器材。近年来,数码相机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照相机的种类也远远超过了胶片时代,这也进一步增加了摄影爱好者们对摄影器材的选择难度。

数码相机的普及及相机种类的增多,使摄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影友们手中的相机越来越专业,镜头越来越精良,但是所拍摄出来的作品却少有精品。除了感叹没有遭遇精彩瞬间之外,很多影友也对自己的器材产生了怀疑:为什么摄影家的作品那样精美呢?他们用的是和我一样的照相机吗?

鉴于摄影爱好者的顾虑,我们特别策划了“我的称手兵器”这个选题,走访了五位成功的摄影家,并向大家展示他们的主要装备及各自不同的器材观。看过他们的兵器,读罢他们的经验,或许会帮助我们为器材选择及摄影创作指出一条捷径。

于云天和他的武器

最常用的相机画幅:中画幅

最常使用的相机:哈苏203FE

最信赖的相机:林好夫617S

最常使用的胶卷:富士Velvia100F、柯达E100 VS

1.捷信G1548三脚架

2.捷信G1570云台

3.哈苏503CW

4.哈苏80mm1∶2.8镜头

5.哈苏CFV数码后背

6.哈苏500C/M

7.哈苏40mm1∶4镜头

8.哈苏E12后背

9.哈苏CF140-280mm镜头

10.哈苏1.4XE增距镜

11.世光L-408测光表

12.哈苏350mm1∶5.6镜头

13.哈苏203FE相机

14.哈苏110mm1∶2镜头

15.哈苏PM90平视取景器

16.哈苏E12后背

17.林好夫617S相机

18.施耐得90mm1∶5.6镜头

19.理光GR1s袖珍相机

20.B+W偏振镜(φ105)

21.高坚半面减光镜(渐变灰)

22.尼康D200数码相机

23.尼康18-200mm1∶3.5-5.6镜头

24.IBM X60笔记本电脑

于云天

著名风光摄影师

曾任《中国民航》

杂志主编、副总编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

《中国摄影》编委

摄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并举办影展

应聘参加过多次国际、国内摄影比赛评委

曾应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院、柯达公司、尼康公司、IBM及全国各地摄影团体之邀多次举办讲座

合作出版各类摄影图文画册二十余种

主战机型简介

哈苏203FE

哈苏203FE是瑞典哈苏于1994年推出的一款电子控制中画幅相机。虽然其价格低于顶级的205FCC,但高于500系列的机械相机。

哈苏203FE采用电子控制的帘幕快门,所以必须采用PX28L 6V电池供电。相机具有TTL测光及TTL控制闪光功能,内置选定范围的测光直径为28mm,所以203FE的测光较为精确,能够实现程序自动曝光、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括弧曝光、具有测光记忆功能的手动曝光及手动曝光等功能。手控曝光的最长时间为34分钟,最高快门速度为1/2000秒。除了FE系列的镜头外,203FE也可使用有镜间快门的CF、CFi、CEF及CB镜头。使用FE系列镜头时,最高闪光同步速度为1/90秒,使用镜间快门镜头时,闪光同步速度为1/500秒。机身重量约为760克。

三台哈苏

哈苏203FE的自动曝光功能省却了使用机械快门相机那种使用测光表对测光、曝光的反复运算过程,尤其便于快速拍摄瞬间即逝的景物。所以目前使用哈苏203FE的概率非常高。

但由于电子快门的203FE受到电池的限制,并不适合冬天或寒冷的地区使用,所以两台机械快门的哈苏500C/M和503CW主要是在冬季使用,备用两台机械快门哈苏相机的原因是冬季摄影时,相机的故障相对率较高,两台相机可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顺利进行拍摄。

宽幅的价值

林好夫617S是摄影包中必带的机型,所到之处首先用617拍一张,称为“通吃”。有人曾问我,如果只能带一台相机应该选择什么呢?我的回答是:“617”。

617涵盖了从6×4.5cm到6×17cm所有的中画幅规格,所承载的信息量也非常大,可以记录下更多的影像资料。有时登山需要减轻装备,我可以放弃哈苏,但会带着617。

135的选择

过去拍摄报道摄影时使用135单反相机比较多,主要是尼康系列。现在135胶片相机只使用理光GR1s胶片袖珍相机。

理光GR1s既有镜头的保证,又有胶片素质的保证。袖珍数码相机虽然好玩,但是成像素质很难接受,拍摄的照片没有什么用处。虽然135的底片面积小,但经过高精度扫描能够达到非常好的品质。所以我会将装着胶卷的GR1s时刻挂在腰上,便于快速抓拍。

数码的作用

尼康D200和18-200mm镜头的主要用途是在拍摄胶片时同时拍摄一张数码照片,便于制作讲课文件使用;其次,数字文件的照片可以作为胶片的索引,以便选择电子文件后,再拿底片去扫描电分;第三,数码单反可以即拍即现,可以当作“波拉片”(一次成像胶片)使用,为胶片的拍摄起到预览的作用。

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时,我通常采用双格式(RAW+JPEG),所以需要携带大容量存储卡、移动硬盘和笔记本电脑。数码是未来的趋势,只是目前还不能达到我们摄影人的要求,尤其是老一代摄影人无法接受既复杂又耗费时间的后期制作工序。

镜头的选择

好的镜头、好的设备会带来好的影像素质,我选择的镜头都是这个品牌中最好的,但是我并不迷恋那些分辨率、畸变的测试指标。我最常使用的镜头主要是40mm1∶4和CF140-280mm,尤其是CF140-280mm变焦镜头在风光拍摄中非常实用,可以将远处的景物拉近,比如哈苏用的350mm镜头加上1.4X增距镜可以达到接近500mm的焦距,这样创作中所有的想法都可以通过广角和长焦来实施。用长焦变焦镜头对三脚架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所以捷信G1548三脚架和林好夫的球型云台的使用频率也是最高的,捷信G1570云台则主要用于4×5相机和长焦镜头。

器材的携带数量

器材的携带应根据路途的远近、目的地的具体情况和交通条件而定。比如开车去,可以带着大量的器材,不用的器材可以装箱并放在车里。多带器材的好处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内容使用不同的器材,使器材与主题相吻合,但大部分时间,我们的器材需要自己背着,小巧轻便也是哈苏相机的优势,而少带相机的好处是可以让我们集中精力地投身于观察和创作中,不易分心。

构思、器材还是技术

在摄影创作中,构思是最重要的,没有想法的摄影师拍出的东西肯定没有深度,是拍不出好作品的。作品要有独特的视角,即使是拍摄风光。空洞、没有思想内涵作品只是表现了器材和技术,这样的照片很难成为优秀的摄影作品。

黑龙江抚远县东方边疆第一哨于云天摄

哈苏203FE相机,哈苏40mm1:4镜头,F16光圈优先自动曝光,-0.5EV补偿,柯达E100VS反转片。

王福春和他的武器

最常用的相机画幅:135(24×36mm)

最常使用的相机:康泰时G2

最信赖的相机:康泰时G2

最常使用的胶卷:柯达TMX 400(黑白)、柯达E100VS(彩色)、匈 牙利FORTE400(黑白)等。

1. 8×10金宝座机

2. 施耐德240mm 1∶5.6镜头

3.哈苏500C/M相机

4.哈苏50mm 1∶4镜头

5. 哈苏80mm 1∶2.8镜头

6. 哈苏150mm 1∶4镜头

7. 哈苏250mm 1∶5.6镜头

8.哈苏E12后背

9.康泰时G2相机

10.蔡司28mm 1∶2.8镜头

11.世光L-408测光表

12.金钟730碳素三脚架

13捷信G1370M云台.

14.松下DMC-LX 2袖珍数码相机

作者简介

王福春

著名纪实摄影师,第十七届全国影展金牌奖获得者,第三届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得主,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德艺双馨”优秀会员。

主要作品有《火车上的中国人》、《中国蒸汽机车》、《黑土地》、《东北人家》、《大东北》、《东北虎》、《中国人的故事》等摄影专题,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得大奖,曾应邀在法国、俄罗斯、丹麦等国家举办展览。

主战机型简介

康泰时 G2

1932年,康泰时诞生于德国,在135旁轴取景相机市场中,具有性能优越、实用性能强、小巧轻便的优点,受到全世界摄影人的普遍喜爱。

康泰时G2相机配有7只一流的蔡司镜头。虽然这些镜头现今已不是真正的德国血统,但是它们的品质依然极其出色,同样具有很高的光学素质,成像质量极其卓越。由于康泰时G系列照相机不采用传统光学联动测距系统,而是采用被动式基线对焦系统,可以自动对焦、自动卷片、自动曝光,可更换镜头,因此,使用起来十分便捷,广泛适用于许多拍摄题材。

纪实抓拍的利器

徕卡M4-P曾是我最信赖的相机,《火车上的中国人》专题就是用它拍的,非常棒,但是经过十几年的摔打,相机已是遍体鳞伤,调焦只能靠估计,曝光也只能凭经验,显然无法适应我现在的拍摄要求。因此,在拍摄《地铁》等专题时,我就新买了一套全自动康泰时G2,配上一只28mm的广角镜头。这只蔡司镜头非常好,尽管已不是原汁原味的德国镜头,但是品质还是极其出色。尤其是它能自动聚焦自动卷片,让我抓拍起来太方便了,根本不用看取景器,就能把想要的影像拍下来。尤其是拍摄黑白照片时,层次表现极好。

镜头的选择

我十分喜爱使用广角镜头,主要指35毫米和28毫米两只镜头。

35毫米镜头的视角大小适宜,有一定的涵盖量,但是又不变形,在使用大光圈时,有一定的景深范围,适合在空间较小的地方拍摄,如火车车厢里。根据常年拍摄的经验,我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使用方法:原地不动时是35mm,向前一步是50mm,退后一步是28mm,因此,靠移动身体,一只定焦镜头就能发挥不同焦段镜头的作用。现在我拍摄《地铁》专题,拍摄空间更小,于是我就选用了28mm的定焦镜头,配用自动对焦的康泰时G2相机使用,出片率极高。

小数码大用途

袖珍数码相机对于我来说不光是随身携带的备用机,更是专题摄影的主要器材之一。

我用徕卡拍完《火车上的中国人》后,就想拍姊妹篇《地铁》。可是,在地铁列车中,光线很弱,又是近距离拍摄,使用传统的徕卡相机就感到力不从心了。我的松下LX 2数码相机常常派上大用场,它小巧轻便,不引人注意,千万像素,使用RAW格式拍摄,一张照片能达到20多兆。相机还有防抖功能,使用1/20秒左右的快门速度还能拍出很实的片子,实在太好了。

不可或缺的中大画幅相机

我喜欢用不同画幅的相机,拍不同风格的摄影专题,从中感受不同画幅相机带来的不同乐趣。如:我用康泰时G2和松下LX 2拍摄《地铁》专题;使用徕卡M4-P拍摄《火车上的中国人》;使用哈苏500CM拍摄《黑土地》、《中国蒸汽机车》;用金宝8×10大画幅拍摄《大东北》。我根据题材选用相机和胶卷,充分发挥器材的优势,从来都不混用,

器材的携带数量

拍什么样的题材我带什么样的设备,如拍摄《火车上的中国人》时,我只用135mm相机,带21mm和35mm两只镜头;拍摄《中国蒸汽机车》时,我只用中画幅相机;拍摄《大东北》时,就用8×10大画幅相机。因此,每次拍片目的性特别明确,携带的器材也就很精简实用了。

思想、器材还是技术

摄影拍的是思想,想不到怎能拍出来,我们不能唯武器论。摄影师的思想、修养和知识水平非常重要,要有想法才能拍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当然,人巧不如家什妙,好的器材可以保证摄影师拍出优秀素质的图片,其中镜头非常重要,相机次之。相比来说,技术不是主要的问题,因为现在的设备已非常先进,拍出曝光准确,构图较好的照片不是太难的事。

王瑶和她的武器

最常用的相机画幅:135(24×36mm)

最常使用的相机:佳能EOS-1 D Mark Ⅱ N数码单反相机

最信赖的相机:佳能EOS-1 D Mark Ⅱ N数码单反相机

1.佳能EOS-1 D Mark Ⅱ N数码单反相机

2.佳能EF 16-35mm 1∶2.8 L USM镜头

3.佳能EF 24-70mm 1∶2.8 L USM镜头

4.佳能EF 70-200mm 1∶2.8 L镜头

5.佳能EF 100-400mm 1∶4.5-5.6 L IS镜头

6.佳能SPEEDLITE 580EX闪光灯

7.理光GR DIGITAL袖珍数码相机

8.Newman纽曼(80G)数码伴侣

9.戴尔D600笔记本电脑

10.捷信G1564L独脚架

作者简介

王瑶(女)

著名新闻摄影记者

中国新闻社总编助理兼摄影部主任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第一个采访奥运会的女摄影记者

许多作品在国内外专业摄影大赛中获奖,如:2000年,《60岁舞蹈家重返舞台》组照获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金奖;2004年,荣获中国摄影传媒大奖。

主战机型简介

佳能EOS-1D Mark Ⅱ N数码单反相机

2005年8月,佳能推出的EOS-1D Mark Ⅱ N数码单反相机,它采用了 APS-H 画幅 CMOS 传感器( 28.7 × 19.1mm ),具有820 万有效像素。相机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开机速度仅为 0.3 秒;具有高性能大容量的 DDR SDRAM 缓存;具有高速数据处理能力的 DIGIC II 数字影像处理器。另外,相机配有23 万像素、 2.5 英寸的大尺寸高清晰 TFT LCD 彩色液晶屏;提供了 45 点自动对焦系统和 21 分区 TTL 开放测光系统,大大提高了对焦和测光的精度;感光度从ISO 50-3200。另外,它还可以根据拍摄环境和题材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照片风格”。对于新闻和体育摄影记者来说,EOS-1D Mark Ⅱ N 可以实现每秒 8.5 张的高像素画面连拍速度,无异于是极佳的拍摄利器。

单枪匹马

我只用一台佳能数码相机,作为摄影记者,我们的摄影任务主要是传达信息,很多场合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更多地要求器材使用起来灵活方便,更好地抓取新闻,这是最关键的因素。只要图片能满足报纸的发稿要求,能准确完整地传达信息,通常就够了。

我们就是拿相机当工具使用,最好能做到人机合一、得心应手,相机就像人身体的一部分。因此,我每回出去只带一台佳能数码单反相机,我们不能把很多精力用在扛器材上,那样太不值得了。幸运的是,我的器材从来没有在需要的时候出现过问题。

存储格式

通常我都选用最大的JPG图片存储格式拍片,不使用RAW格式。按照社里的要求,我们图片最长边的像素不能小于2048,用适当的压缩格式存储后,文件大小约500K左右,就可以配上文字说明,通过网络传回报社发稿了。

我们的发稿照片,主要用于新闻报道,速度是第一位的。

数码的品质

我们的照片主要体现新闻和纪实的风格,对图片的素质要求一般不会像商业摄影那样苛刻。但我对现在使用的佳能相机挺满意的,无论是每秒8.5张的拍摄速度,还是色彩的还原,我都觉得不错。

备用小数码

我现在使用的袖珍数码相机是理光GR Digital, 28毫米广角定焦镜头,小巧轻便,可以带在身上随时抓拍。有时大相机没有带在身边;有时大相机还不能及时拿出来拍摄;有时拍摄比较敏感的题材时拿出大相机来容易暴露目标,那么,就可以抽出小相机捕捉画面。但是袖珍数码相机在高感度的情况下画质较差,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另外,如果相机镜头能够变焦的话,就会更有利于我们的工作。

数码的好处

数码的好处是大家都能感受到的,立拍立现,给人带来很多新的影像享受乐趣;它的传输方便,保证发稿时效非常快,只要网络条件比较好,那么在地球上许多地方都可以很快将图片传回来发稿。另外,数码摄影更容易普及,被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接受和使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数码相机就像玩具一样,具有很大的娱乐功能。数码的成本低,更利于环保。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都是双刃剑,得到这种乐趣,同时也会失去很多原有的乐趣,还会加快节奏和竞争的压力。从总体上来说,我们摄影人还是非常感谢数码技术发展带给我们的巨大好处,它让我们在传统胶片的基础上又多了一种选择。

镜头和脚架的选用

我主要使用3只专业的变焦镜头,完全可以满足新闻拍摄的需要。摄影部中还有300mm、400mm、600mm和微距镜头,随时都可以借用,

独脚架非常适用,拍摄时有更大的机动性。在追随拍摄时,独脚架,可以保证在1/30秒左右也能捕捉到良好的画面。

闪光灯

打闪光灯会使现场感损失,也会惊动被采访对象,我认为记者是躲在相机背后的人,尽量不要让大家关注到你的存在,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平时采访中我尽量不用闪光灯。

时政采访的时候,我们都要求记者使用闪光灯,因为拍摄国家领导人的活动一定要保证成功率,拍到所需的照片后,自已再决定是否打闪光灯。

我正在拍一个京剧题材的专题摄影,计划今年出一本画册。基本上都使用现场光拍摄,有时光线实在太暗,我迫不得已就开大感光度到ISO 1600,保证我能拍到所需的画面。当然,画面的噪点比较严重,但是总体说来还是让我能接受的。无论是台上动作,还是后台演员在昏暗光线下的生活状况,都能按照我的想法拍摄下来。

器材的携带数量

我通常带一个机身三只镜头、一个傻瓜数码相机,背一个小摄影包就足够了,特殊的情况下才带闪光灯,少带器材可以更加方便灵活。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真希望器材越轻越好,不要成为器材的奴隶,有劲多用在拍片上。另外,我们要求记者外出采访时都带电脑,及时地把稿件传回社里。

中国新闻社的采访题材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体育、时尚、社会生活等,在许多国家我们都有分社,仅北京就有几十名记者。器材实用与否,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

构思、器材和技术

摄影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趋向个性化,思想是第一位的,但优秀的器材更有利人们实现想法,创建摄影风格。如果排顺序的话,我认为构思是最重要的,技术是第二位的,第三才是器材,不太好按百分比来分,如果一定要分的话,我觉得构思占50%,技术和器材各占25%。总之,控制相机的人最重要,人的思想最重要。

赵刚和他的武器

最常用的相机画幅:中画幅

最常使用的相机:哈苏SWC/M

最信赖的相机:哈苏SWC/M

最常使用的胶卷:彩色反转片:富士Provia 100F

彩色负片:富士PRO 160C

黑白负片:伊尔福HP5 Plus

1.捷信G1515三脚架、冈仁波齐NB1-A云台

2.徕卡M6相机、28mm 1∶2.8镜头

3.哈苏2003FCW、哈苏FE 110mm 1:2镜头

4.哈苏SWC/M、CF 38mm 1∶4.5镜头

5.哈苏 FE 50mm1∶2.8镜头

5.哈苏 F 150mm1∶2.8镜头

6.哈苏C 250mm1∶5.6 SA超低色散镜头

7.潘太克斯1度数字点测光表

8.星座(Toyo)3.6倍对焦放大镜

9.B+W和尼康UV、中黄、红镜

10.哈苏快接板

11.尼康短快门线

12.柯克(Cooke) XV a组合式镜头(311mm 1∶6.8、476mm 1∶11、646mm1∶16)

13.施耐德“超级-安格龙”(Super-Angulon)210mm 1∶8镜头

14.星座(Toyo)810M Ⅱ大画幅相机

作者简介

赵刚

知名摄影记者、纪实摄影师。

2000年参加悉尼奥运会采访。

2003年赴英国留学,师从世界纪实摄影史权威休・维伦・汉密尔顿,获得纪实摄影硕士学位。

在英国举办《故乡》、《中国家庭》等个人展览。

著有《照相机的使用和选择》、《捕捉动态》、《中画幅照相机》、《135旁轴照相机》、《留学摄影》等书籍。

主战机型简介

哈苏SWC/M

1954年,哈苏在德国科隆Photokina上推出SuperWideAngle(SWA)相机,装备了不可拆卸的38mm超广角镜头,引起轰动。1957年SWA停产,改进为SWC、SWC/M,镜头也从不镀膜的“白头”改进为单层镀膜以及后来的T*多层镀膜。从1982年开始,SWC/M由C头改用CF头。SWC/M之后是903SW和905SW,主要在取景器上做了大的改进。因为欧盟立法禁止使用含铅、硒的光学玻璃,从905SW开始,38mm镜头改用了新的光学设计。从性能上来说,SWC/M可谓个性独具,它只能靠目测估计对焦,最近的对焦距离0.3米,镜间式机械快门,B门,1―1/500秒,光圈F4.5―22,手动卷片,可换后背,真是简单,真是实用。一般外出拍摄时,我背上灵巧的SWC/M,兜里揣上一把胶卷和一只“高森”小型测光表,就可以轻装上阵了。

二台哈苏

目前,从技术角度来说,国际纪实摄影有两个特点,一是拍彩色照片,二是使用中大画幅相机拍摄。这种趋势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这几年发展得更加明显,似乎到了一个创作的高峰期。而我国的摄影人还大量停留在使用135相机,运用黑白胶片在街头抓拍的阶段,因而在观念上、技术手法上和国外还有相当的差异。

我几乎都使用中大画幅相机从事纪实摄影,从来不拍风光。哈苏SWC/M是我最顺手的武器,可以帮助我抓取一些出色的瞬间影像,固定在机身上的蔡司Biogon 38mm 1∶4.5镜头确保我能拍出非常高质量的图片。同时,我也配备了哈苏2003FCW相机,这是一款“多才多艺”的相机:使用F或FE镜头和机身帘幕快门的时候,2003FCW可以尽情地发挥蔡司大口径镜头和高速快门的魅力;当需要1/500秒的高速闪光同步或者机械快门的时候,2003FCW又可以使用C或者CF、CFi、CFE系列镜头。在进行包围曝光的时候,半档快门速度的设计非常实用,可以不必改变光圈值,保证必要的景深范围。

大画幅的意义

摄影思潮影响着摄影技术的选用,采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的图片,让观众在欣赏时可以看到更加丰富的细节,能更好地了解作品,产生丰富的共鸣感,这是当代摄影艺术的特征之一。同时,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往往要用三脚架拍摄,拍摄过程就像一个仪式,照片的完成不单单由摄影师来做的,而是和被摄对象一道共同进行的。使用大相机,没有办法快速抓取,双方就会沟通,这就是一种共同创作的理念,而不是摄影师强制性地把自已的取舍观念强加到被摄对象的身上。以前是taking pictures(拍照),而现在是making pictures(一起来做成一张照片),我的星座(Toyo)8×10大画幅相机有效地帮助我完成着一系列作品的拍摄。

135的选择

使用135相机对我来说最大的顾忌是后期制作要求很高,曝光、冲洗、放大等要求非常精细,否则出来的画面效果就不太好。徕卡M6是135相机中的极品相机,但是使用时花的精力更多,而我使用中画幅相机,就可以比较轻松地获得同样质量的照片,这是画幅决定的,不是机器好坏缘故。我在欧洲留学时,见到不少使用135相机摄影的名家原作都只能放大10多英寸,非常可惜。因此,我现在再使用徕卡M6时,主要强调纪实摄影的机动性。

数码暂时不会买

数码相机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达到很高的水平,使用成本也相对比较高,初始投资比较大,比较好的数码相机需要几万元,高水平的数码后背达到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添置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的费用就更大。我使用胶片拍摄,相对来说成本就比较低。以前我在报社工作,接触过大量的专业数码相机,但是都不太符合我的工作要求。我现在的照片都是希望做高质量的展览图片,在欧洲很多专业影廊都是花钱请摄影师去办展览,但他们是请真正高水平的、有优秀作品的摄影师。另外,欧洲的摄影评论家也非常厉害,达不到水平的照片是没有办法进入高级展厅的。因此,暂时我不会去买数码相机。

欧美一些摄影专家说过,一个先进的东西不等于是好的东西;一个好的东西不等于是适合你的东西;一个适合你的东西不一定是非要买的东西,我觉得这话非常有道理。

镜头:一分钱一分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现在的摄影作品一般都放大到较大的尺寸,对镜头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我坚持用顶级镜头。像徕卡、蔡司、施耐德等高档镜头的价格,常常会让人望而却步,但是光学产品绝对是“一分钱一分货”,便宜一点的镜头也许在全新的时候质量还可以,可用上一段时间后,成像质量就会有所下降,越廉价的镜头越明显。

器材的携带

我偏爱双肩包,它承装器材量大、背起来人又不易疲劳,即使是有车出去,我一般也不用铝箱和百利能之类的硬箱。我目前有4只不同大小的摄影包,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美国产的“乐摄宝”Mini Trekker。

我最常用120的哈苏系列相机,装上2003FCW、SWC/M两个机身,带上50mm、110mm、120mm、150mm、250mm五只镜头,以及点测光表、胶卷、三脚架等,背上摄影包就可以出发了。

构思、器材还是技术

对任何一个摄影师来说,思想都是最重要的。脑袋指挥手,思想决定作品的水平。纪实摄影师要多看书,多琢磨历史,多研究社会问题,才能拍出高水平的照片。

器材很重要,毕竟摄影是建立在器材这个物质基础之上的。摄影师要懂器材,要懂得每个题材都有最适合的器材,但绝不要沦落为“机奴”、“唯武器论者”。

技术应该是摄影师一种近乎“本能”的东西,它保证摄影师可以按自己的风格拍出优秀的作品。

使用哈苏swc/m相机拍摄,光圈F8,快门速度1/125秒,胶片富士provia 100F

罗岩和他的武器

最常用的相机画幅:135(24×36mm)

最常使用的相机:徕卡R9

最信赖的相机:徕卡R9

最常使用的胶卷:柯达E100VS

徕卡R9相机

徕卡R8相机

徕卡M7相机

徕卡D-LUX3数码相机

美能达测光表

徕卡直角取景器

曼富图三脚架

徕卡15mm 1∶2.8超广角镜头

徕卡19mm 1∶2.8广角镜头

徕卡24mm 1∶2.8广角镜头

徕卡50mm 1∶1.4标准镜头

徕卡APO90mm 1∶2中焦距镜头

徕卡APO100mm 1∶2.8中焦距镜头雅佳大画幅相机

施奈德58mm镜头

施奈德80mm镜头

作者简介

罗岩,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商务法律顾问。

1986年开始爱好摄影,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

参加中智(外企)摄影学会。

先后在《大众摄影》和《中国摄影》等杂志上发表多幅摄影作品。

主战机型简介

徕卡R9

2002年徕卡推出R系列单反相机徕卡R9,它是由R8改进而成的。秉承了徕卡的传统设计理念:摄影者眼睛不离开取景器就可以操作,因此,相机的重要信息都能在取景器中显示。其机顶由锌合金铸造而成,内部和三脚架底板均为铝合金材质,外壳采用聚碳酸酯增强玻璃纤维材料。R9采用了17层镀膜绞接式半透型反光镜,且具有反光镜预升锁定功能。

R9的曝光系统具有3种测光功能,即取景器中心7毫米的点测光、6幅面平均测光、中心重点测光。其感光度范围从ISO 6至ISO12500。微处理器控制纵走式金属叶片快门,快门时间为16秒至1/8000秒和B门,闪光同步速度为1/250秒。

R9的固定式内置取景器,内置取景器遮光片,采用高眼点设计。它可使用5种调焦屏,视野范围23×25毫米,0.75倍放大倍率(50毫米镜头,无限远,屈光度矫正为0)。机身尺寸为158×101×62毫米,重790克。

二台徕卡

根据相机的特点,我的2台徕卡R系列相机各有用途:R8相机主要用于风光摄影和创意摄影;R9加徕卡数码后背主要用于产品摄影、静物摄影、室内建筑摄影等。从广角到长焦,我的镜头基本上已购置齐备,拍摄时很少有失误的时候。

徕卡R8的特点是:功能实用、结实可靠、重量和体积适中、外观朴实无华,适于在艰苦的条件下使用;R9+数码后背的特点是:功能实用齐全、即拍即得、效果立现、画面品质超卓。我的数码后背从来不拿出门,一是因为四万多元的器材非常贵重;二是因为徕卡数码后背的CCD没有保护装置,到室外拍摄时,担心落上灰尘,难以清理干净。

抓拍的利器

徕卡M7旁轴取景相机是我从事人文摄影的主要工具。它小巧灵活、基本功能齐备、可靠耐用、便于隐蔽拍摄、画面品质十分优异。世界上许多摄影大师应用徕卡M型相机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我也希望使用M7拍到出色的照片。

不能不用的数码

徕卡D-LUX3袖珍数码相机主要用来拍摄日常生活中的资料图片。D-LUX3的特点是功能齐全,便于随身携带,可以随时随地抓拍,适于日常工作和平时搜集素材之用。

135的选择

我十分执着地使用135mm相机,主要有以下理由:

1、135mm相机和120中画幅相机比较而言,功能多,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拍摄机会也更多,。

2、135mm相机比120中画幅相机的体积小,重量轻,因而便于携带。

3、135胶卷的片基比120画幅的胶片厚,因此,色彩深度和画面的质感一点都不差。如果放大的尺寸不超过12英寸,其效果不亚于120底片拍出的照片。当放大到24英寸时,效果虽然不如中画幅胶片的细腻,但还是可以接受的。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很少有机会将图片放大到24英寸以上。

镜头的选择

我所选购的镜头全部是顶级的,只有优质的镜头才能准确地还原色彩和层次。我的镜头品种很全,从广角到200毫米长焦镜头几乎都配齐了。更重要的是,我的镜头绝大部分是定焦镜头,成像质量极高。

我最常用的是广角镜头,尤其是15mm 1∶2.8镜头,涵盖范围大,几乎没有变形,拍出的画面锐利清晰、色彩厚重。外出拍摄时,我多用35-70mm 1∶4变焦镜头,它轻巧便携,带微距近摄功能。真正可以做到一头多用。

器材的携带数量

每次外出摄影时,我总是根据拍摄题材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器材。如果是风光摄影,就携带R8机身、美能达1度点测光表、90度直角取景器和五只摄影镜头(15mm 1∶2.8、19mm 1∶2.8、24mm 1∶2.8、90mm 1∶2和35-70 1∶4。) 但是,如果自驾车摄影,就会带上4×5大画幅相机和58mm、80mm、110mm和135mm四只大画幅镜头。如果是风光和人文摄影兼而有之,则携带R8机身和15mm 1∶2.8、24mm 1∶2.8和35-70mm 1∶4三只R系列镜头和M7机身配35mm 1∶1.4一只M系列镜头。如果是商业摄影则携带R9+数码后背、美能达1度点测光表、直角取景器和APO90mm 1∶2、50mm 1∶1.4和35-70mm 1∶4三只镜头。

构思、器材还是技术

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构思是决定性的因素,摄影技术(包括相机的驾驭能力、拍摄技法等)是实现拍摄构思的有力保障,最后器材是完成作品所必需的工具。与构思和技术相比较,器材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要器材忠实地表现了人的想法,它就完成任务了。

上一篇:尼康玛特与普利策新闻奖 下一篇:照片打印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