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朗读促进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方法

时间:2022-04-08 09:58:33

运用朗读促进文言文教学的点滴方法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但与此同时文言文的教学却仍不尽如人意。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曾经为此困惑过,也深思过。我想这其中虽然有文言文不如现代文好读好懂的因素,但一定和文言文教学一向以枯燥示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长此以往无疑令人遗憾、令人失望。

[关键词] 新课程;语文;文言文

在一次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南宋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朱熹不是也曾在《熟读精思》中说过“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吗?这无疑说明朗读是古人学习古文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而圣人之言自然是古今皆然了。于是有了前人的理论依据,又尝到了自己实践的甜头后,我决定在日常教学中尝试充分运用朗读改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态度,改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以期最终起到学生乐于学文言文,善于学文言文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在文言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朗读对于促进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甚至是重要的作用。那么,运用朗读促进文言文的学习在实践中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呢?现试着归纳如下。

一、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朱熹曾说:观书先须读书,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深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心。由此可见,朗读是理解的基础,如果说准确理解文意是学习文言文之思想精髓的基础,那么充分准确的朗读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对于文言文学习之初的朗读应该遵循读得准确的原则,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是朗读的最低层次。“字正”是指发音的声母清晰;“腔圆”是指发音的韵母到位,当然还有“调准”,即四声正确。在文言文中,一些多音字的准确朗读对于正确把握文言字词的解释,正确理解文章内容至关重要。学习文言文就要把正确的读作为开启语文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教师应当要求学生读得准确,读得响亮,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读懂课文内容,读出语句的节奏。在教学《木兰诗》一课时,我以读为载体在初读时强调正音,将字音和解释结合在一起看,找出相应的正确读音,读准了字音也就能准确解释字词了。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有了初读的基础,再读时就要强调不仅读得响亮,更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句子停顿的划分可以以句子的主谓宾语法知识为依据,可以按句子的表意来划分,也可以根据语言的特点划分停顿。有节奏地读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比如“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这句句子如果适当地加以停顿读成“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是要让学生明白,停顿不仅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停顿,更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朗读中适当的停顿不仅使读者在朗读中能较准确地表现对作品内容、语言结构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听者更清楚地领会语句中的意义,使听、读双方都能在停顿间隙进行及时的思考、消化、回味。

二、运用适时适样的朗读形式反复朗读,能激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陶冶情操

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美感的语言之一,语音明朗响亮,和谐悦耳,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特有的音乐美就是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来表现。一切的学习探究起源于兴趣,明代的王阳明曾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近自不能已。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而充分地运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往往能让学生感悟到汉语的这种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陶冶学生情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朗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全员参与的集体读,小组为单位的小组读,自由分散的个别读,分角色的朗读,带有表演色彩的朗读,打擂台形式的比赛朗读,选取恰当音乐给学生创设情境的配乐朗读,带着想象进行的朗读等等。朗读的形式不同,其起到的效果也不甚相同。比如,集体读是一种全员参与的朗读形式,次数不能过多,否则会降低学生的朗读兴趣。分小组的朗读教师一定要做好“服务性”指导调控工作。领读可以让教师或学生担任,但这种朗读方法并不利于学生自己感悟课文,自己朗读表达。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和比赛朗读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朗读形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尽快走进作品。配乐朗读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读。而想象朗读是让学生闭上眼睛,对已熟背的文章段落边想象边诵读,这样既可丰富学生想象力,又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当然如果对于有朗读难点的精彩片段,教师或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则不失为引导学生突破朗读难点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形式多样的朗读,可以使朗读更具美感,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我充分运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自由散读、全班齐读、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配合不同的朗读形式,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学习课文。在教学接近尾声之时,又设计了让同学演一演《桃花源记》原文情节的教学环节,又一次激起学生兴趣,掀起了一次小小的高潮,使学生对这则寓言的寓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搭建了舞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由于充分运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不仅使课堂气氛热烈,同学积极性高,而且又使朗读不流于形式,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书声琅琅,声情并茂,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所需要所向往的吗?更何况朗读一直就是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更是现代语文教学、现代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朗读对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加强文言文语感、陶冶思想情操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提议:让我们的学生多读读吧,让学生在读当中去理解、去体味、去提高吧!

作者简介:袁翔宇,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上一篇:中职语文教育改革探析 下一篇:河北省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