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讨

时间:2022-04-08 02:46:19

关于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讨

摘要:为了实现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必须不断地拓展和延伸。树立时时处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实现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在有策略性的组织合作小组前提下要不失灵活,合作学习的多样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有效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实效性;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我们既要丰富和提高自己,同时要转变思想意识,在实践中加强合作学习的引导。从引出合作讨论的问题到学生合作讨论、教师深入各学习小组指导,再到各学习小组进行信息反馈,各个流程能够充分的进行,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在研究和实践中要不断提升

1、知识方向的不断拓展

要开展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过硬的专业知识。教师要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去深入的认识教材,要积极的参加集体备课,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充分的个人备课。教师在研究教材、备课及教学实践中要积极思考,及时反思,对遇到的问题要通过自己的认真思考或参考权威的专业书籍或将问题在教研组内提出进行讨论分析,将问题解决,同时提高自己的认识。教师只有先丰富了自己,才能丰富学生,所以不但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对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才能设计出具有思维性和探究意义的合作学习问题,使合作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要使课堂合作学习顺畅而又有效地开展,教师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知识。实践知识指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把自己具有的学科专业知识与课堂教学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与行动相关的知识,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实践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能力。

2、能力方向的不断延伸

第一,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

开展合作学习是开放性、创造性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开放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耐心倾听学生的见解,在开放性和创造性这方面,往往很多时候,学生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物理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能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按常理估计产生偏差,就会导致学生讨论受阻。这就要求教师有敏捷的反应,做出判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稳定连续和本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在教学形式上,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讲授过程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耗时短而成效显著,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后来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时空,这就要求教师的表达能力的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合作学习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重新组织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程序。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仔细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小组活动内容,创设好合作学习的情景,制定好各组完成任务的程序。教师设计合作学习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有利于集体研究的问题,必要时要为学生提供一些讨论资料,从而促进合作学习。课堂合作学习一般流程为:集体讲授―布置任务―小组合作―学生反馈―教师评价。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争论点部分要多方案设计。设计的任务要明确,促进有效讨论。

第三、.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合作学习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互相争论,以激发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发现小组内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进入有效讨论;讨论受阻时,老师充当“咨询者”角色,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教师还要能够根据需要灵活掌控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任务的难易、学生的知识结构等都会影响讨论时间。若讨论时间过多,就使学生展示成果时间缩短,教师要能够根据观察有选择性的让有特色的小组发言,同时从不同的角度肯定各小组的合作。

3、情感方向的不断提升

合作学习能否成功开展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只有备课上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课余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作为一位高尚的人民教师要有坚定自己的教学信念,相信自己的事业,忠于自己的事业,以为了让自己的学生有美好的未来为追求目标。学生得到了发展,你的工作才有了价值。

二、合作策略的实施要合理、有序、灵活展开

1、要实现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切忌不能急于求成,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分组之前首先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学会表达和倾听;

教师在最初的教学中提出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表达,让课堂上不同的声音说出来,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会集思广益可以丰富自己的智慧。同时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位同学都有自己认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在每个同学表达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时要引导并培养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可以随时无规律的抽查其他同学谈谈对这名同学所回答的问题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其他同学在回答问题时,他需要并应该去倾听和思考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深度的问题,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给予每位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培养每位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敢说、会说、甚至踊跃的说,真正的实现合作。

2、教师在有策略性的组织合作小组前提下要不失灵活。合作学习的多样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有效性。

很多时候很多老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尤其是有些老师在做公开课时,生硬的向小组合作学习套用,这是极不可取的。其实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方式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要使用的方式。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时,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好时机,所以,有些情况的小组合作是教师可以预料的,但往往课堂上还会生成一些问题,比如学生会针对某个问题提出疑惑,都可以展开讨论的,但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所提问题的尺度,不能远离本节教学的目标,直白说,就是不能跑题了。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偏离中心内容的或问题过深的,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后讨论,教师可以参与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的方式要灵活安排,根据讨论内容,可以2人一组,4人,6人甚至还可以全班性的合作讨论。做好分组工作。教师在分组之前,应对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充分的分析,思考小组成员的构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为了使小组成员合理搭配,教师平时就应当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这样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将一些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一般来说,搭配组员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和性别等特点,尽量做到“动”“静”结合,“内”“外”搭配, “强”“弱”互补。当然分组方式上并一定是组内同质或组内异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特点灵活分配,必要时可以把学生间的感情因素考虑在内,可以适当的把好朋友分成一组,这样他们可以放开讨论。

作者简介:李皓月(1977-)女,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上一篇:《机械制图》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研讨 下一篇:当好现代高中校长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