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插上想象的

时间:2022-04-08 01:26:08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以促进知识的来源的进步和发展。”想象力不是先天素质,而是后天开拓的结果,这就表明可以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挖掘教材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创建各种情境,激发想象力

创建各种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首先,可以利用课文的插图来创设情境,因为学生往往对生动的色彩、美丽的形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图,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力。在教学《可贵的沉默》时,笔者先出示文中的两张插图,让学生观察这两张图片上的学生的动作、表情有什么不一样,课堂的气氛有什么不同。学生兴趣盎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各种奇思妙想纷至沓来,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其次,可以用音乐来创设情境、渲染情境。在语文课堂上,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运用音乐,利用声音的刺激,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拓想象力,还可以陶冶情操。教学《鸟的天堂》这课时,笔者在导入新课环节中,播放了一些鸟儿鸣叫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一边享受旋律,一边展开丰富的想象,然后学生说说自己所听到的、看到的。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有的学生说:“我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我似乎看到了很多的鸟儿在觅食。”有的学生说:“我听到鸟儿飞起来的扑哧声,我仿佛看到了不少鸟儿纷飞的场景。” 有的学生说:“我似乎看到了小鸟有的在树枝上梳理着蓬松的羽毛,有的在枝头欢跳的情境。”……这样,通过音乐的渲染,把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的思维活动中,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陶冶了审美情操。

二、抓住文本空白点,丰富想象力

好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疏可走马。作者有时在文本意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揣摩,或是因为需要表达,省略了一些内容,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补充。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文本的空白点,创造有利于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学《钓鱼的启示》这课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时,笔者让学生先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在读中领悟内容。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啊, 的鱼! ”的句式来说话,引发学生对文本产生生活化的想象。学生的答案丰富而有趣,有的学生说:“啊,真是一条漂亮的鱼,你看,鱼鳃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翕动,多美呀!”有的学生说:“啊,真是一条灵巧的鱼,它不断地甩动着尾巴呢。”有的学生说:“啊,真是一条奇大无比的鱼,我从来没钓过这么大的鱼,可以美餐一顿了,哈哈哈!”学生借助想象,表达出自己对这条鱼的喜欢,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主人公钓到鱼时的喜悦心情,为理解下文“爸爸要他放鱼时不情愿与不舍”作铺垫。在《小摄影师》一课中,小摄影师后来有没有再来找高尔基照相,文中没有直接叙述,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笔者抓住这一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学生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最后拍成了高尔基的照片,还受到全校师生的夸奖。像这样的留白,教材中不少,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善于发现,积极挖掘,巧妙引导,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让阅读教学飞扬学生的个性思维。

三、通过角色表演,唤起想象力

阅读教学中,在基本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生动启发,让学生用身体、动作、表情、语言再现文本内容,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潜心研究相关的文字,品味语言的味道,想象语文文字所呈现的图景。而这个过程,既是深化课文内容理解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唤起学生的想象,笔者创设了“变荷花”的情境,让学生扮演荷花,把看到的、听到的演一演。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他们在表演中很好地展示了课文所描写的场景,并想象出荷花的“内心世界”。有的学生说:“蝴蝶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有的学生说:“小鸟飞过来,告诉我清晨捉虫的喜悦。”有的学生说:“青蛙跳到我身上,告诉我昨晚热闹的演唱会。”学生通过想象和表演,不但理解了文本内容,还极大地丰富了文本内容,真正地感受到荷花的美。

四、引导仿写改编,拓展想象力

教材中有许多儿歌,它们形象鲜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一些简单的仿写。例如,学完了《听听,秋的声音》,可以以这篇诗歌为例进行仿写训练。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之下,学生思维的火花被擦亮了,呈现出很好的教学效果。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听听,秋的声音,树妈妈脱下厚厚的衣裳,“唰唰”,那是给冬天捎来的电报。听听,秋的声音,小青蛙在抓紧挖洞,“呱呱”,是和夏天告别的歌谣。听听,秋的声音,小松鼠在采松果,“一二”,吹响了过冬的号角。秋的声音,在花园里,在果树上,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在每一个丰收的喜悦里!教学中,笔者还引导学生改写不同类型的文本,如,将叙事诗改写为一般的记叙文,利用童话内容写说明文……通过各种形式的仿写改编,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五、撰写故事结尾,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教材中有些故事性强的文章,突然结束描述,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抓住这样的机遇,指导学生撰写故事的结尾,这对于培养发散性思维,提高想象力与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狼和小羊》结尾这样写道:“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对于小羊的命运到底如何,课文并没有交代。此处,教师引导学生续编故事结尾,想象狼扑向小羊结果会怎样。有的学生写道:“大灰狼向前一扑,小羊一闪,大灰狼扑了个空,掉进河里淹死了。”有的学生写道:“突然,勇敢的猎人出现了,他瞄准灰狼,‘砰’的一声枪响,大灰狼被打死了……”还有的学生写道:“小羊一边哭一边哀求大灰狼:‘求求你,等我长胖了,再来吃我。’狼就把羊放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思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自由驰骋,想象大胆且不寻常,令人耳目一新。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该善于挖掘阅读课本中的训练点,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所想的内容。给学生一片蓝天,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飞翔!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祥谦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

上一篇:勿被“乱花”迷了眼 下一篇:“我一定要救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