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点滴谈

时间:2022-04-08 11:37:38

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点滴谈

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在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兴趣的桥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数学不仅单调、枯燥,而且抽象、难学。在数学教学中,开展趣味化教学实践,给学生创设快乐的教学环境,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要在创设趣味教学情境的方法上大胆创新和改革,改变学生原有学习方式,尊重个性和差异,培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说说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化的一些尝试:

1.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

要使数学课上起来有趣味,课堂导人的教学情境是十分关键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如同一个序幕的开始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航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去发掘关于本课教学的趣味元素。用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么样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这都是我们教师在备课中应该下很大工夫的。创设了一个好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个跃跃欲试,美不胜收的学习天地里。

新教材中新课的引入,大多都附有比较生动的主题图或情境图。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教材先出示一幅图:小羊在草原上吃草。接着画面上的羊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就惊叹这么多!进而画面上就出现估一估有多少只羊这一问题,自然就引入数数问题的教学。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有的数学课内容单调枯燥,教师可以编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述猪妈妈给三个孩子分饼的故事:“……三个同样大小的饼,每人只能吃一块饼的四分之三或八分之六或十二分之九,贪吃的笨笨猪争着要吃十二分之九,猪小弟也要吃八分之六,猪小妹只好拿四分之三的了。同学们说一说,笨笨猪、猪小弟、猪小妹三个谁吃到的饼最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争议“四分之三、八分之六、十二分之九”这三个分数哪个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为完成“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创设了情境。这样就激起认知矛盾,吸引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2.构建趣味化的数学内容,激发学生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吸引学生来听学习的内容。这就意味着我们学习的内容就要让他们觉得有趣。作为学生,他们感兴趣的是贴近他们生活、和他们自己有着密切联系的问题。如果不认真去想,这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好像没什么联系,也没多大用啊?但是,我们细心地去发现,才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数学现象。比如买多少东西要多少钱、怎么付钱、几点起床、到学校要多久……那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把这些隐含在生活中的与我们的生活比较贴近的实例找出来和学生一起探讨。关于贴近生活的例题,我们的教材就专门针对这一点做了很大的改进。数学书上出现了很多的插图。图上画的东西,所举的例子都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上就会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兴趣。

(1)生活化活动内容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教学“分类”一课,布置学生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学生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学生扮演“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一节课的内容,就在学生的实践游戏中愉快轻松地度过,而且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把数学真正融入到现实生活。

(2)多媒体的动画材料

小学生还有好动的特点。多媒体教学可以提供声音、图像、动画等效果。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力争做到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静止的东西动态化。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功能,设计丰富的感性材料,寓知识于形象中,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特别是在学生思维障碍处,应适时呈现妙趣横生的感性材料。引导探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3)有趣的探究活动

教材中的重难点,它不仅是我们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学生探究、理解的重点。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设计好探究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参与,并且要能真切地感受数学学习活动的魅力。比如:“图形的变换”,利用大量现实生活中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美丽的事物和图案。动手折、剪、拼等探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等。通过一些简洁而又富有趣味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里,互动交流,从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一种稳定的探索数学的爱好和习惯。

3.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

“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就是教师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趣味化”。所谓“趣味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趣味化。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大家都知道在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老师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很多学生会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都要给予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记得在学习第二册14页最后一道应用题时,多数学生根据小猴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还剩几个?列式为:13-9=4(个)。当问到你还收集到哪些信息时,有个女孩胆怯地举起了小手,她发现的是:树上4只猴,树下9只猴,并提出问题一共有几只猴?列出算式是:4+9=13(只),我故作惊讶地问:“同学们发现这信息了吗?”其他同学在她的引导下,也陆续发现并赞同地说:“对、对。”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善于观察,又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并奖励给她一枚“智慧星”。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我们还能收集很多信息,谁还是一个善于发现又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又编出了好几道应用题。还发现既可以是加法,也可以是减法。后来,学习18页最后一题时,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发现信息,并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题就编出7道应用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2)动手操作,调动兴趣

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例如,教学“可能性”时,我设计了“摸球游戏”。先让学生猜,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然后让学生亲手摸一摸,从活动中体验感受可能性。并总结出可能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获取新知,使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猜想、验证等活动有机地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3)精心设疑,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有意识地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愿望和兴趣,使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使思维的发挥。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一生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另一生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6平方分米小。此刻,老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激发出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趣味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巨大动力,是认知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材的知识结构,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教学趣味化。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得到较快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促成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学生数学素养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第二实验小学)

上一篇:写作中的品德教育 等 下一篇: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