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4-08 07:26:06

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服务型社会大环境下,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即广开收集渠道,努力把好收集关;拓宽知识层面,实现管理现代化,创新工作思维,提高档案利用率,才能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好档案资源,高质量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关键词: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科技产业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正在向信息网络化、资源共享化方向发展,这一切都使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与利用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加强档案的资源建设、实施现代化管理、推进档案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已经尤为今后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需要加强。在一些单位中,文书档案的管理人员没有经过档案专业培训就直接接手管理文书档案,这样的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的分类、立卷等专业的文书管理工作只是一知半解,不能深得要领,其专业素质与现代化的文书档案培训工作的要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部分单位中,档案管理者虽然是有上岗证书,但是很少有人参加档案培训的深造教育,这些人只是对档案工作有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不能及时的更新档案管理理念,跟不上现代化档案管理的步伐,更不能够有效的提高单位档案管理的水平。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的一个必然趋势。档案管理人员更加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直接的衔接存在问题。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存在联系又有着区别,是统一又分工的。在实际的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中,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应该相互配合,建立一个分体式的管理体系。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文书和档案应该实行一种分块式的管理制度,这才是一种有效的、相对科学的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这一体制却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之间的距离。文书工作人员档案意识淡薄,档案管理人员通常很少考虑文秘的工作,这使得两者在衔接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脱节的地方。当前,在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衔接主体上,也就是在公文的格式和处理方法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规范的,不标准的现象。

二、提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

做好文书档案工作的前提是领导者的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的做好文书档案工作的汇报和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向领导者和员工宣传档案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领导者和员工们对于档案管理的认识,并争取得到领导者和员工的理解、重视和支持,争取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纳入到单位总体工作规划和工作重点之中,加大档案管理设备的投入,不断的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从而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实际的单位工作中,要变被动的提供有关档案资料为主动的参与领导者决策需要,切实体现档案资料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档案管理动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者要不断的接受新知识,学习新业务,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加强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专业知识,积极主动的学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管理型、技术性和复合型的综合素质人才,从而给单位和领导提供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一)做好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规范衔接。文件是档案的基础,文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档案的质量的好坏,没有高质量的文件作为基础,档案的质量就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由此可见,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建立在文书部分规范化处理文件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文书人员要提高档案意识,切实做好文书材料的立卷归档。在实际的文件处理过程中,要时刻意识档案管理工作,从而真正实现文书、档案工作一体化。要做好这一点,需要文书人员重视文件材料的质量,例如纸张的大小、文字的格式等都需要有一个标准。严谨使用圆珠笔、红墨水、铅笔等起草、修改和批阅文件材料等。此外,文件的处理要及时、准确;收发文件需要及时的进行登记和记录,一旦发现文件的缺少,要及时的查找。尤其是对于帐外的资料,例如领导者的讲话以及外出开会的记录等,要及时的收集和处理,保证文件材料的完整性。

(二)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做好文书档案的收集工作。档案工作者要主动的了解业务部门正在或者将要进行的新的工作;经常性的导各个部门之间去走动走动,获得及时的信息;还要根据单位的实际工作,主动思考档案的工作怎样围绕单位的中心进行,如何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等。

加强档案管理部门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保证档案资料收集的顺畅。收集资料要分清重点,着重收集能够展示单位历史和现状,促进单位未来发展的资料,为实际的研究和服务,提供有力的证据和有价值的情报。

(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程序,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公文。对于档案管理的规定和程序,要尽可能的细化,简洁明了,并且具有可操作性。文书档案工作人员要严格的执行公文的规则,严格进行审核和签发,坚决避免滥发文件和发无效的文件现象。在公文正式印刷之前要认真审核签发的手续是否完整、附件是否完善以及文件的格式是否规范,在印刷以后发送之前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再一次的复核。如果需要修改实质性的内容,则需要按照程序进行复审。 对于公文的用纸、幅面以及字体、排版等都需要按照严格得的技术指标进行。要充分的利用随文卡片的作用,简明扼要的填写文件处理单、发文稿纸的卡片,合理的制定文件的发文的范围。对于文件件数的控制,要严格,禁止随意的抄送现象。

三、加强文档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文书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使档案工作人员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例行性,努力提高文档人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由于文件及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管理方法要不断更新,因此,对文档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来那些传统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所以,必须对文档人员进行在职教育培训,尽快培养一批既能掌握新技术,又能熟悉文档专业知识的人才。

1、进一步提高文档管理人员对文档工作的认识。增强管理意识。文档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文档的基本技能。因此,文档管理工作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开拓视野、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文档管理工作。一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档案法》、《档案人员职业道德》、《文书学》和国家有关文档工作规定,使文档案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搞好文档管理工作是自己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二是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和开发利用作为档案人员的职责范围,建立一个文档管理组织的领导体系,加强对文档工作的领导、检查和考核,不断提高文档管理工作水平。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首先,要建立在职教育的长效管理制度,如省档案局及地市档案局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其次,要建立在职教育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可以保全文档管理工作人员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教育,努力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比如,将在职教育与文书档案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挂钩,加强参加在职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明确在职教育的原则,选择课程内容。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而言,在职教育具有更直接的目的性、现实性和时效性。在职教育应从实际出发,按岗位、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坚持“学用结合、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方针,切实遵守学有所用、用有所长的原则。第一,学习文档专业知识。为文档专业人员提供系统学习文档专业知识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观念的机会,弥补一次性教育的不足;第二,相关知识。文书和档案工作融会了许多相关学科知识,如哲学、历史学、心理学、行为学、公共关系学等;在职教育应注重对相关科学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第三,现代科技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文档工作的特征之一,也是文档现代化管理的标志之一,文档工作者应加强对信息技术、计算机、科技软件等新技术的学习。

四、结束语:

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可以不断地提升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不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共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抢抓机遇,避免消极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管理优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管理道路.

上一篇:羊角镇滑坡稳定影响因素敏感性分 下一篇:老净水厂工艺问题分析及改造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