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美术馆

时间:2022-04-08 07:12:11

“漂浮”的美术馆

地震突袭,中国规模最大最精彩的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被迫停工。原计划将于6月开工建设的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群,坐落于都江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王婆岩,紧挨着受灾严重的县镇之一――映秀镇。因为此次地震,青城山地形损坏,据美术馆群中的王广义美术馆建筑师汤桦透露,美术馆开工时间将会延后,具体开工日期未定。尽管灾情之重超出想象,我们仍然希望这些美好的愿望能够实现。

按照原定计划,这一美术馆群今年年底可完工竣工,建成后,将成为一处专业的多功能创意街区,在这里将每两年举办一次艺术综合展览。

49岁的汤桦因工作原因在地震之后的几天从工作所在地深圳飞抵重庆,翻开汤桦这位当代著名建筑师的。履历,《楼市》记者吃惊地发现,除了建筑师的身份外,他还有另外一重职业――大学教授,由此使他成为当代著名建筑师中拥有双重职位的少数建筑师之一。经历这次地震后,汤桦有着怎样的触动?在地震之后的青城山里建美术馆,汤桦将会带给世人怎样的作品?

承接地平线

身为大学教授的汤桦,其父母也都是四川成都一所大学的老师,童年时汤桦的爱好并不多,只是和大院外的孩子一样到野外游玩。中学时候,喜欢数学和物理,特别崇拜科学。中学毕业后进入工厂工作。1977年恢复高考,汤桦在填报大学志愿时,基本上填的都是数学和物理专业,最后一个志愿才是建筑学。当时简单地理解为“建筑学”,就觉得是一门“科学”,也就报了,后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录取。

尽管汤桦对学建筑并不自信,但他身上所具有的天赋使他很快在学习成绩上名列前茅。大学期间汤桦所受到的专业教育是西方的现代主义,对汤桦建筑思想影响较大的建筑师主要是柯布西埃(Le Corbusier)和路易・康(Louis I,Kahn)等几位现代主义大师。

在汤桦后来建造的房子里,就试图实现现代主义先驱的构想,并通过建筑的视觉空间给人带来内在形式的愉悦感。如为深圳福田区设计的高150米、每格之间宽200米的大型建筑群。汤桦把它设计成中国传统的九宫格样式,试图实现早期现代主义先驱所构想的“空中之城”,但这个方案由于过于理想化而未获通过。

这次王广义美术馆的空间设计,汤桦在两种景观体验中保持平衡:一侧景观是连绵自然的、充满想像和纵深感的青城山,王广义美术馆在依山面水的一个狭长三角形地带里,一端向西北方向延伸,东侧为山间公路,西侧是连绵的山峦和令人神往的自然水景,南端为张晓刚美术馆和更远处的交叉路口,另一侧景观是具有文化和个人情感的人文景观,包括农田的风景和画家的作品。

“景观的尺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的方式。”汤桦说道。因此,在此种环境中设计建筑,处理好建筑与美术馆用地的关系成为王广义美术馆设计最大的挑战。既要迎接自然风景,又要迎接人类文明的印迹。为此,汤桦把美术馆以最大化接触面的方式条形展开,如同一条线性的平台,承接着地平线,镶嵌在大地之上,量度着广阔的山野。

汤桦把美术馆建筑描述为“像一片单纯的体量,漂浮于山水之间。”

纯粹本土主义

汤桦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中,更关注的是建筑的技术、材料和营造问题。他对建筑的一个代表性观点是:建筑学作为一个特殊的专业化技术理论,在相当程度上游离于大众对建筑的一般性理解之外,它绝不可能被简单地理解为艺术或者其他类似的东西。由于其专业的技术性,使得建筑学在他个人的理解范围内成了一个难以用其他的理论话语对其进行定义的专业。因此,他更愿意借用路易・康(Louis I,Kahn)的话:建筑就是建筑。“作为建筑师,我更愿意以一种工匠的方式去谈论建筑,而不是将建筑架空到一个宏大和空洞的层面去认知。我所理解的建筑就是在一个严谨的技术框架中,用不同的材料以特定的方式进行符合专业准则的组合以建造空间的一项智力行为。”汤桦说道。

20世纪90年代,在遵义这样一个中国西南部的偏远小城,汤桦建造了一座极具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物――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办公楼。玻璃成为汤桦此项建筑的一种主要建筑材料,玻璃网架的运用让整个建筑的空间透视感更加强化,这在当时的西南小城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因而显得大胆而固执。

在王广义美术馆的材料使用和技术上,汤桦突出本土性特征。“本土性通常都是以纯净的形式表达。它来自于材料使用的单纯和技术的简洁,加上对资源的最大程度的节约,这些几乎就是纯粹主义的构成清单,也是这个美术馆设计的原则。”

美术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和当地大量使用的材料。建筑外表皮使用大面积的混凝土凿剁材料,内部使用填充的砖墙,提示自然的细节是使用大面积木质地板和柔和的天光。 “这样既保持了建筑的纯净性,同时又不失建筑的人文关怀。”汤桦说道。

古典与庄严

《楼市》记者问其美术馆设计的整体思路,汤桦简单的一句“这是一座为画家设计的房子”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遐想。

既然是为画家设计房子,首先对画家及其作品都应该有很深的认识。汤桦长期关注王广义及其作品:“如同这次其他的艺术家一样,王广义是一个当代非常重要的画家,我也一直很喜欢他的作品,特别是他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我比较认同王广义对他自己的介绍,‘如我的主要工作是清理艺术界由人文热情的无逻辑化所导致的困境t我又深深意识到能够停留在神话之中静静地干着古典和现代意义的工作是极幸福的事情……’。”

如同和记者之前采访过的其他美术馆建筑师刘家琨、张雷一样,汤桦也对《楼市》记者表示,为画家设计具名美术馆,都力求使得建筑的精神内涵与画家及其作品有着一脉相通的某些关联。王广义美术馆所要表达的东西是宗教精神、永恒、崇高和被清理过的人文热情,也就是理性、必然性和健康的形式。

美术馆所处的青城山,给予了美术馆超越建筑的等级:大山、名山,深厚的文化沉淀、丰富的历史景深,使建筑具备了出世和脱俗的气质。

美术馆纪念碑式的尺度表达着宗教和神圣的意味,朴素的空间,同时表达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艺术的庇护,类似修道院和神庙的感觉。

建筑的主体用混凝土的片墙和长方形的盒子架起来,这样美术馆的场地内就有了大片通透的公共空间,同时抬高的主体也使内部使用者的视线抬高,越过西侧高起的台地,可以看到更多青城山的风景。

庄严的空间和放大的视野,隔绝于外在,开放于内部。抬高的地坪,长长的坡道和舒展的体量是建筑展现给人们与自然亲和而又不失自我的内省的姿态,也表露出使用者的独立、静思般的沉静。显示出几何美感的建

筑布局传达了一种绝对的精神,用纯净而自然的建筑学方式传达着建筑最终将要传达的最原始的梦想――一片岩石,或只是一片树林的影子。

“由此,美术馆因之而单纯,结构清晰,空间朴素,也隐喻画家的艺术追求,以此来衬托画家的作品和大自然的风景。”汤桦总结道。

建筑师的善良

采访之时,恰逢四川汶川大地震,青城山与都江堰也经历了严峻考验。49岁的汤桦因工作原因在地震之后的几天到达重庆,他所看到的场景,让他再一次对建筑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从倒塌的断壁残垣中,从无数感人泪下的画面和文字中,看到了我们祖国的团结和力量,也从中反省和体会到建筑师工作的重要性和人道主义精神――服务人民,报效祖国,在此时此刻成为如此具体、如此伟大的一个现实的事情,这也是建筑师最大的职责。”

汤桦说:“建筑师应该是善良的,因为我们要为人们建造遮风挡雨的地方。”这种信念与汤桦现代主义风格的创作理念正相融合。他这样描述自己的理念:“现代主义风格也是一种机器美学,柯布西埃(LeCorbusier)说住宅是居住的机器,每个造型都要从功能出发,要有一定的功能。”所以,在汤桦眼中,“建筑不是雕塑,是产品。从道德的要求来说,建筑师要满足社会共同的理想,而不是个人的标新立异。从技术角度衡量,建筑师做出来的东西要经得起专业标准的考验。”

《楼市》对话汤桦

《楼市》:作为当代著名的建筑师,20多年的建筑师生涯让您对建筑与艺术的关系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那么,您是如何领悟到艺术、艺术与建筑的关系的?

汤桦:也许是建筑学专业的原因,在本科学习的那一点微薄的美术课程,构成了对于了解当代中国艺术的一个原始的因果关系。

那时最深的一个印象就是1980年,在重庆沙坪坝公园举行的“野草画展”第一次展览,参展者主要为四川美术学院的师生及重庆地区的艺术家和美术工作者,参展作品流露出的强烈的批判意识和真诚的情感,使每一个在场的人都充满活力和兴奋不已。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每个人的敏感神经,加上青春的躁动,类似的经历和反叛心理,使人基本上是毫不迟疑地全盘接受了这些作品所表达的观念和新鲜的表达方式。随后的若干年,“伤痕”和“乡土”,衍生了对于乡土建筑的热烈情感。在当时中国美术界崭露头角的如何多苓,罗中立,陈丹青等人的乡土观念绘画,更是从内心深处震撼人心。伴随建筑学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以及包豪斯学派关于艺术、工艺和建筑的乌托邦,康定斯基和保罗・克利的抽象主义绘画,再后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起,装置、影像以及多元化的流派和主义,包括建筑元素在绘画和其他艺术形式中的应用,使人对于现代艺术和建筑的密切关系更加深信不疑。

《楼市》:为什么在经营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的同时,还不肯放弃大学教师的身份?

汤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希望他能继续任教,另一方面,他自己也希望能经常回到校园。因为,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中,大学是最后一块净土,如果放弃掉,就会觉得自己太烂了。建筑师身份的大学教授也意味着永远有学生在给你压力,永远有学生来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楼市》:有想过把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做成大机构或公司吗?

汤桦:我不希望把公司做成大机构,还是喜欢做成事务所的形式,大家都是志同道合的建筑师,有共同的理想,每年不要做太多的项目,也不必看甲方的脸色,让自己游刃有余地享受较高质量的生活。可以用很多时间来整理自己的想法。

汤桦个人简介:

重庆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担任深圳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建筑与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A+D》编委、《建筑师》编委、深圳市汤桦建筑师事务所总建筑师等职。

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1986年在同一院系完成研究生课程并获硕士学位。学习和工作期间发表多篇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荣获多项国内外设计大奖并参加了多次国际国内建筑展和国际学术会议。

上一篇:奥运概念:上市房企“救命草”? 下一篇:股市与楼市:跷跷板还是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