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课堂教学观念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时间:2022-04-08 05:57:38

更新课堂教学观念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学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创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实践证明,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者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强烈的事业心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这也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

一、“走下去,请上来”,让课堂“活”起来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教师固定在讲台上,把学生固定在座位上。活动天地小,教学模式单一,信息容量有限,这是造成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要充分相信学生不仅能够自觉学习,而且也能自主把握自身,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相信学生的潜力。

目前的课堂教学虽有很大改观,但课堂上学生参与思维活动还不够积极,有些教师还是越俎代庖,课堂上把一些内容讲得详而又详。殊不知,这些做法剥夺了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权利和机会,容易养成学生依赖的习惯。只有在高度自觉思维的行动中,学生才能意识和体验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发思维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因此,课堂教学要充分展示知识发生的来龙去脉,同时注意变换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以充分暴露师生双方的思维过程。

教师还要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教师的教学活动就会对全部学生产生各方面的影响。具体做法便是开放教材,开放课堂,让课堂“活”起来。教师不要独霸讲台,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动脑、动嘴、动手,去想、去说、去做,让他们自学。比如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出试卷,这些课堂教学经验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会起很大的作用,会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没有后进生,只有“差异”

后进生是最让教师感到头疼的。但是,有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是,在学校时所谓的“后进生”,走上社会以后发展得未必比别人差。为什么学校里的“后进生”和他们以后的发展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原来学校里衡量学生、判定“学生”的标准偏狭隘,如果我们摒弃了那种狭隘的衡量和判定标准,就会发现学生之间只有差异。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是指不同的个体在心理特点(如气质、性格、能力)和心理活动过程(如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的现实表现有两方面,一是在同一领域会有不同的的水平,如在学习领域会有学习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其二,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特长,如有的学生文科不行理科行,有的学生读书不行但活动能力狠强。正是学生的这种差异,与社会对多类型、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需求具有适应性。

既然学生中有差异,那么消除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偏差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差的学生,通过努力考了好分数,教育者不但不表扬,反而不信其真,加以嘲讽;懒散的学生,忽然吃苦耐劳,教育不但不承认他有了进步,反而断定学生别有用心;调皮捣蛋的学生,做了件好事,教者不但不喜迎“浪子回头”,反而归结为“瞎猫碰了死老鼠”。更有甚者,有的教者将班内的学生划分为“好生”和“后进生”,而长期将“后进生”置于 “冷冻”地带,真的是“春风不度玉门关”。这种心理偏差,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动摇了他们的信心,加重了他们的自卑。要消除这种心理偏差,教者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善于肯定,巧用激励。

三、利用共性,发展个性

个性,即个体的整个精神世界,其核心内容是主体性与创造性。个体的主体性是个人生活的灵魂,没有个体的主体性,就谈不上自我选择。而自我选择是个人价值的自我确证,是个人的自由,因而也是社会自由的保证。自由首先意味着责任,一个无自我责任能力的主体组成的社会只能导致社会的无序或专制主义。因此,个体主体的发展是健全、公正、民主的社会建立的基石。任何个人,不论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首先是生活的主体,而生活的真谛就是自我选择。当然,主体性不是与生俱来的,是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的产物。为此,课堂教学中应以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为目标,以尊重学生个体自我发展需要为核心,充分重视学生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认真扶持和发展,树立并积极实施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思想,树立“发展的”“未来的”教学观,树立“独立的”“开创的”“求异的”人才观,树立“课堂教学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制约强度与速度”的积极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还要为学生设置特殊的社会性情绪气氛,发展自我概念,树立自尊,形成个性。营造学生个性发展的民主氛围,消除打击学生、体罚学生的现象,实行民主的教学管理,创立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创造欲望得到保护与培养。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力求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例如在向学生提问、解疑、布置作业以及反馈和评价学习情况时,都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而采取不同的策略,照顾不同学生的能力和需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师生关系处于良好的状态,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促进素质教学的发展,这既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共同参与。

上一篇:试论小学生课外阅读 下一篇: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