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创新,放眼世界

时间:2022-04-08 05:15:09

专注创新,放眼世界

有这么一个企业,它来自台湾,从最严格的日本市场做起,将严谨、完善的产品应用于中国大陆;也是这个企业,十几年中公司的骨干研发人员没有一位离职或跳槽; 还是这个企业,默默钻研专业19年,却始终低调平实,宁可站在行业背后,以专业技术推动合作伙伴的发展。这就是台湾EBM公司(EBM Technologies)。老板盘龙说:“我们也有目标,但不是占领多少市场份额,也不是追求多少利润,而是专注核心技术发展,像英特尔一样,做到‘EBM Inside’。”

明确市场定位的五年

EBM创立于1988年,最初从事企业管理类软件的研发和生产,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IT公司出身。公司成立的最初5年,总经理兼董事长盘龙一直在为公司寻求正确的市场定位,因为他意识到台湾市场的局限性,必须找到可以做外销的产品,才能保证公司的进一步发展。“1993年,当时正是DICOM 3.0刚刚萌芽的时期,全世界的厂商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我当时就想,这应该是一个难得的机会,PACS有国际标准,这样的产品应该是有机会行销全世界的。所以从那一年开始,公司就加入了医疗影像产业。”盘龙回忆说。

当时在台湾,医院还采用胶片打印的方式来读片诊断,成本很高,也无法为后期的科研提供支持,很多医院都在考虑如何把影像以电子的形式保存下来。得益于毕业从事软件产业的经历,盘龙对软件的发展有强烈的直觉,他敏锐地发现了医院的这些需求,再加上90年代初刚刚兴起的互联网技术,使他萌生了研发基于DICOM 3.0标准的影像软件的念头。

“那时候互联网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什么资料都可以找到。我从台中荣民总医院的一位教授那里拿到一个拷贝版的DICOM3.0。拿到手以后,感觉这个东西真的很不错!因为太抽象了,太专业了,每一篇文字我都要读上六七天才能读完。”出于技术人员挑战困难的心理,看到DICOM3.0如此晦涩难懂时,盘龙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激起了无尽的兴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每天白天读,晚上读,完全当成了一种兴趣。

后来,从1993年到1996年,盘龙与其团队利用互联网上部分开放的资源,加上苦心研读与开发,从底层技术、通讯、影像处理慢慢做起,开发出了一个可以显示CT影像的实验性产品,类似于现在PACS工作站。拿到医院后虽然没有引起医生的强烈兴趣,但至少也得到了鼓励。“这个软件虽然小得不值一提,但我们仍然觉得非常兴奋。因为我们看到全世界这样的资讯越来越多,更加鼓励了我们在这个方向继续走下去的决心。”盘龙说。

接受日本市场的严格检验

一个偶然的机会,盘龙接触了日本一家专业做超声设备的ALOKA公司,其在1996年时推出了一台基于DICOM存储的影像设备。ALOKA公司将自己的产品在泰国时,盘龙带着自己的软件与机器进行了接口调试,很高兴地发现软件能完美地显示对方的影像,而且有一些功能还不错,吸引了在场观众的浓厚兴趣。也是从这次偶遇开始,盘龙开始了与ALOKA公司技术部门长达三年的合作研发。

“在合作中有一年半的时间,我们与日本远程的工程师写了一千多封信来沟通这个产品,讲技术、规格、细节、有何问题,如何修正等等。沟通中我也了解到,他们大概有一个50人的团队在帮我们研发和检测这个PACS软件,很敬业,很细致。”盘龙说。

众所周知,日本市场对品质要求很高,而EBM最初的医疗软件就是从日本市场开始的,其中的坎坷可想而知。盘龙举了一个例子,产品上市之初有用户发现,软件每72小时就会漏掉2K内存,其实在一般人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一年关机一次,重新开机就好了。但用户仍然要找出这2K内存的漏洞,EBM的工程师整整奋斗了两个月,反复测试,最终发现了问题所在——问题不出在软件本身,而是出在开发工具上。“这件事之后,我们的工程师很生气,但也非常有成就感。现在想想,日本人的理念是对的,因为一个小问题只是显露的一角,后面很有可能就是一座冰山,这种重视细节的态度对产品的完善与发展非常重要。”盘龙说他非常认可这种对待产品的严谨态度。

类似这种事情发生了很多次,光让盘龙印象深刻的就有一次为开放原始源代码非失真压缩的bug,公司研发部门闭关三周,更别说DICOM底层通讯开发的种种困难突破了。但也正是这些严格的挑战与检验,才造就了EBM今天的专业技术与完善产品。

DICOM底层技术纯熟的必要性

可以说,EBM从1993年开始攻关DICOM,随着多年的研究和积淀,其DICOM底层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精湛的程度。DICOM是影像传输的国际化标准,是一整套科学严谨的知识体系,数据规格、底层工具、通讯过程等等都要求有非常专业的技术。如果一家公司的PACS产品无法正确显示仪器的影像,或者显示的比例或功能不对不全,那么十有八九是软件的底层技术欠缺,这样的产品一定会被退出医院。

“像我们这样从DICOM产生之初就专注于此,并一直持续钻研20年的公司,全世界也为数不多。现在很多公司也在做DICOM底层研究,但市场留给他们的时间很少,多数公司遇到了困难,卡在瓶颈上无法发展。”盘龙说,“而且纵观国内的医疗IT公司,基本上都以HIS为主体,PACS只是其一小部分业务,所以它不会得到领导层过多的关注,这也是国内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将DICOM底层技术做精湛的原因。”

国内PACS发展仍需提高

EBM在2007年进入大陆,并在北京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亿彼恩科技有限公司。虽然进入大陆市场只有5年时间,但盘龙对大陆的PACS市场并不陌生。“EBM的产品从1999年开始就已经在上海瑞金医院和北京宣武医院等许多大型医院中使用了,那时候我们通过与大陆伙伴合作的方式推广,可以说我看到了中国PACS市场的整个发展历程。大陆PACS市场与台湾、日本市场同样很重视国际标准,同样存在激烈的竞争。”

但与此不同的是,台湾与日本市场都很重视系统的稳定性(High Availability HA),会定期审查PACS服务器的健康报表,如有多少工作、多少患者、剩余空间、内存还能支持多久,或者是服务器是否曾经发生过不预期的死机、应用程序已经正常执行多少天等等。反观国内的医院,明显没有体会到这些指标的重要性。而且,盘龙介绍说,无论是PACS还是其它医疗IT软件,“服务”有时与软件“功能”与“品质”一样重要,但服务是需要成本的,而且是持续性投入,只有拥有一定实力的大型公司才能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反观国内很多小型PACS公司,服务不到位,没有长期发展战略,在这种消耗战中定会元气大伤,生意自然也难以长久。

上一篇:地方养老,百花齐放 下一篇:国际养老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