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6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08 02:07:53

原发性痛经以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并随月经周期发作为特征,该病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原发性痛经严重影响了女性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笔者运用逍遥散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入选病例均为吉林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共60例,其中未婚者48例,已婚者12例;14岁以下8例,15~25岁40例,26~35岁12例;年龄14~35岁;病程6个月~10年。病情程度轻、中、重度者分别为20例、32例、8例。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妇科检查,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除外经检查证实由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肿瘤所致痛经者。

治疗方法:以逍遥散为基本方:当归10g,白芍15g,茯苓20g,白术20g,柴胡15g,甘草5g。随症加减:小腹两侧刺痛,经血色暗红有块者去当归,加丹皮、栀子、莪术各10g;胁痛胀痛者加郁金10g,香附8g;经血淋漓不畅加桃仁10g,川芎10g;腰酸痛者加熟地、菟丝子各10g。上药煎汤取汁100ml,日2次口服。经前3天服用,服至月经第3天。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治愈:疼痛消失,持续达3个月经周期以上;②好转:疼痛消失或减轻,但不能持续达3个月经周期以上;③未愈:疼痛无明显改善。

结 果

治疗60例,痊愈28例(46.67%),显效22例(36.67%),有效7例(11.67%),无效3例(5%),总有效率为95%。其中服药1个疗程获效者21例,服药2个疗程获效者28例,服药3个疗程获效者8例。

典型病例:患者,女,18岁,2004年3月26日初诊。月经周期规则,周期28~30天,每次行经7天,4年前初潮后不久因与家人生气出现痛经,此后间断出现经期第1、2天小腹剧痛难忍,甚则肢厥神昏,多次服药后症状虽缓解,但经常复发。本次就诊为月经第1天,经量少,色暗红有血块,小腹痛甚牵掣胸胁发胀,伴心烦易怒,手足心灼热,舌红,苔白微干,脉弦。诊断为痛经(气滞血瘀型)。拟方如下:当归10g,白芍15g,茯苓20g,白术20g,柴胡15g,甘草5g,郁金10g,香附8g。3剂。服药1剂后痛减,腹胀、胀痛等症状消失,尽剂而痛止,后以逍遥散加减方于每月行经前3天开始服用,连服3个周期,痛经消失,随访1年半未复发。

讨 论

原发性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认为,其病位在子宫、冲任,变化在气血。其病机为冲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和气血不足,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气血运行不畅有虚实之分,因于实者,泻之使其通,因于虚者,补之使之通。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以肝郁气滞血瘀为多见,逍遥散就是针对主要病因肝郁气滞血瘀而设,以疏肝化瘀,养血止痛为基本治则。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为君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且气香可以理气,为血中之气药。当归、芍药与柴胡合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缓急止痛,共为臣药。肝病易传脾,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甘草与芍药同用调和气血,善治腹痛,并调和诸药而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通而不痛,荣而不痛之功。

此外,根据该病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治疗时还应注意用药时机,在未出现先兆症状之前投药效果最佳,足疗程应用疗效方能显著。如病情顽固难愈,需加服1~2个月经周期。同时经期防护也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如经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过劳,需忌口,注意防寒防潮,以巩固疗效,防止本病复发。

上一篇:浅谈中药蜜炙的方法 下一篇:大面积脑梗死酷似脑出血48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