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双主”原则 优化课堂教学

时间:2022-04-07 06:37:33

坚持“双主”原则 优化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教育的改革,新目标教学理念要求坚持“双主”原则,已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因此,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自主发展、摆正教与学、训与练、课内课外的诸多关系,让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学有创造、学有个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力求赢得最好的教学效益,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优化师生关系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来源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来源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势。”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在课堂教学中,除把微笑带进课堂,跟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关系外,同时也把激励与竞争带进了课堂以成功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因为我相信“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愿望”,所以,对学生在课堂的任何行为,如提问题发表见解等,都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激励他们好学上进,使他们保持有积极向上的和探求成功的强烈愿望。

“因为有了你,我才爱学习”,这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在这里,我看到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和谐的关系,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是师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

二、优化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教师应树立以自己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帮助学生不断的增强和发展他们的自主性,使他们逐步由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变为能够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行为主体。学生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人,他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然而,目前仍然有许多教师存在着错误的教育观念,把自己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不顾及学生对知识的反馈能力如何,而对学生实施“满堂灌”的片面教学方式,这样只能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实施的过程,教师是主体,以教材为中介,教师只有把自己的主体地位和教材的介体作用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主导作用。

三、优化学生为主体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必须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教师应本着教师为了学的观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学生为主的条件。首先,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提问,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但要抓住时机予以引导、诱导并及时作出评价,对闪现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加以肯定,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归类,明确是思考的重点。其次,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读出自己的感悟,并且要切准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如齐读、分排读、分角色读等。根据内容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读书状态。再次,把脸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四、优化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这个舞台上,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就是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这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教材为本,实实在在地让学生读、听、问、议、讲、做、写,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各科学习之中。另外,由于学生智力发展的不平衡、家庭教育的不均等原因,造成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坚持“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偏爱后进生”,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优化教学课堂的关键。“教学贵在引导”,教师是教学的指挥员,其主导作用在于对教材的把握。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认真分析、研究、理解教材,将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入教材的讲授中,突出重点和难点,抓好关键点知识的联系,构建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纵有序列,横有联系,学生理解和消化起来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消化了,把教学内容和教师导向转变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人格营养,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五、优化评价机制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效果也应该是检验课堂教学的标准。评价课堂教学效果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评价:不仅评价传授知识情况,而且还要评价教学的全过程;不仅评价教师怎样教,而且还要评价学生怎样学,学的效果;不仅评价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要评价智能的开发、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的培养;不仅评价形式,而且还要评价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坚持“双主”原则,就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上一篇: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探索 下一篇: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