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考试模式探讨

时间:2022-04-07 05:07:08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考试模式探讨

摘 要: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本科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本文通过对传统考试模式进行分析,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考试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考试模式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过传统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面对新形势,如何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1]。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

二、传统考试现状分析

(一)考试命题存在的问题。

命题是考试的核心环节,也是规范考试管理的前提,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考试目的。目前高校考试主要是由任课教师出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没有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命题过程中只根据自己讲授的内容命题,在覆盖面、难易程度、题量及审核程序上随意性很大,A、B卷难易程度不一致,弱化试卷应有的测评功能,没有充分体现考试目的;二是试题的措词不够严谨明确,会引起多义、歧义或误解,A、B卷出现重复内容比较多,甚至只是打乱顺序;三是有些任课教师为了方便省事,直接使用近三年内用过的试题。

(二)考试方式单一。

高校考核学生学习情况和老师教学质量的手段主要是期末闭卷考试。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只重视掌握理论知识,有些教师考前还给学生划重点,学生只要勤于背诵即可,这些都使学生忽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能否正常毕业,主要取决于学生成绩的好坏。一般来说,课程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而期末考试成绩在学生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期末考试一般是每学期最后二周,统一集中安排,采用笔试形式进行,而考查课则由开课单位在机动周自行安排考试。这样的考试形式容易导致学生因在短时间内要面对门数较多的考试,承受巨大的考试压力,如果平时不注意对知识的消化和积累,只单凭考前短时间的复习,考试成绩就不会很理想。这种考试不能检验出学生真正的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监考员未能认真履行职责。

监考是考试管理的重要环节,但在考试中有些监考员未能认真履行职责,主要表现有:一是监考员迟到。按要求监考员应该在考试开始前提前15至30分钟到考场,但有些教师对监考工作不够重视,忘记参加监考工作或是因看错时间而迟到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考前没有做好考场清场和强调考试纪律的工作,没有指导学生对号入座,没有禁止学生携带与考试无关的资料进场,给作弊提供可乘之机;三是在监考过程中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如擅离岗位,在考场外聊天、接听手机,在考场内看书看报,或是评阅试卷,等等;四是违纪和作弊问题没有处理好,发现违纪(作弊)苗头,没有及时提出警告和制止。对于学生作弊的行为,为维护学生或是怕麻烦,没按考场规则加以处理。

(四)考试阅卷。

高校对阅卷的过程缺少必要的监督与管理,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自教自阅自评,没有采取流水作业批改的形式;阅卷时试卷不密封,容易导致教师给人情分现象,从而使考试缺乏公正性的现象。

三、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考试模式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育,既具有职业技术的属性,又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这要求学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更具有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能力,即“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培养模式上,应用型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深刻认识考试目的。

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考试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考试还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的目的不仅是对人的检测,更是对教学行为和培养目标的检测。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考试的目的更应侧重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检测,而不是知识的回忆和简单复制[2]。《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这客观上要求我们转变那种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不能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衡量学生。总的来看,应该通过学习、考试不断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具有敢怀疑和敢批判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考试形式多元化。

应用型人才培养重在“应用型”,重点强调能力培养,强调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要引导学生将工夫下在平时。因此,应该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全过程监控。考试方式可采用闭卷、开卷、口试、实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多种考试方式进行。根据专业不同,变更考试方法,有利于更全面地检测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发展。引入期中考试,因为期中考试能对学生起到警醒作用,有的学生期中考得不好,会反省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开始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把期中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总评成绩,降低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中的比重,检验并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条件的还可以引入试题库网络化无纸考试,从而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大大提高考试管理效率。

(三)规范考后评价与反馈制度。

一个有效的考后评价与反馈制度是考试的重要组成环节。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在制定评价程序和标准时,要注意规范性和科学性,在体现知识水平的同时不忽视差异性[3]。首先,评价要体现考试的三大特点,即公平性、公正性和严肃性,同时要削弱评分的主观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充分推动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其次,要树立“考试不是最终目的”的教育观念,注重对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各参考文献种题目、各类学生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这样一方面可以研究试题本身是否科学,有利于提高试题质量,更好地发挥考试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从学生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方法与对策依据。

四、结语

探索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考核方式和考试制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反复而又漫长的过程。如何避开传统考试制度的不足,抓住应试教育中易透明度、公平的特性,这是培养和检测创新人才的关键[4]。传统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培养符合时展要求的创新复合型高级人才,各高校都应该进行考试改革,应用型高等学校更要加大考试改革力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切实推进考试制度、考试方法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步推进,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慧良.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高校考试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2014(4).

[2]蓝昌裕.高校考试改革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11(1).

[3]董昭,张玮玮.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试模式改革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院,2014(4).

[4]尚冠字.探索如何从考试制度变革中培养创新性人才[J].魅力中国,2014(26).

上一篇:“尊重·合作”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下一篇:探索阳光育人 培育阳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