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超编问题研究

时间:2022-04-07 04:14:23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超编问题研究

一、荣成市人员编制概况

近几年来,荣成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连续多年保持负增长。截至目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编制总额15960名,其中:行政编制2259名、机关工勤编制97名、事业编制13604名;实有15202人,其中:机关行政人员2020人、机关工勤人员150人、事业单位人员12705人、离岗待休人员327人。

二、超编单位情况及超编原因

(一)机构改革部门合并导致超编。如市国土资源局,2005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时撤销了市地质矿产局,其职能和7名在编人员划入市国土资源局,而受行政编制数额限制,市国土资源局的编制没有相应增加。(二)政策性安置人员导致超编。荣成市作为干部安置大市,每年均接收安置大量干部,但上级核拨的行政编制与安置数量差距很大,如2012年荣成市接收安置干部12名,但上级仅增加行政编制3名。(三)编制标准调整导致超编。有的部门原来并不超编,但因上级调整了编制标准,造成超编较多的现象。如市教育局下属中小学校,去年省政府调整了中小学校编制标准,荣成市各类学校重新核定的编制比以前核定的少800多名,造成现在总体超编700多人。(四)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占编不在岗导致超编。2008年以前,荣成市实行离岗待休政策,离岗待休人员不占编制,2009年以后,荣成市不再办理离岗待休手续,到龄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仍占用单位编制,但绝大部分人不在岗,导致部分单位同时出现超编和工作人员不足现象。(五)人员流动性差导致超编。个别单位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对工作人员的年龄等条件要求较为严格,而由于人员流动性差、只进不出导致超编。

三、解决超编现象的措施

(一)严格实行编内进人。近年来,荣成市机关事业单位补充人员必须在编制限额内申报用人计划,严格控制超编进人,对超编或满编机关事业单位申请用人,一律不予受理。(二)实行编制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员编制管理制度,按照“有减有增、盘活存量”的原则,实现编制总量内有效盘活资源的动态调整机制,把人员编制资源配置向经济转型升级、重点区域发展、社会事业进步、民生保障建设等重点领域和重点方向倾斜,对职责任务变化较大而编制调整滞后的单位,适时调整其编制,实现人员编制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三)系统内部优化调配。对部门下属个别单位超编而总体缺编的,要进行系统内部优化调配,缺编事业单位用人首先从其部门内部超编单位中调剂解决,在调整平衡之前,不再受理该部门用编申请。(四)部门之间综合调整。有的部门不但下属个别单位超编,而且部门总体也超编。对此种情况,建议在其他部门用人时,优先从超编单位符合条件人员中选拔调用,可采取任职、派遣、硬性调配等措施促使超编单位人员向空编单位流动,在调整平衡之前,不再受理超编部门用编申请。(五)做好自然减员工作。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要及时办理退休手续,同时认真研究探索提前退休有关政策,鼓励动员符合条件人员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如对超编的中小学校教师,可采取提前退休的办法,予以消化部分不能从事教学工作的大龄人员。

四、促进人员合理流动消化超编人员的建议

(一)盘活现有人力资源。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现有人员和用人需求通盘考虑,在制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计划时,拿出部分专业性不强、必备条件不太严格的岗位,从超编严重、职责任务较轻的单位选调,这样既解决了个别单位的超编问题,又满足了缺编单位的用人需要。(二)人员调配实行“以考代调”制度。对机关事业单位部分岗位工作人员调配可实行“以考代选、以考代调”,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现有符合条件人员中,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笔试、面试、考核择优确定调配人员。如荣成市教育系统镇街中学校教师已实行通过考试调入城区的制度,这样既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又能规范机关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机制。(三)建立限期交流机制。荣成市领导干部的定期交流机制已经形成,但一般干部的交流因没有一套制度性规定,使得部分一般干部想交流却没有机会而丧失工作激情。因此,建议在全市范围内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特点建立相应定期交流制度,交流的重点在管理部门和管理岗位,且主要在系统内部进行,以形成全市人员合理流动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 超编 对策

上一篇:改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的建议 下一篇:事业单位监管方式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