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水大计 三招搞定

时间:2022-04-07 04:12:17

老祖宗一句“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的名言,将水在养生中的地位概括得精辟之至了。

打开水的“功劳簿”,水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数不胜数。医学专家发现,一个人每天喝水8~10杯,可显著改善微循环,增加尿量,促进代谢,加快废物排泄,发挥“内洗涤”的作用,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得以提升,堪称为最时尚最科学的排毒法。对于体育爱好者,在运动前、运动中及运动后,按出汗情况少量多次喝水(最好是含电解质及糖分的水),可促进肌肉中积滞的乳酸排泄,保持骨骼肌的正常舒缩功能,运动效益将会大大提高。另外,肥胖男女主动喝水,可有效地促进体内代谢,将过多脂肪化解为热量而散失掉。其瘦身之效不逊于其他任何减肥方法。同时,足量喝水还可使细胞内外液充足,处于半液态,避免皮肤干燥,使皮肤光洁且富有弹性,让你容光焕发,堪称为最廉价的美容品。

另外,水的防病功效也值得大书特书。以头号杀手癌症为例,美国研究人员进行了长达10年的追踪调查,结论是:若将每天喝水量不足1.3升者罹患膀胱癌的危险度定为1,那么每天喝水量达到2.5升以上的人危险度只有0.51。换言之,喝水可减少大约一半罹患膀胱癌的危险。另外,喝水可促进肠蠕动。软化粪便,加速排泄,减少食糜及粪便中有害物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遭受肠癌之害的风险将因之而大大减低。

再说心脑血管病,合理喝水同样有预防作用。因为人在睡眠中每晚会消耗掉一两杯左右水分,如果晚饭后到翌日清晨的整个期间都不喝水,导致血液中水分不足,就容易产生血凝现象,进而引起致命的脑梗塞或心绞痛。若能在床头放一瓶水,夜里每次上完厕所后就补充一些水分,即可防范意外。

那么,“水补”如何补呢?简单地说,唱好科学喝水、吃水与留水三部曲,大功即可告成。

科学喝水

首要一条是摈弃“渴了才喝水”的旧观念,树立“不渴也喝水”的新理念。前者称为被动喝水,后者称为主动喝水,主动喝水才是科学的水补之道。其次,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把握好喝水的时机与喝水量。专家的建议是:

1 健康人

晨起后、上午10点、下午4点及睡前,各喝1杯(容量200毫升)水,以20~25℃的白开水(俗称“凉白开”)为佳。剧烈运动或炎热季节及高温环境下作业者,尚应酌情增加。

2 便秘患者

清晨起床后喝1杯“凉白开”,须大口喝,吞咽动作要快一些,让水尽快地到达大肠,刺激肠蠕动而促进排便。如果小口慢饮,水流速度慢,很可能在胃里就被吸收殆尽,难以到达大肠,解决不了便秘问题,只能增加尿量。

3 肥胖者

餐后半小时喝1杯白开水。奥妙在于体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以水为介质进行的,加上消化与内分泌功能都需要水的参与,代谢产物中的毒性物质也要依靠水来消除,故进餐半小时后喝适量水可促进消化,及时排出有害物质,帮助你瘦身。

4 感冒患者

应比平时喝更多的水,宜将白开水、蔬菜汁、米汤、姜葱汤等交替饮用。目的是补足感冒发烧而消耗的水分,促使排汗与利尿,进而调节体温,加快体内细菌、病毒等迅速排泄,缓解感冒症状,促进痊愈。专家建议,患了感冒以后,还是要保持饮水量,但是不要一次大量的饮水,应间断性的喝水。一次喝一杯左右的量,不要超过300毫升,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喝,不要接连着喝,这样对肾的负担太大。同理,一天的饮水量也不要超过2000毫升。这样,既保持了对普通感冒饮水量的需求,也不会对患有下呼吸道感染的感冒有影响。

5 咳嗽时

多喝热开水。热开水能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同时增加尿量,促进有害物质迅速排泄;并能“安抚”气管与支气管黏膜的充血、水肿等病理变化,减轻咳嗽症状。

6 一病患者

喝粥。熬粥的温度要超过60℃,可产生一种糊化作用,软嫩热乎的粥入口即化,很容易消化。粥中含有大量水分,能有效地胃肠,荡涤肠胃中的有害物质并带出体外,帮助胃病康复。

7 失眠患者

睡前喝1杯热开水。人在进入梦寐状态的过程中体温逐渐下降,而良好的睡眠又需要一个温暖的环境,热开水入肚与睡前洗热水澡或用热水泡脚一样。可给人一个温暖的内外环境,弥补体温的下降而助你入梦。另外,热开水对于身体有着独特的“按摩”功效,收到轻缓、柔和、滋润的效果,如同一剂安神镇静的良药催你入睡。

8 烦躁时

增加喝水次数,多排尿,将体内因情绪烦躁而产生的过多荷尔蒙一肾上腺素及时排出体外。肾上腺素可使人紧张、痛苦,故有“痛苦荷尔蒙”之称,但此种荷尔蒙与其他毒物一样可从尿中排出体外。所以,烦躁时高频率饮水增加尿量,能减少体内的“痛苦荷尔蒙”,让大脑制造的内啡肽(使人产生,被称为“快乐荷尔蒙”)占优势,则烦躁情绪可随之缓解甚至消失。

9 运动时

运动过程中间断性、小口饮用“凉白开”。当你上健身房或在野外做了较剧烈的运动后,体温轻度上升,大量出汗,劳累与疲乏感会缠上你,“凉白开”可谓“解危济困”的“及时雨”。因为水可以调节血液和组织液的正常循环,溶解营养素,使之供给体能,散放热量,调节体温,增加耐力,劳累感遂得以消除。但要注意饮水方法,不可猛烈补水,如一口气喝上两瓶饮料等,这样会进一步增加心脏的负担,应在运动中以间断性、小口补水为好。

10 乘坐飞机时

多喝矿泉水。飞机在高空飞行中,舱内空气干燥,会使体内水分大量消耗。刊登在美国《消费者报告》上的一项数据显示,飞机每飞行1小时,人体内水分会减少0.3千克。

缺水使人容易疲劳,并产生眩晕、恶心的反应。因此,及时补充水分很重要,但并不是所有饮料都能解决这个问题。尽量不要在飞机上喝咖啡,尤其是平时不经常喝的人,会引起心跳加快,导致不适。另外,由机起飞后气压增高,压迫腹腔,喝啤酒和碳酸饮料会让人腹胀和恶心。而矿泉水中的水分子活性强、分子小,与其他饮料相比,人体吸收效率更高。除了矿泉水,绿茶也是不错的选择。

科学吃水

饮水只是“水补”的渠道之一,而食物本身也是水的“富矿”。若能多选择一些富含水分的食物,每天你将至少多获得20%的水分。因此,学会“吃”水,开发食物中的“水源”,不失为“水补”的又一条渠道。

科学吃水有3个要点:

要点1,调整烹调方式,多炖煮少煎炸。就说米、面及其他谷物等主食吧,本身就含有一定水分,所含的淀粉又具备摄取水分的特殊功能(这也是米面在烹饪过程中发生膨胀的奥妙所在),不妨施点小计:煮面条尽量多放点水,可让面条吸收高达本身重量6倍的水分;蒸米饭时多放半杯水,亦有异曲同工之效。肉类尽量不用煎炸,如各类瘦肉的含水量约在70%上下,一般的烹调方式可损失其中20%~30%的水分,煎炸损

失的水分则更多,而炖煮的烹调方式则可减少损失,保证你吃人更多的水分。

要点2,蔬菜切大块,水果整个吃。蔬菜、水果的含水量高达80%以上,按每天进食300~500克蔬菜及200-400克水果计算,仅此一项你就可摄入超过500毫升的水分,相当于1瓶矿泉水的量了。但要提醒读者,要保证这1瓶“矿泉水”不因烹调而“缩水”,最好将蔬菜切成大块,水果整个吃,如果别出心裁地制作成精致的果盘,将会使部分水分流失。另外。平时不爱吃蔬果的人,每天的喝水量也要比其他人多出l瓶左右,否则体内可能闹“旱灾”。

要点3,多喝汤。美国营养学家建议,三餐应该各喝1碗汤,尤其是不加盐或加少量盐的淡汤,如番茄汤、玉米汤等,不仅补充水分,还可以稀释正餐中过多的盐分。

科学留水

主动饮水、吃水,还要学会科学地留住水。君不见一些人水饮得多,也“吃”得不少,可机体仍出现了皮肤干燥等缺水症状,症结即在于体内的储水功能较弱,没有留住水之故。

留住水的关键是补足营养。医学研究显示,人体的储水功能主要依赖于由无机盐所构成的晶体渗透压和蛋白质所构成的胶体渗透压,故在补水的同时,还要配置合理的三餐膳食结构,多摄取含蛋白质、粘多糖、卵磷脂、维生素、矿物质丰富的食品,以增强包括皮肤在内的储水系统的实力。如体内津液严重不足时,还可在中医指导下内服中药汤剂或膏剂滋阴生津,以补津血之不足,如生地、西洋参、枫斗、天麦冬、杞子、白蜜、阿胶等。

防晒也是留住水分的重要一招。强烈的日光不仅直接灼伤皮肤,也是导致机体失水的一大元凶。具体措施有:

食物。德国科学家提倡每天食用番茄酱40克、橄榄油10克,可大大减低紫外线之害。

衣裤。如长袖衫、长裤、手套、太阳帽等有一定保护作用。就防晒效果而言,棉织面料优于化纤类;就棉织类而言,细密的优于粗织的,深色的优于浅色的,宽松的优于紧身的。

防晒霜。选择防晒指数为18、25、30的物理防晒产品即可。

避开烈日,尽量不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到户外活动,外出最好打伞。

另外,无论上健身房还是野外锻炼,以温和的锻炼方式为好,不做或少做剧烈运动,达到微汗即止,防止过强的运动导致大量出汗。

慎用利尿药。除非病情需要,不要盲目使用利尿药(如减肥等),以留住体内的水分,保持身体的水平衡。

上一篇:我以运动换健康 下一篇:不同水杯的安全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