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评论对疗养院处方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4-07 03:18:25

处方评论对疗养院处方的影响分析

不同年份该院平均每张处方药品种数分别是2.97、2.93和2.86种,均符合《处方管理办法》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的要求,稍高于广东省人民医院2.67种[2]。结合表2可见,60a以上患者就诊比例逐年增加,至2012年达66.00%,说明该院门诊患者2/3是老年人,而老年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几种疾病的特点正是该院平均处方药品数高的原因。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变化分析,该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0年点评工作开展前的27.67%逐年下降,至2012年达到18.50%,符合我国卫生部2011年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提出的低于20%的要求。该院18a以下年龄段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也从2010年点评工作前的83.33%下降至30%以内,说明抗菌药物在儿科门诊使用趋于合理。注射剂使用情况变化该院门诊注射剂使用率连续3年来均较为合理,低于杭州疗养院的12.72%[3]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的10.60%[2]。这与该院门诊患者的年龄结构相关,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多以口服用药为主。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变化该院门诊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从2010年点评工作开展前的32.66%逐年上升,至2012年达到59.68%,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59.60%[2]相当。显示该院医师对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宣教和贯彻收到较好成效,降低了群众医疗费用。

该院门诊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从2010年点评工作开展前的98.40%逐年上升,至2012年达到100%,显示经过几年的熟悉和点评促进,该院医师对药品通用名运用熟练。平均每张处方金额的变化由表1可见,2011年和2012年处方平均金额相接近,但比2010年增加了10%左右,对照表2可知,2011年和2012年60a以上患者就诊比例相接近,比2010年也是增加了10%左右,处方平均金额的增幅与老年患者的增幅有一定关系。不同职称医师处方合理率均有大幅提升,至2012年3种职称医师处方合理率均在94%以上,但在2011年初级职称医师处方合理率仅为76%,主要原因是一些年龄较大医师长期的习惯需要更多时间才能改变。不合理处方分析,不规范处方已经明显减少,至2012年此类处方出现频次已经从前2年的80%以上降为37.05%,主要缺陷是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日期。说明通过点评使此类容易避免的缺陷大辐减少,点评工作收到成效。但同时可见,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这两部分比例占了62.95%,例如有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开具了尼美舒利片,该药说明书已经作了修订,适应症中已经没有解热镇痛;有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开具了咳特灵、镇咳宁和蛇胆川贝液3种中成药,不符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4];还有诊断为牙龈炎患者开具了头孢类抗菌药物,也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5]。说明点评工作的重点已从“不规范处方”转移到“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上来,这也正是点评的核心内容以及促进合理用药的根本。

点评时发现一些曾经出现的未纳入《点评规范》的指标外,还有一些如皮试药物未在处方上注明皮试及结果判定[6],希望尽快有明确的规范指引。处方点评是事后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后要不断反馈,并逐步在处方审核调配过程中运用,方能促进合理用药这个点评的核心内涵[1]。该院门诊处方合理率的显著提升正是在每个月点评后的总结反馈中得以持续改进的,对于合理用药方面还需要有针对性地沟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向院方建议在HIS系统中嵌入PASS软件,以便在调配前的审方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跟处方医师沟通,以进一步提高处方质量和促进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叶志雄 冯柳银 张爱仪 单位:广州市番禺疗养院

上一篇:手足口病患儿心功能改变情况刍议 下一篇:脾胃湿热对治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