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风流 诗词大观

时间:2022-04-07 08:56:41

才子风流 诗词大观

平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常常要查阅各种史实资料,甚至野史传闻,作为文本教学的佐证与参考。在此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诗与词的繁盛与传承,和当时才子们的风流有关。

古诗词最早当属《诗经》,它是我国流传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但却找不到原创是哪个人,因为它流传在民间,而民间少有识字的,只以唱词来流传。汉代的乐府诗集,也主要是由教坊传唱的。乐府诗集,顾名思义,乐府为歌妓积聚之地,也是风流才子们常出没的地方,汉之前这方面的例证较少,可以为例的就是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勾走了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还有首先在教坊传唱的《长门赋》。现在发行的唐宋诗词中,唐初的几首没有作者记录的都是传唱后进行整理的,故此出现了像《菩萨蛮》中“水面上秤砣浮,直带黄河彻底枯”,整理后是“水面秤砣浮,黄河彻底枯”,这样才符合菩萨蛮的句式的词句。

下面说几个有例证的诗句,“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未行各尽殇”。这首诗是李白与朋友告别时践行酒宴上即兴所作,诗中的吴姬,就是歌姬,随写随唱,随即流传。李白留恋歌舞楼台的诗词记录倒是不多,很有豪气的“千金散尽还复来”最后也只是千金散尽,没能复来。没办法,倚仗风流才气,过了“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的日子。

唱别人的词倒不如唱自己的,中唐时一位女伶刘采春,《全唐诗》里收录了六首《曲》“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另一首是“莫做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全唐诗里把这几首当为伶人刘采春所作,因为后人收集时只知是由刘采春所唱,为此有人提出异议,并有佐证,据记载,采春与当时诸多才子甚厚,时人争相写诗交与采春歌唱,可能是误认为是采春所作。元稹就说过“采春甚能唱”,却没说采春词赋甚佳之语。

再说相反的一件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唐时王维的诗,我估计王维当时就与歌妓接触较少,不然,就不会传唱有误了。这首诗被当时的翰林大学士收录在《国秀集》里。唐时还没有活字印刷,是以手工抄录,而当时盛行草书,张旭的狂草天下第一,后人根据诗意和字形分析应是誊写有误。黄河与玉门关相距千里,玉门关看不到黄河,只能看到直上云天的黄沙,而草书中繁体“远”与“直”非常相近,“河”与“沙”相似得近乎相同,有错也难怪。如果写这首是时有歌妓在旁,立即传唱出去,怎会出现争议啊?没办法就将错就错,说是诗无答怙,不必拘泥于事实了。

综上所述,就是在传媒落后的年代里,才子的风流成性却是让诗词歌赋得以流传的最佳途径。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中学

上一篇:当好新世纪班主任 下一篇:用行动“套牢”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