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相知 第38期

时间:2022-04-07 08:24:36

有人说,音乐是打开人们感情的语言,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金钥匙,而千年前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是用一颗善感的心,去聆听了一位优秀的琵琶演奏师的乐曲。一个是用弹奏琵琶诉说心曲,一个是用聆听琵琶来感知情怀,他们因乐相遇,以乐相识,借乐相知,且让我们从琵琶女的演奏中去探询他们坎坷曲折,令人心酸的生活际遇,去领悟其心有灵犀而碰撞出的精神火花。

在这首诗歌中,正面重点描写音乐的地方有两处,集中在第2、3自然中,虽然描述的文字远远比不上后面二人互相倾诉的文字多,但笔者认为,此处的音乐描写应是本篇诗章的灵魂所在,正是因为有了它们,才使得精通音律的白居易能走进琵琶女的乐律里,去体会对方不平的心情,去感知对方的酸楚,去慨叹对方的不幸。是它们,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最敏感的地方,也激起诗人情感迸发的原点。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对这样的音乐进行深入剖析。

在这里,根据音乐的旋律特点,我们把音乐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内容为:“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在第一层次的音乐描写中,它的旋律显得低沉抑郁惆怅,我们从“掩抑”、“思”、“不得志”这些词可以感知到。而在这乐调中之所以有着这样的弦律,是因为她在音乐当中饱含深情:“未成曲调先有情”、在讲诉着“平生不得志”、在道出“心中无限事”,那么这“不得志”“无限事”又缘何而发呢?

我们知道,人是有记忆的,特别是当昔日的繁华盛景、风光无限的欢乐生活与今日处境形成巨大反差的时候,这种记忆就来得特别快,特别深,特别让人疼。此时的琵琶女孤守空船,只能与明月相伴,借琴抒怀,这种凄苦自然会使得她对往日生活有着深情回忆:成功、荣誉,醉酒欢歌曾经是她生活的全部,这怎能不让她陶醉于已往的岁月之中呢?于是第二层次的音乐曲风一改前面的低沉,而变得轻快舒畅展起来:“大弦嘈嘈如急雨,上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一节中,清浊轻重缓急交互出现,音色清脆悦耳,弦律悠扬婉转,这样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作者形象的比喻“如急雨”、“如私语”、如珠子、如莺语;叠词联绵词的运用:嘈嘈、切切等看出。可是这样的轻快舒展的尽情抒怀并没有延续下来,正可谓是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当其忆及往事,又怎不令她肝肠寸断,痛苦不能自已呢?面对人生的重大变故,“弟走从军阿姨死”,面对青春不再,容颜改变的现实“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她的人生轨迹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门前冷落鞍马稀,”迫于生计,最后只得嫁作商人妇,而商人又重利寡情,更让她备感人生凄冷。

于是有了第三层次的旋律,这里有的是幽咽,是低沉,是沉重,甚至于暂时的休止。万千幽愁暗恨,竟至于凝噎不得发,“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而暂时的休止,带来的是激越的感情迸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女此刻的心情使得她的乐律如金戈铁马,铿锵有力,刚劲急促的节奏直撼人心。因为里边饱含着对社会的强烈愤慨,对不幸生活的强烈愤懑,对不公平命运的强烈不平!于是有了如此悲愤的音乐倾诉。

听到这样的乐曲,诗人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人不仅发出深沉一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对于琵琶女来说,昔日过的是欢歌笑语、人捧人妒、尽情挥霍青春的日子,而今却沦落为飘零天涯、孤苦凄凉;对于江州司马来讲,昔日是位高权重、才誉京城、志在济世的堂堂京官,如今却是谪居僻远,无人问津,孤独凄惶。他们两人的社会背景、身份地位、所处环境都极为悬殊,可是二人的人生际遇又是如此相似。

由此看来,作者的“同是天涯沦落人”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一叹,也是这一叹,叹出了千古以来人们曾经共同拥有的一种人文情怀,以至于让多少人曾泪洒衣襟。以至于在今天还让人愀然于怀!也正是有着这样的感慨,我们就不难理解结尾诗人那失态、却又是他乡遇知音、陌路逢知已的放纵一哭了。

所以我们在欣赏这一篇文字的音乐时,虽然未能亲耳聆听到现场的精彩演奏,亲身体验到现场的悲怆气氛,可是我相信,因为有着象白居易这样的一位善于倾听也善于抒写的大家,我们同样能透过文字,进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去轻轻触碰到那两颗伤痛的心!

上一篇:关注学困生,实现教师期望 下一篇:浅淡在情境中享受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