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时间:2022-04-06 07:23:48

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并选择同期未出血肝硬化者7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以及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果:不良生活习惯、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内径增粗、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Ⅱ-Ⅲ度均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尤其是存在出血危险因素者,应及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60-02

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是肝硬化晚期患者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可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及康复,且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为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本研究收集14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未出血肝硬化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肝硬化诊断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修订,2000年)中关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患者出现黑便或者呕血者判定为上消化道出血。观察组男56例,女14例,年龄在45-76岁之间,平均为(52.3±7.4)岁。对照组男51例,女19例;年龄在49-78岁之间,平均为(53.5±7.6)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采用自制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和统计两组的年龄、性别以及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并以胃镜检查是否存在门脉高压性胃病以及消化性溃疡,并了解两组的静脉曲张程度。采用Child-Pugh标准对研究对象的肝功能进行分级(A、B、C级),并采用B超测量门静脉内径。两组均晨间取空腹外周血检查其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整个调查过程由相关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填写,并尊重和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静脉曲张Ⅱ-Ⅲ度、存在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内径增粗以及胃溃疡者的上消化道出血率显著高于未出血者(P

2.2 多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不良生活习惯、食管静脉曲张Ⅱ-Ⅲ度、存在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内径增粗、腹水、胃溃疡。详见表2。

3 讨论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的肝硬化并发症,可引发大出血,导致患者发生急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积极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预防发生消化道出血以及临床治疗肝硬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发现,食管静脉曲张Ⅱ-Ⅲ、胃溃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门静脉增粗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均是其高危因素,与相关研究报道相一致。

肝硬化属于慢性肝炎的后期阶段,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疾病。肝硬化代偿期后,患者的侧支循环开放或者存在脾脏功能亢进等症状,随着患者病程的不断延长,其病情将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并逐渐形成门静脉高压症以及肝细胞功能减退等。当患者出现食管或者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者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腹水以及肝性脑病等时,则表明患者的病情已经进入到入失代偿期。患者的肝脏血窦结构遭到破坏,其门静脉血流发生障碍,导致门脉压力升高,由于血瘀而导致门静脉内径增宽,并形成食管及胃底管曲张。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食管及胃底管的曲张程度加剧,且食管内曲张静脉的表面积扩大,致使食管狭窄,受到食物等的直接性刺激以及摩擦等,极易造成曲张静脉破裂而引发出血。此外,食管以及胃静脉的血液主要是由门静脉系统回流提供,当门静脉压力升高时,可导致食管及胃内淤血,而血管内压升高则可引起黏膜充血、缺氧或者水肿等,都可引发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如患者出现炎性浸润,则将进一步加重病变,引起黏膜溃疡或者静脉曲张等,而这些都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还发现,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也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例如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熬夜等。酒精能够抑制胃粘膜分泌前列腺素、黏液以及重碳酸盐等,并将导致胃黏膜的血流量以及通透性降低,易发生消化道出血。此外,患者的情绪波动过大,可导致体内儿茶酚胺的释放量增加,并可引起周围血管收缩,进而导致静脉血容量增加;进食过饱也可导致内脏的血液循环加快,进而引起门静脉的压力增加。此外,便秘、咳嗽等也可导致门静脉的压力增高。

总之,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众多,应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病,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如食管静脉曲张Ⅱ-Ⅲ、胃溃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门静脉增粗等,加强监测、干预及治疗,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各类危险因素的认识及重视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肝硬化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参考文献

[1] 刘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1,(32):54

[2] 白留江.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肝脏,2012,17(11):825-826

[3] 张岩,申琳.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高龄高危肝硬化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95-96

[4] 陈凤琴.预见性护理在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1):171-173

[5] 兰岚,杜金梅.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1):55,56

[6] 易霞.肝硬化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4):35-36

上一篇: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类型及发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