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眼昏花与判案

时间:2022-04-06 06:32:30

时势造英雄,“眼花”出“明星”。一起车祸三死两伤,三门峡一法官做出减轻处罚的错误判决,被媒体曝光后,为自己辩称“眼花”了。在有关部门尚未对此事彻查之前,出于关心,我想问这位法官:汝尚在岗位上,手握裁断大权,却已“老眼昏花”到如此地步,原因何在?莫不是前阵吃“工业明胶空心胶囊”吃多了?

“花不花,四十八。”祖国传统医学把老花眼称为“能远怯近症”。意思很明确:看远处清楚,火眼金睛,站楼上就能看清街上哪个妞俊哪个妞丑;还有下车进楼来敲门的人包里起码有五万,不然没那么鼓。看近处就完了,见女士的手就抓,俺还以为是茶缸把儿;见到心里膈应的文字,就看不清!为啥?俺眼花。问其有多花,要多花有多花,老子今年八十八,你能把俺咋咋咋!

按现在干部在岗年龄规定,这位法官应该在五十岁左右,尚未“退居二线”。按说正在最佳年龄段,干好了还有晋升的可能,本不该犯傻。人前人后,上级下属,尤其不该表现出老态之状,绝不能闲着没事说:俺现在是看人越看越远,尿尿越尿越近,觉越睡越少,屎越拉越多。若如此,要么是吃错了药,要么是吃多了撑糊涂了!

所以,他说他眼花,可能还是实情呢。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眼睛视万物之功能,依赖于五脏六腑的精气的濡养,而脏腑的精气均藏于肾。只有肾气足,肾精充沛,眼睛才能得到充分营养,发挥正常功能。

肾精不足,眼神难好。极有道理,有例为证。当年的乡下,社员吃饱都很难,营养根本谈不上,还养一帮孩子。人不到五十,就小老头一般。傍晚收工进屋,累得晕头晕脑,见女人撅腚烧火,烟气呛呛,心想:饭还没熟?就来火,上前拍一巴掌。那边一回头,这边心说:“坏啦,拍差啦,是儿媳妇的‘殿部’(臀)。”这手也没法往回收,反应还算快,问:“快、快端午了吧?”屋里老婆喊:“都你娘六月六啦。你还端五(午),端你个六!”

今非昔比,以当下的生活条件,又身为法官,不用吃了原告吃被告,就按正常吃,身上的营养就足够濡养双目。那缘何眼还花呢?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不注意身心调养,饥饱失度、用目过劳、悲喜无常、贪淫恣欲,就容易耗损,亏而阳炎盛,之水不能制伏于火,阴阳失调,水火不济,遂致目力减弱。这位法官,请您对号入座,看看对上了哪点,中了哪条?

其实眼睛到底花不花?哪里该花?哪里不花?不光这法官自己心里清楚,当今地球人都清楚,只是不愿意找麻烦去说去管罢了。这一次若不是“眼花”得太离奇太明显太不把受害者和民众当回事,这事一准让他眼睛一花就滑过去了。从面对错案很轻描淡写地用“眼花”来搪塞看,估计这不会是他第一次“眼花”。

当然,令人高兴的是,有关部门已在追究责任,眼花不能成为挡箭牌,只能成为笑柄。古代县衙大堂上都有大匾,浩浩天条一般沉甸甸悬在官员头上。那匾不光给百姓看,也时刻提醒着官员,你为官不正徇私枉法,小心哪天那匾掉下来砸着你。现代办公室多为单间,又有沙发,对执法者尤为不利。密室之谋,多不可见人,沙发相偎,腰软无度。若学铁面无私包文正,就该挺直腰板目不斜视保持距离,还得公断于明堂,见证于众人。

于是就想,应该向报社学习:一个大厅亮堂堂,一人一个小隔断,改稿会客全在此。那位老花眼若在这里办公,估计视力会好得多,花镜不好使,旁人还能帮你看。可若还不管事,说“这是‘口’字吗?”“不,俺看就是‘井’。”“是口。”“井!”完啦,这老哥横竖都“二”,得老年痴呆了吧?赶紧去医院,别在这添乱了。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打住打住,可别再让祖国传统医学着急了):对这种老花眼,华佗、李时珍都治不了,另请高明吧……

【原载2012年5月18日《今 晚报·今晚副刊》】

题图∕ 眼花∕朱慧卿

上一篇:大学“生产”大师而非大款 下一篇:像约瑟夫一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