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突发事件应对法个人感悟

时间:2022-04-06 04:53:02

对突发事件应对法个人感悟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危害性、紧迫性和不确定性四个特征。当前我国处于高风险时期,灾害的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害严重。如今年年初的冰雪灾害和五月的汶川大地震,给我国人民在生产、生活上带来严重影响

从这几年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实践来看,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层政府面临危机时,预警和预控能力较弱,损失往往较严重;二是公众缺乏危机方面的教育,遇到危机时往往不知所措,更谈不上主动参与危机处置。在忧患意识培养方面,应让全体公民意识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严峻考验。在互助意识培养方面,要让全体公民意识到,突发事件作为一种质的突变,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破坏性,往往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博爱意识培养方面,要让全体公民意识到,民间的互助互济是一种博爱精神的体现。应对各类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结合国情,建立充分的防灾公众安全文化教育体制至关重要。具体而言,一是应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进行宣传、教育,二是可以通过培训机构或办夜校等形式进行普及,三是进行灾害模拟和救灾演习。

经贸局是工业经济的综合协调部门,担负着引导工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重要职能,在能源节约、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存在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和工作空间。学习实践《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容之一,是全面完成经贸工作任务的客观要求,认真学习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必将有力促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推进工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这次在线培训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的重要性和学习这个法律的必要性。危机意识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此外,危机救助行为的形成,还应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规范,通过规范公民的行为,逐步地使之内化为价值观,最后与教育感化相辅相成,使公民形成牢固的危机意识。我们相信,通过贯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经贸系统领导干部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和能力将会更加增强,有关应急机制将会应运而生,应对突发事件工作将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将会更好地服务于工业经济的跨越式科学发展。我们要积极参与其中,作出应有贡献。

上一篇:安监局非煤矿山工作情况小结 下一篇:学校校本培训及教研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