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的董桥真会“抄”

时间:2022-04-06 04:40:39

【前言】精明的董桥真会“抄”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董桥自小读国文,学诗词,浸润书香,深受中华文化之哺育,其也自喻是“文化遗民”,对文化遗产情有独钟。在他的散文中,各种掌故和典籍随处可见。从先秦诸子散文到汉魏六朝散文,从汉代纪传体散文唐宋家散文,董桥早已烂熟于胸。阅读董桥散文,仿佛能欣赏这样一幅图画...

摘 要: 董桥通过“挪用文化遗产,穿插洋文,给生活加点盐”等方式,使作品具有“品位、绅士、小资”的时尚元素,故而风行一时。

关键词: 董桥 散文 时尚元素

董桥何许人也?笔者孤陋寡闻,了解不多,查资料才算知晓,董桥乃香港散文家,原籍福建晋江,生于一九四二年,曾任《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现任《苹果日报》社长。同时了解到,海外的柳苏先生强烈要求读者“你一定要看董桥”,大陆的陈子善先生也辛辛苦苦为董桥忙活,出了一本《你一定要看董桥》的评论集,统一各路评论者的步伐,众人齐感叹华人堆出了一位“盖世奇才”,溢美之词无以复加。

据评论称,董桥是一位风靡港台而为大陆所熟悉的散文家。笔者真是庸才,对这样的名人居然不知。幸亏笔者有“见高人不能交臂失之”的癖好,为“亲密接触”名人董桥,笔者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手不释卷、认真读了两本董先生的大作,历时半月有余。真是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古人黄庭坚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近人梁启超也认为,会“抄”亦可谓创作。现在想来,董桥先生是实践这一名言的典范,不愧为散文大家,应用“抄”的技术直追金大侠的盖世绝功。依笔者拙识,董先生高超的写作方法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笔者斗胆,愿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

一、挪用文化遗产——品位

董桥自小读国文,学诗词,浸润书香,深受中华文化之哺育,其也自喻是“文化遗民”,对文化遗产情有独钟。在他的散文中,各种掌故和典籍随处可见。从先秦诸子散文到汉魏六朝散文,从汉代纪传体散文唐宋家散文,董桥早已烂熟于胸。阅读董桥散文,仿佛能欣赏这样一幅图画:董先生稳坐在藤椅上,面前一张桌,桌上一把羽扇,扇旁一杯香茗。董先生随手在文化堆里抓一些东西出来,于是读者眼前就一亮,惊呼尖叫,仿佛嗅到了诗经的雅韵,古文的静空与含蓄。董先生就是用这种方式反复熟练地操作,给不怎么高明的董氏散文平添了一件旗袍,于是大放光彩。

随便举个例子。董先生在《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一文中,用五百多字的篇幅回述红楼梦中的情节,且语言极其接近模仿,洋洋洒洒。全文总共三段,字数也不愈千。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董先生在行文方面是多么经济,可谓又好又省。

其实,董先生的聪明是有源头的。资料显示,董桥小时候从师学《博物要览》,书中描写各种珠玉犀象,可珍可玩的雅品,每则仅三言两语,言简意赅。董桥反复诵读,默记于心,并效仿用简洁的笔墨描摹眼前的景物,以至作文从不啰唆累赘。及至今日,董桥应用中外典故,信手拈来,调和即可成文,既得学者之趣,又有诗人之风,并能引得读者的赞叹。再加上董桥先生一向痴迷于断裂扇面、古画竹雕、藏书票等五花八门的文玩,在写作当中随便带上几样,给文章增辉不少。

董桥的聪明还表现在他清醒地看到了国人忙碌的身影,无暇顾及对传统文化的吸收或者不愿靠遗产过日子,于是自己略施小计,在厚重的遗产里寻章摘句,顷刻就把读者给征服了。董桥作为不在大陆生长和生活的作家,有的是暇日运用自己所学之国文,脱颖而出。相反,若是大陆某位作家胆敢如董桥一样为文,不被骂才怪。如此说来,董桥“抄”不被抓实乃幸运之至。

二、穿插一些洋文——“绅士”

如今作家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作家要在作家群里崭露头角,不加点新鲜的事物是不行的。董桥认识到了这一点也有资本把这一方面做好。

董桥有较长一段时间旅居英伦,精读西方文化典籍,还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可谓学识丰赡,博闻强识。董桥为了发挥这一长处,在其文字里顺带抄上一把洋文,挺有绅士风度。这种新体散文给人的味道总是怪怪的,吃不腻。吃不腻就会有人一直吃,于是就有评论者眼疾手快,说这是“兼收并蓄,合璧交融”,又拔高说这“既体现了中国文人的雅趣与智慧,又不乏英国绅士般的风趣和幽默”,一时董桥成了架接在东西文化之间的桥梁,成了文化使者。

董桥的绅士风度在散文怎样表现的呢?很简单,“抄”,文言一点说“引用”。

且看他在《两般彩笔,一样风情》中的一段话:“张大千练成一手工笔画的细活才脱胎泼墨。这正是毕加索说的‘There is no abstract art.You must always start with something.Afterwards you can remove all traces of reality’。”再看散文《英伦日志半叶》:“正午苦热,在Coconut Grove用膳后,即往另一家画廊取昨日购下之小画二幅,皆Stephen Whittle之《英国乡居小品》上彩蚀刻组画,清淡细致,予人宁静之美感。二时回旅次午寝半小时,精神转佳,漫步至Shaftesbury Avenue戏院看E.M.Forster小说A Room with a View改编之影片……”

短短的千字文里赫然出现如此之多的洋符号,没一点外语水平怎么理解得了?阅读董桥散文,你总能发现很多类似上面所列举的句子章法,比《围城》里某某人的诗歌中涌现的外文还要多。董桥这样抄几把,从整体上给人一种洋味,让读者读着舒服,品着新鲜。看这样的作品,读者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如沐春风,以为自己很洋气。如今的社会是人人都爱赶时尚的社会,阅读董桥能有这种奇效,谁不愿意效仿?

三、给生活加点盐——小资

小资已经成为一种时髦,如今服饰要赶潮流,化装要追时尚,写作要求小资。在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那种长篇大论的传统文字愈来愈没有市场。相反,一种感悟性的小品文却蔚然成风,董先生就是一位很好的实践者。为了追赶这种时尚,他小心翼翼地做文章,并不失时机地在文字里加一些佐料,于是一篇文字就像泡面一样色、香、味俱全了。

阅读董桥的散文《李嘉诚先生不骂娘》、《最要紧的是有种》、《中年是下午茶》等篇章,你总能感觉作者说什么都说到了你心里。且看董桥是如何加佐料把握你的思维的?

首先用特别的题目和出奇的比喻吸引读者的眼球,这样就会勾起读者的猎奇心,促使他们沿着你的思路一路走下去。其次要发挥个人的文字功底优势,在文中尽可能多地“抄”一些能足够吸引读者思古念今的事物,比如茶、咖啡、三两个人们都熟悉但叫不出的文化名人,等等,这样就让读者参与到了自己的行文中。最后,“抄”一句很简单很精炼最好是发人深省而大家都能理解的话收尾,使人回味无穷。这样一篇言不过千的文字,既不会累得读者头皮发麻还没找着主题,又能像聊天一样和读者很好地探讨,更照顾了读者的阅读水平,给足了读者面子。这样的作品谁不愿意读呢?

笔者把《中年是下午茶》中的一段话抄录给大家,共同分享董文的技巧:“中年最是尴尬。天没亮就睡不着的年龄,只会感慨不会感动的年龄,只有哀愁没有愤怒的年龄。中年是吻女人额头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龄。中年是杂念越想越长,文章越写越短的年龄。中年是一次毫无期待心情的约会……总之,中年这顿下午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的下午……中年是看不厌台静农的字看不上毕加索的画的年龄:山郭春声听夜潮,片帆天际白云遥;东风未绿秦淮柳,残雪江山是六朝。”

笔者不是著名评论家,说话没什么分量,但作为一个读者,心里有什么话还是要说的。每一个作家刚开始的时候都很有个性,只是后来经历多了就被磨为鹅卵石了。董桥也未能免流俗,但董桥自己还是很得意于他的文字,并写过两篇散文谈写作体会,一篇叫《锻句炼字是礼貌》,另一篇叫《文字是肉做的》——这名字听起来让人感觉麻麻的。董桥自己交代:“我扎扎实实用功了几十年,我正正直直生活了几十年,我计计较较衡量了每一个字,我没有辜负签上我的名字的每一篇文字。”

也许他认为自己说得很对吧,他有这个权利这样说。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2JGA196。

上一篇:基于语料库的赛珍珠小说作品《大地》的检索分... 下一篇:上/下动词性组合不对称性的认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