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初中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04-06 11:34:45

朝鲜族初中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的调查工具为改编邱绍姬的《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调查问卷》,对279名延吉市三中的朝鲜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所得主要结论为:1.不同性别学生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差异不显著;2.汉语考试成绩与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运用之间有显著相关。

[关键词]朝鲜族 初中生 汉语词汇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51-01

导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对汉语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国内外对语言学习的研究多集中在词汇学习策略方面。1966年,Caron发表《外语学习中的推理方法》标志着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开始。我国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如黄小华(1985)、桂诗春(1988)、刘润清(1990,1993)等人的论著都涉及到学习策略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在国外学习策略理论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学习策略的研究。

目前,我国的语言学习策略更多地集中于第二外语,特别是英语的学习上,相关的研究不断丰富,但针对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少之又少。郭丽萍(2006)结合自己多年的汉语教学实践,就训练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汉语学习策略的问题进行了较早的积极探索。李智涛(2008)运用学习策略量表对维吾尔族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说明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策略选择的原因。李新惠(2008)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汉语程度的大学预科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特点及其异同。胡艳明(2008)采取问卷调查法,辅以个别访谈法,对少数民族小学双语培训教师进行了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培训策略。然而,国内针对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词汇策略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是根据福建师范大学邱绍姬硕士论文中翻译的《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调查问卷》改编而成。调查对象为延吉市三中的朝鲜族初中生279人,其中男生132人,女生147人。数据使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分析。

二、结果

(一)性别对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

结果显示,词汇学习策略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汉语成绩与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

三、分析与讨论

(一)性别与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差异分析

性别在词汇学习策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王恩国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男、女生间学习策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余欣欣的研究指出,初中男、女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差异不显著等。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初中生在运用策略时多运用教师教授的策略,因此造成差异不显著。

(二)汉语成绩与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这与国内外的很多研究结果相一致。如在王恩国的研究结果中,学生学习成绩除与阅读策略相关不显著外,与其他各分量表、总量表均有显著相关。在庄文婷的研究结果中,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浅表策略与学习成绩有显著负相关,深加工策略与学习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中,汉语词汇学习策略除与社会情感策略无显著相关外,与其他总量表均有相关。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汉语词汇学习策略,这说明,词汇策略的使用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们也能认识到有效运用汉语词汇学习策略对提高汉语成绩是有帮助的。在学习语言时,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忽略了策略的使用,认为机械的记忆效率更高。然而实际上,采用更加精细的加工有助于记忆,而且保持的时间更久远、更牢固。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习策略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汉语考试成绩与学习策略的运用有显著相关。

(二)建议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问题应当引起国内应用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关注。朝鲜族的母语是朝鲜语,它与汉语的语法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会给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带来一定的阻碍。朝鲜族与汉族的关系日益密切,交往更加频繁,这为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大环境。因此,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有效运用学习策略是高效掌握汉语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安美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汉双语语码转换的一些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09.

[2]何世平.中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3]金花子.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动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

[4]王颖,张林,鲁兵.初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特点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6).

[5]王恩国,阴国恩,吕勇.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3).

[6]余欣欣.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的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37(1):61-65.

[7]张林,张向葵.中学生学习策略的结构与使用特点[J].心理科学,2006,29(1):101-102.

上一篇:简谈如何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管理能力 下一篇:论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