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材的三个维度

时间:2022-04-06 03:01:10

研读教材的三个维度

全国各地的教材版本很多,但使用教材的老师们往往会发出同一种抱怨:自己使用的教材太难教,内容多,难度大,配套资源不足……老师们常常羡慕着其他版本的教材,也许,隔山看景才是最美的!老师们也常常盼望着新教材的出现,可能,新鲜的才是最富有营养的!其实,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都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而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按照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科学地使用教材,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如何才能用好教材?我认为,教师对教材的多角度研读十分重要。

一、从编者的角度研读教材

教师在使用一套新教材时,应站在编者的角度钻研全套教材,努力理解和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教学思想和设计精神,既要认真钻研、理解教材所承载的内容、重点难点、文化内涵和知识体系,还要认真分析、理解其设计意图和活动策略及其对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充分把握教材的特点,才能使之在我们的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

在备课时,首先浏览、通读全套教材,了解全套教材的编写目的、编写思路、内容选材、编排形式等。在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特点,思考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实施目标的途径。这样做可以避免我们从某一单元或某一课入手备课时对教材的理解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从单元入手,整体设计。我们的教材是以“话题—情景—结构—功能”的体系编写的,各单元基本都是围绕某一话题展开听、说、读、写训练的。这样的体系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课堂的实际操作,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但是,我们如果拘泥于教材的体系,必然使教学程式化、刻板化。因此,在新单元备课时,教师应首先通读整个单元内容,对单元内容胸有成竹;再从单元入手,灵活编排,整体设计教学内容,更好地实现各单元的教学目标。

二、从学生的角度研读教材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要素和学生的需要要素之间,语言要素应为学生的需要要素服务。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在钻研教材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活”的载体而不是“死”的知识,不可一味地、机械地“照本宣科”,而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利用教材的语言材料,参考教材中已有的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再设计。如果教材已有的活动设计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好台阶,让他们拾级而上,逐步达标;如果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的再设计应适当加大难度,给学生以提高和发展的空间。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增补人际交往之所需,删减远离生活之场景,改换紧贴学生之活动。

三、从教师的角度研读教材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一种再创造。如果说,教材的编写者是教材的一次创作者的话,那么,教师就是教材的二次创作者。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新思想,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挑战。在钻研教材时,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活化教材,体现教学创新和个性化,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学会鲜活的语言。

我们在钻研教材时,应避免将眼光单纯停留在对词、句的传授上,应多从交际的角度去思考,在知识渗透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景和氛围,将教材使用交际化。让学生置身于听、说交际的舞台,将语言的学得与习得有机结合,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加以运用,提高交际的能力。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借力”,即在用好自己手中教材的同时,参考其他版本的教材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扩大视野,丰富教学资源,又有利于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材料,对同一话题的语言材料进行整合,就同一话题材料进行多方位的语言输入,组织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更大的拓展空间,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下一篇:诗教进课堂:教小学生学写“新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