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感于物 此时无声胜有声

时间:2022-04-06 12:53:28

[摘要]内心听觉是内心进行音乐活动的一种心理过程。只有在内心听觉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将外部所听到的音响转化成心理意义上的音乐,真正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在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建立音乐感知、记忆与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 内心听觉 感知能力 记忆能力 想象能力

一、感知能力――为有源头活水来

感知是艺术创作和审美的前提,建立音乐感知能力是为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提高提供丰富的材料基础。下面以内心节奏感和内心旋律感的教学为例,谈谈音乐感知能力的建立。

(一)内心节奏感

内心的节奏感是人对感知过的节奏所形成的潜在的经验性的律动倾向性心理反应,包括对节奏的感知、记忆及其各种组合模式在大脑中形成的内在心理意象。音的声音长短和强弱的感知是形成内心节奏感的基础。人对节奏的感知与体验注入了个人的感知经验,才构成音乐的内心节奏感。良好的节奏感的基础是稳定、均匀的律动,而稳定均匀的律动是从稳定的恒拍开始的。通过有规律的节拍连续,使学生体验、感受稳定的拍子,从而为良好的内心节奏感培养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选用一些两种或两种以上多声部节奏,可以进一步强化内心听觉的节奏感。

(二)内心旋律感

在诸多要素中,“旋律”是“核心要素”之一,是人类情感最为集中的体现,是通向内心听觉的重要线索。让学生读懂旋律,就等于把握了音乐的脉搏。“旋律”的感知分为四个方面进行:

(1)了解旋律最基本的要素(节奏、音高),会画旋律线;

(2)微观分析旋律进行的方式(极进、跳进、同音反复、摸进);

(3)宏观分析旋律的走向(上行、下行、平行);

(4)学习划分乐句,能够辨析旋律的相同与不同。

如:《时间像小马车》这首歌曲具有非常清晰而又规整的节奏旋律特征,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旋律感知能力后,通过演唱、分析,他们能很快发现其中的奥秘:“这里用了模进。”“这句是先下行后上行。”“这两句旋律不同,但节奏是相同的。”……

有了这些基本的感知能力,就可以顺利地同步发展学生的编创能力,比如教师给上句,学生编下句,要求用“上行模进”:

(师)1 12 3 1 l 2 2 l

(生)2 23 4 2 l 3 3 l

……

二、记忆能力――沉舟侧畔千帆过

音乐记忆能力是内心听觉发展的重中之重。记忆能力培养是指将外部获得的音乐印象长时间保存在意识中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音乐记忆力愈好,内心音乐听觉积累愈多,对音乐作品领会愈深刻。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特点,音乐记忆能力的培养可以从背唱积累、预听判断、记忆搜索等几方面入手。

(一)背唱积累

音肥鞘奔涞囊帐酰音乐记忆力也是由积累和升华经验而获得的。为达到一定的音乐经验积累,背唱是儿童音乐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背唱练习,由于不看乐谱,可以让精神全集中在思考上,更好地理解材料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既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巩固了内心听觉,同时还发展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1.动作记忆――充分运用柯尔文手势。

柯尔文手势是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和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中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在手势的高低变换中把音符的动态过程展现出来。柯尔文手势使用可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看手势默唱。(2)看手势轻声演唱。(3)看手势跟琴默唱。(4)看手势无伴奏演唱。在这类训练中加入柯尔文手势,使学生能主观地感知声音的动态变化,提高视唱的准确性。

2.视觉记忆――充分使用图谱。

图形谱类型丰富,有表现旋律走向、节奏长短变化的图谱;有表现音型、曲式结构、乐句等特点的图谱,线条更是丰富多彩。这些图谱都形象地展示了音乐的审美要素――音高、节奏等,依据歌曲的旋律走向、音的高低、时值的长短进行设计,更易于学生掌握歌曲,帮助学生记忆音乐,也为以后的识谱学习做好铺垫。

如:《美丽的黄昏》

让学生们看《美丽的黄昏》的图表(先不要显现歌曲名字,以便让他们回想出来)。唱出“长、长、长、短、长”并拍出节奏型,学生很快就认出这首歌来。

(二)预听判断

音乐的预听判断能力是指学生在聆听音乐之后,凭借脑海中留存的印象,及时进行音乐的音高、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进行判断,获得准确的音乐内容,从而强化相关的音乐记忆。这种音乐训练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内心听觉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对培养学生内心听觉能力、准确把握音乐有很大帮助。如在歌唱中,可以采取轮流接唱(默唱)与出声唱交替进行。

(三)记忆搜索

音乐记忆搜索即在学生熟知积累了一定量的音乐旋律或作品素材条件下,为加强对某一音乐表现要素的感知,在记忆中搜索相同或相似音乐片段或歌曲,属于高层次的音乐记忆范畴。如对节奏的记忆搜索:首先,出示节奏型:“XXX | XXXX|”。其次,按照歌曲《其多列》旋律进行顺序排列以上节奏型,分析歌曲结构中的重复、变化、再现。然后,要求学生背诵这个节奏片段XX X | XX X| XX XX|XX X|,在我们所学过的歌曲中找一找类似或相同的节奏,如《跳绳》。

这种方法不但强化了这类节奏的音乐记忆,更让学生在二声部中发展了他们的节奏能力,锻炼了学生多声部读谱能力和不同节奏的协调能力。

三、想象能力――此时无声胜有声

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离不开音乐想象力,而音乐想象力的概括性、准确性和深刻性往往取决于一个人音乐经验的积累和音乐记忆的多少。想象是音乐思维的生命力。有了想象,在音乐中可以使情感体验扩大其能量,真正“听”到音乐,使人沉浸在创造性的构思世界里。如果说感知是评判内心音乐听觉形成容易与否的关键,那么音乐想象则是评判内心音乐听觉发达与否的标志之一,能为内心音乐听觉能力提供动力的翅膀。因此应让学生充分利用想象,最大限度地领略作品的美感,通过联觉想象把所创造的事物形象化,真正地进入到自己所描绘的境界中去。

上一篇:推敲文本,把握有“度” 下一篇:如何使翻转课堂的互动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