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璇回忆录:独家披露重大外交事件决策幕后

时间:2022-04-06 12:51:11

建国以来10位外长,唐家璇是第8位。在他之前是钱其琛,冷战结束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奠定了多元外交的大势,并一手创建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他之后是李肇星,履历辉煌,基层经验、总部任职、大国派驻一应俱全,公开场合十分活跃,走平民化路线,给外交部加了不少印象分。

不论比前比后,唐家璇都是低调的一届外长。性格上四平八稳,难有显山露水的时候,作风内敛阴柔,仕途也是按部就班、波澜不惊,在外界的眼里,他更像一位老练的政治家,而少外交官之风采。不过2005年11月在釜山面对记者提问中美会否讨论人权问题时,唐的话倒是让西方人印象深刻:“中国的人权是最好的!美国的人权不怎么样!”

唐家璇自1998年至2003年担任外交部长,此后调任主管外交事务的国务委员,直至2008年3月正式退休。虽然个人行事作风不惹人关注,但在其任内,中日、中美关系都经历了大起大落,如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小泉连续参拜靖国神社等。此外,中俄黑瞎子岛谈判也是其在任期间的重要外交成果。

本来自退休之后淡出公众视线已久,但近日唐家璇再度进入媒体视野,原因是他在12月初出版了名为《劲雨煦风》的回忆录,书中披露了任内一些重大外交事件的幕后决策及斡旋过程。这本书和《朱F基答记者问》、《袁伟民与体坛风云》等一起,形成了今年中共(前)高官出书的浪潮。

按照唐家璇本人的解释,“国际形势劲雨催程,中国外交煦风拂面”,是他试图对10年间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的一个概括。《劲雨煦风》并非以编年体形式自述,而是由唐家璇本人选定11个专题,试图勾勒出1998~2008十年间中国外交的脉络。由于外交人员的惯例是个人不留文字性记录,所以在唐亲身回忆的基础上引用了大量内部文献,有些资料据称还未解密,系“首次披露”。

飞往贝尔格莱德之前,有人写好了遗书

1999年5月8日凌晨,睡梦中的唐家璇被电话铃声惊醒,午夜和凌晨时分来的电话往往不同寻常,这次则是北约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的消息。馆舍遭到破坏,人员伤亡严重,由于与前方联系中断,详情尚不清楚。而就在4月份,使馆还组织了华侨华人、留学生、公司人员等211人,从南联盟安全撤至罗马尼亚境内。

唐家璇连忙赶往办公室,并开会决定成立三个工作组。当天上午,他们便准备了一份尽可能详细的材料送往中南海,同时拟就了一,份政府声明稿。高层当即决定发表这份政府声明,并派遣专机和专门小组前往贝尔格莱德。在唐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碰上。他回忆道,彼时的国家主席叮嘱他,

“一定要确保专机以及机上人员绝对安全”。

对唐家璇来说,在北约空袭仍在进行的情况下,派谁去战火纷飞的贝尔格莱德,是在从中南海返回外交部路上思考的最为难的问题。经过和副部长杨文昌商量,他决定派纪委书记王国章带队前往。在出发前,唐要求驻美使馆和驻比利时使馆向北约交涉,必须要求北约书面保证中方专机在南斯拉夫的绝对安全,并停止轰炸伤员所在的南联盟医院。亲自前往机场送行的唐家璇后来才了解到,专机上的有些人在出发前写好了遗书。

8日下午,应中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公开会议。会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宣读了中国政府的声明,并表示中方要求安理会主席立即向新闻界发表谈话,立即召开安理会正式会议。而美英两国则强调情况并不明朗,反对主席发表新闻谈话。但在中方力争下,主席最终裁定安理会有权自行决定议事方式,可以在此特殊情况下向新闻界发表谈话。

14日,在安理会正式会议前的多轮磋商中,中方要求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谴责北约。美、英等北约国家则不同意中方声明稿中关于“谴责北约违反国际法”等字句,并打算加上“误炸”的内容。在中方反对下,“误炸”未被写入。这一日,安理会还打破惯例,在正式会议开始前,为中方牺牲人员集体默哀。

在使馆被炸之后,驻美大使李肇星在13日前往白宫见克林顿,还专门带上了使馆吊唁簿。6月16日,曾经陪同基辛格访华、获得美国外交界最高荣誉“职业大使”头衔的皮克林作为克林顿特使来华,但在会见中,这样老练的外交官总是拿着准备好的讲稿照本宣科,生怕临场发挥出现任何纰漏。

一成不变的“误炸”说法让唐家璇很不满意,他代表高层持续向美国施压。但直到2000年4月8日,皮克林在华盛顿向李肇星通报美方调查结果时,仍然只承认使用了不合适的目标定位方法,同时希望通过尽早兑现对中方的死难者和财产损失赔偿,来就此了结轰炸事件。

关于南海撞机道歉信,美方六易其稿

2001年4月1日,法国尼斯,阳光灿烂,正在机场贵宾室享受闲适时光的唐家璇看见驻法大使吴建民匆匆跨进门来。那天早上,中美军机南海相撞,中方飞机坠毁,飞行员下落不明,国内正研究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贵宾室里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4月2日下午,唐家璇在与法总统希拉克会见后,走出爱丽舍宫,不少记者就拥上来询问他对于中美撞机事件的看法。他说:“是美国的飞机撞了中国的飞机,而不是中国的飞机撞了美国的飞机。撞机事件的责任完全在美方。”

撞机事件发生后6小时,美军太平洋总部在网站上就发表了简短声明,要求中国政府保持飞机完整、保证人员安全、为人和飞机返美提供有利条件,而对中方飞机坠毁、人员失踪只字未提。事件发生后两天内,美方措辞依然强硬,布什连续发表谈话称,美国“已经给中国足够时间来做正确的事,现在是让美机人员回家和归还美机的时候了”。同时,美国海军派出三艘驱逐舰在海南岛附近游弋。

在中方针锋相对发表强硬看法后,唐家璇召见了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在部长助理周文重已与其两次见面后,唐和普理赫都省去了常见的开头寒暄段落,落座即直奔主题。唐代表中方提出了四个看法:一,美方负全责;二,事件发生后美方的态度中方很不满意;三,要想中方放人美方必须道歉;四,美方应停止在中国沿海侦察活动。

在中国方面从高层到民众激烈的抗议之后,美方态度有所松动。4月4日,国务卿鲍威尔对中国飞行员失踪表示“遗憾”:次日,小布什在公开场合表示,不应让此事影响中美关系。从4月5日到10日,周文重和普理赫进行了11轮谈判,最多的时候一天谈了3次。 2006年10月20日,因朝鲜核危机问题,唐家璇与美国国务卿赖斯会晤。

虽然高层彼此有所松动,但美国国内民众情绪并未缓和。据中国驻美使馆当时的报告,不断接到恐吓电话,一些人还到使馆面前游行示威,白天可以看到路旁的树干上飘着黄丝带,到了傍晚则有人在使馆附近举着蜡烛守夜祈祷。对此,驻美大使杨洁篪主动接受了CNN采访,对美国内舆论产生了影响,民调显示支持美政府道歉者比此前大幅增加,有的美机组人员家属表示,如果美方道歉能让亲人回家,那么他们支持向中方道歉。

4月5日晚,普理赫递交了以他自己名义写给唐家璇的信,这是美方的第一稿道歉信,但由于缺乏诚意,第二天上午,美方递交了第二稿。在这一稿中,美国政府称无法对此“事故”道歉,这再次让中国人觉得“扭扭捏捏”,不够痛快。于是当天中午,正在智利访问的表态,再次向美方施压。

6日晚,美方递交第三稿,并称这次经过小布什批准,不能再修改。但中方不依不饶,在7日上午再次要求美方修改:如不按照条件修改,中方绝不接受。美方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只好提交第四稿,接受了必须道歉的要求,但有意思的是,他们又给中方提出了条件:应允许在不迟于5月7日前将美机运离中国。

在4月8日周文重代表中方再一次交涉后,美方去掉了附加条件,并加重语气,相关表述都改用“very sorry”的措辞,中方对这一稿基本满意。于是,在进行了一些细微的修改以后,第六稿道歉信出炉,这也是美方的最终版本道歉信,在4月11日由普理赫代表美国政府正式递交,唐家璇代表中国政府接受道歉。

4月12日,中方在海口美兰机场移交了美机上的24名人员,此时距复活节还有两天,据唐家璇透露,这个节日之前的时间段选择,也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美方部分人员回国后抱怨说受到了严格监控和长时间审讯,被当成“人质”扣押,对此唐家璇认为,这些人“弄错了自己的身份”,中方完全有权对他们进行“必要管束”,也完全有权要求他们配合调查取证。

黑瞎子岛历史悬案如何得以解决

长达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上,黑瞎子岛是最后一块树起双方界碑的土地。辛亥革命后,它被纳入俄国版图。1929年,前苏联击溃东北军,占领了黑瞎子岛。此后这个面积约335平方公里的小岛就一直处于前苏联及俄罗斯的控制下,被视作远东地区最大城市哈巴罗夫斯克的天然门户。岛上修了公路和许多房子,被称作“哈巴罗夫斯克的郊区”。

1964年的第一次黑瞎子岛边界谈判,由于中苏关系公开恶化,不具备任何达成结果的条件。1969年开始持续10年的第二次谈判,也因为气氛太紧张而没有达成什么实质性成果,更何况,在谈判开始前爆发了中苏珍宝岛武装冲突。第三次边界谈判,始于1987年2月,中国的对手一开始是苏联,后来换成了俄罗斯。大部分边界得以划定,只留下了黑瞎子岛。

1999年底,俄方在黑瞎子岛南端乌苏里江岸边甚至修建了一所高达28.5米的深红色东正教教堂。哈巴罗夫斯克市进一步加大了对黑瞎子岛的开发力度,中方为此多次进行交涉无果。实际上,令黑瞎子岛问题迎来解决契机的,是2000年3月,普京就任俄罗斯总统。同年7月,普京应邀来访,外交部提出,由与普京在小范围内讨论黑瞎子岛问题,从而从最高层推动边界谈判的突破。

普京的态度很干脆:中俄尚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应该尽快得到解决。2001年4月,唐家璇应邀访俄,在克里姆林宫,普京提到,希望在那年7月访俄前,双方能就剩余边界问题解决方案达成一致。俄外交部也随之向中国发出种种信号,认为双方应该换个思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黑瞎子岛“要么全归俄罗斯,要么全归中国”。2001年9月,俄外长伊万诺夫在莫斯科接待了唐家璇,双方协商高度保密,边界谈判进入实质阶段。

在一轮接一轮的专家组磋商过程中,也出现过明显的倒退。2002年3月的某一次谈判中,俄方不仅收回之前提出的方案,转而强调黑瞎子岛实际上长期处于俄方控制之下,还说,俄方不可能为解决剩余边界问题而不计代价,如果一时解决不了,就“索性放在那里好了”。

后来,俄罗斯副外长洛休科夫再次来北京进行磋商时,并没有提出新的方案,只是为俄方立场后退做了一番“解释”,说是俄外交部面临“国内其他部门和地方的压力”。为了取得主动,不让黑瞎子岛问题遥遥无期地拖下去,中方主动提出了一个新方案,即“大体平分”。不久,俄方又回到了谈判桌上来。

2003年2月27日,伊万诺夫来华。其主要活动内容,就是与即将卸任的唐家璇共同签署《中俄两国外交部长关于彻底解决两国剩余边界问题的备忘录》。三个月后,访问俄罗斯,与普京又签署了一份《备忘录》。2004年10月14日,李肇星接过唐家璇的班,与俄外长拉夫罗夫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至此,中俄边界线全部划定,不留空白。

顽固的小泉:打个招呼,照样参拜 2001年4月2日,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巴黎爱丽舍宫会见中国外交部长唐家璇。

虽然唐家璇在复旦学了3年英语,但此后的4年是作为外交部的代培生,在北大东语系日语专业度过,毕业后也顺理成章地从事涉日事务。从1978年起他即前往中国驻日使馆,从二秘、一秘做起,直到公使衔参赞、公使。1991年,他得以提拔为外交部部长助理,进入决策层。关于唐家璇为什么会获得新任的中共高层赏识从而成为外交部实权人物,有若干说法。其中之一是1991年中国北方连续发现抗战时期日军遗留生化武器戕害平民,唐在这个问题以及一本有争议的历史教科书问题上,向日本做出强硬交涉颇得民心。

钱其琛的新闻司曾经走出了沈国放和李肇星这样的实权派,但在钱卸任之后,亚洲司力量逐渐增长,后来的实权人物如武大伟、等,都是亚洲司出身。中日关系落入低谷,与中国外交总体上的对日强硬是主要原因;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从2001年4月到2006年9月,小泉纯一郎担任日本首相5年间,坚持每年参拜一次靖国神社。

在中方各种渠道的压力之下,当时的日本外相、前首相田中角荣之女田中真纪子曾公开表示反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但小泉曾经在国会上说,遇事不顺时他就会对自己说,“体会一下特攻队员的那种心情吧”,而靖国神社是他表述这种情结的重要场所。对小泉而言,靖国神社的参拜承诺是他对日本国民必须有所交代的一部分。

2001年8月上旬,小泉曾派代表密访北京,与中方探讨靖国神社问题,唐家璇予以接见。在这次会谈中,该代表称小泉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不在“8・15”战败纪念日当天参拜,但打算在之后的某一天以私人身份参拜,并在参拜后现场发表“首相谈话”,阐述日本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这当即遭到唐家璇的反对,唐再次完整阐明中方立场,要求小泉放弃参拜。

但8月13日中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要求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紧急通电话,这让唐觉得“要出问题”。果然,在罗列了一系列理由之后,福田告诉王,小泉已决定当日下午以私人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之所以不能推迟参拜,是不愿刺激到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会对中日关系不利。中方的劝阻对小泉参拜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同年9月,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向中国政府通报了小泉访华的设想,并提出小泉来华后可以去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悼念死难者,公开做出反省侵略的姿态。中方表示同意,但要求小泉在北京下飞机后要先去卢沟桥,参观完后再去钓鱼台。

2003年1月14日中午,福田给武大伟打电话,告称小泉将于当天下午第3次参拜靖国神社。武大伟回应的语气非常强硬。他说,小泉首相两次参拜,已经给中日关系带来很大伤害,如果再去,将会带来更大;中击,甚至影响今后几年的中日关系,日方对此应该有清楚的了解。武希望福田在这个重要关头发挥政治影响,劝阻小泉参拜。但福田无可奈何地说,他已经无能为力了,希望中方谅解。 2000年,贝尔格菜德,唐家璇站在被炸毁的中国使馆前。

小泉下台后,中日关系才迎来回转契机,唐在书里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安倍晋三在接任总理大臣之前,就借自民党总裁选举日表达善意。就在这天晚上,安倍的夫人安倍昭惠在东京日中友好会馆宴请访日的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林丽韫。席间,安倍突然来到会馆,并主动走到林丽韫面前热情握手。在场的一些议员见到这位“准首相”就高喊“安倍万岁”。安倍听到后笑着纠正说,应该是“日中友好万岁”。

上一篇: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 下一篇:温州区委书记杀情人事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