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者为师:数字化时代的教师素养要求

时间:2022-04-05 09:37:38

觉者为师:数字化时代的教师素养要求

【摘要】时代正处在转型发展之中,正逐步走向数字化时代。思考数字化时代教育,应当超越技术本位而立足教师本位。未来,教师专业化正面临严重的时代危机。数字化时代要求觉者为师,也就是能够自觉守护和追求生命价值、教育价值及文化价值并不断走向生命自由境界的人才能称得上合格的,其核心品质是爱心、激情和创新,其成长途径在回归教师独特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数字化;教师素养;生活方式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1-0017-03

【作者简介】叶文梓,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院(广东深圳,518000)院长,博士生,研究员。

一、立足教师本位思考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发展

人类社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还将更加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人类社会无可怀疑地将进入全新的数字化时代。思考数字化时代,已明显地显示出两种具有普遍性的立场及其相应的追问方式:

其一,技术本位立场。追问的问题是:我们应当如何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及数字化时代的挑战?追问的重心在“应对”与“挑战”。

其二,人文本位立场。追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并引领数字化时代的健康发展?追问的重心在“适应并引领”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健康发展”。

两种不同的立场和两种不同的追问方式,揭示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技术发展和人自身发展复杂关系的不同方面。立足技术本位立场,突出的是技术的积极作用,更多强调个人对技术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挑战的回应。而立足人文本位立场,突出的是人自身的积极作用,更多强调人类对技术发展及社会发展所担负的责任及发挥的作用,并区分了“适应”和“引领”的不同层次要求和不同责任。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两种立场虽然不是非此即彼的,或者对立的,但也并不是同样重要的。技术并不是自足的,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要素,深受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其他要素的影响,技术发展是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体现。技术有不同层次、类型和水平。那些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技术,我们可称之为革命性技术。数字技术无疑是这样一种革命性技术。然而,无论什么样的技术,从其本质看,都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延伸和体现,不同的技术水平标志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不同层次和水平。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革命性技术变革并不是第一次出现,铁和青铜技术是古代社会的革命性技术变革,蒸汽技术和电气技术是近现代社会的革命性技术变革。革命性技术变革通常包含三个互相联系又互相支持的不同过程:一是革命性技术的出现及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和成熟过程。革命性技术开始只是为少数人掌握并应用,只在有限范围内得到推进。二是革命性技术的社会化过程。革命性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应用人群越来越扩大,应用水平越来越提高。三是革命性技术的常态化过程。革命性技术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普遍地得到推广应用,并形成新的技术标准、技术程序,以及与革命性技术相适应的各类社会制度,革命性技术全面地融入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新常态,从而人类社会在革命性技术基础上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回顾革命性技术变革过程,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人类支配技术发展,而不是技术支配人类发展;二是人类自身创造了未来,而不是技术创造了未来;三是技术能够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关键要素,与技术有着更为具体的联系。一方面,教育在技术的发明、创造与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没有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各种研究基础,没有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代代人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明和成熟是不可理解的。同样,没有各种各样的教育和培训,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及其社会化也是不可理解的。当然,技术也反过来引发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正如当前已经发生的,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线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未来学校则改变了传统的学校形态,等等。然而,不管革命性技术对教育发展的作用多么巨大深刻,归根结底都不可能改变教育的基本关系和教育的本质。就教育的基本关系而言,始终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人与技术的关系,更不可能是技术与技术的关系。就教育本质而言,始终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与启悟,而不是技术对生命的唤醒与启悟。因此,归根结底是人的因素决定教育发展,而不是技术因素决定教育发展。我们应当立足人文本位立场来理解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发展,其中最直接、最基本的就是立足教师本位来理解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发展。因此,强调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不是信息技术而是教师决定未来教育的发展。当然,数字化时代无疑会深刻地改变教师的内涵及其素养要求。可以说,唯有新型的教师才可能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需要,也唯有新型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引领数字化时代健康发展的新一代年轻人。那么,新型教师是什么样的教师呢?

二、直面教师专业化的时代危机

当前,一谈到教师队伍建设,就是专业化发展,似乎专业化就是未来教师发展的唯一方向和道路。专业化在人类教育发展中无疑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发展阶段。但专业化教师能够适应并引领信息社会的教育发展吗?笔者认为,随着信息社会的持续深入发展,专业化教师日益陷入严重的时代危机之中,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育人的危机。教育乃是立人之事业,教育的根本首在立人。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在网络环境中变得越来越方便,教师培养学生最重要的不是训练学生技术以提高学生技术水平,而是培养具有更加良好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具有更加深厚的人文素养的年轻一代。他们不但能够掌握和使用日益发达的现代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够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人类正义与公平的事业之中,担负起现代技术的人文责任,避免现代技术,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的工具化和功利化,避免技术至上主义对人自身的奴役与支配。然而,当前无论中小学教师还是大学教师,仍然深陷在知识中心和技术中心的泥沼中,普遍重技能重能力而轻人文素养与综合素养,普遍重教书轻育人。

其次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危机。职前的师范教育培养不了合格的“师范生”;职后的教师继续教育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微乎其微;职称评定同样无力引导教师成长。而真正的好教师的成长,又无法用专业化来解释。专业化并没有引导教师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三是教师自我生活的危机。一些教师缺少活力与生机,不喜欢读书和教育,沉迷于感官的满足和物质享受。越来越多的教师找不到感觉,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陷入职业倦怠和人生迷茫之中。

教师专业化危机的普遍存在,不是说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就能够化解这种危机的。在某种意义上,教师专业化的时代危机,反映的不是教师专业水平高不高的问题,而是专业化教师能不能适应数字化时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根本问题。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是什么样子,也许现在还不能非常明确且系统地描述,但可以肯定,数字化时代更加突出了教育以下方面的特性:

一是个性化。自我的存在,是所有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自我,是现代文明的核心基础。没有自我权利的明确,没有自我人格的尊重和独立,就不可能有现代市场、现代政府和现代社会,更无从构建现代文明。数字化技术为个性化发展拓展了空间,更提出了个性化发展的根本要求。数字化时代要求教育能够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不同需求,并努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是创新性。数字化技术一方面使傻瓜化操作和复制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数字化时代绝不是一个倡导复制的时代。数字化时代,技术周期越来越短,技术垄断越来越难,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数字化时代是一个创新才可能制胜的时代。唯有对每个社会成员创新本性的激发,才能发明现在还没有的技术,才能解决现在还没遇到的问题,才能创造现在还不确定的未来。创新是数字化时代的本质要求。

三是人文性。现代技术已经阻隔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亲密交往,导致普遍的现代性焦虑。数字化技术,因其虚拟性与便捷性,可能更加严重地影响人与人的直接交往,导致更加严重的焦虑和冲突。手机不是让亲情更亲,而是让人见面更少,亲情更远;网络阅读,不是让阅读更深刻,相反让阅读更浅层化和碎片化。因此,数字化时代需要更加深厚的人文素养,以引导数字化时代的健康发展。

个性化、创新性、人文性,是数字化时代的普遍要求。但在这些基本方向上,专业化教师与之是不相适应,甚至相背离的。专业化教师是适应工业化发展提出来的,根本目标在于以工业化大生产方式为工业社会培育大批量的标准化人才,比如标准化的律师、经理、技术工人等。不但如此,专业化教师自身也是按照统一的专业标准批量制造出来的标准化教师。在专业化视野中,教育,只是标准化人才的生产线;学生,只是有待加工的原材料;教学,只是加工的流程与技术。师生共同的标准化,压抑与排斥的恰恰是师生的个性化与创新,失掉的恰恰是教师的人文性。因此,数字化时代所需要的教师,不是专业化水平更高的教师,而是超越专业化的新型教师。那么,超越专业化的新型教师是什么样的教师呢?

三、走向“觉者为师”的新时代

教师在历史发展中已经历了不同的形态:长者为师、吏者为师、知者为师、能者为师。能者为师也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时期。超越专业化发展,教师将走向“觉者为师”的新时代。教师,是生活者、教育者、文化者,是多元存在的统一。觉者为师,指教师对生命价值、教育价值及文化价值的自觉守护、追求及其实现的自由状态与境界高度。教师之为教师,不只是职业,也不只是专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做教师,就是选择一条自觉觉人的人生道路。所谓“自觉”,指基于对生命、教育和文化本性的深刻理解而形成的价值信仰及其自律、自信与自由的生命状态。“觉者为师”强调以下几点:一是强调教师对人生的自觉,成为自觉自主的“我”;二是强调教师对教育的自觉,成为“人师”;三是强调教师对文化的自觉,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觉者为师,因其对生命价值、教育价值及文化价值的自觉,因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师生生命的独特性,能够更加自觉地尊重和守护师生的创新本性,并为师生创新本性的成长创造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加宽广的平台,从而能够以一种更加丰厚的人文素养来引导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发展。在觉者之师的眼中,一个健康的社会就像一座健康的森林,森林里有大树、有小草,是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活力和生机。大树有大树的活力和生机,小草有小草的活力和生机。教育的使命,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大树”,更不是为了培养只会考试的“考试高手”。教育,在根本意义是“成人”之学,就在于激发出每个学生的活力和生机,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觉者为师,不只是用知识和能力教化学生,更关键的是用爱心、激情和创新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爱心、激情和创新是觉者之师的核心品质。爱,是教育的根本信念、根本途径和根本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培育爱是教师一生的基本功;激情,是对信仰的执着,是对行动的坚持,是对未来的乐观,教师以激情来抗衡世俗的诱惑,以激情来点燃学生心中的灯;创新,是人性的高贵品质,教师通过创新实现自我超越,并引导学生带着创新的品质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生活。觉者之师,不但与数字化时代教育的个性化、创新性和人文性要求是相通的,同样对当下教师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当前教师面临两大基本问题:一是愿不愿的问题;二是能不能的问题。当前教师最大的问题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的问题。觉者为师,指向的正是生命的自觉性,从根本上解决了“愿不愿”的问题。因此,觉者为师能够更好地适应并引领数字化时代教育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和造就觉者之师呢?

觉者为师,需要各种社会条件的支持,但更根本、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自我修为。教师永远是在生活中成长为“觉者之师”的,不可能想象教师在生活之外“修炼”成“觉者之师”。事实上,当前教师很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生活方式的错位,也就是名义上是教师,却不像教师一样生活。因此,重构教师的生活方式,让教师像教师一样生活,是教师成长为觉者之师的根本途径。教师的生活方式不同于公务员,也不同于企业主,有其独特性,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物质生活的朴素性;二是精神生活的自觉性;三是教育生活的创新性;四是社会生活的建设性。教师生活方式的独特性,是由教师社会角色的独特性及其教育工作的独特性内在地决定的。觉者为师,引导教师创造职业尊严并享受人生幸福,引导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觉者为师,映照出数字化时代的未来希望之光。

上一篇:数学实验:小学生实践操作与数学思维的视界融合 下一篇:F―35项目最后关键阶段需解决的六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