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月大师》之“以佛心度人心”

时间:2022-04-05 05:29:33

一、导入

师:大家看图片上是什么?

生:舍利子。

师:有人说舍利子是长期素食形成的结石,那么你看到过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结石”吗?那么又是不是所有素食主义者火化后都有舍利子呢?舍利子从发现之日起就带上了神秘的色彩,至今都还没有确凿的科学论证。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能够火化后留下舍利子的人都是修行很高的人,比如弘一法师,比如我们这课的宗月大师

师:按照佛教的说法,得道高僧坐化后可以称――(学生说)"佛”?我们来看这个“佛”字

②‘弗’中‘丿’为邪,‘丨’为正,穿‘弗’而过,表示不论正人邪人,只要弃邪归正,均可成佛。

③修佛八字:“觉我觉他,觉行圆满”。即我觉悟了,再帮别人觉悟,就功德圆满了。

师:那我们就看看宗月大师是怎样“觉我觉他,觉行圆满”而成佛的?

二、从大叔到大师――成佛还须先做人

师:在这篇文章里,老舍先生先是叫宗月大师什么?后来叫什么?

生:刘大叔。宗月大师

师:从大叔到大师,他都经历了些什么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刘大叔这个人。

师:(刘大叔档案)刘大叔,本名刘寿绵,男,满族,系清皇室内务府的人,且代代做官,正宗京城富家子弟。原北京西直门大街一半都是他家的产业。如果放到现在,这可是不折不扣的高富帅啊。爱好?

生:喜欢救济苦人。

师:刘大叔怎么救济苦人的?举出例子来说说。生答,师补。

1.帮助“我”这个穷孩子进入学堂。(世上便少了一个文盲,中国便多了一个文豪);

2.招呼苦孩子吃饭或给点心,不以富傲人(刘大叔救济的苦孩子何止“我”一个?“我”只是数不清的受过刘大叔恩惠的其中一个罢了);

3.办贫儿学校,粥厂等等慈善事业,施舍粮米。

师:刘大叔的慈善事业越办越大,救济的苦人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他的家业却――越来越少。文中有四个时间段,代表性的写出了他家产的变化,大家来补充。

1.“我”做了学生以后――两个大院子,几十间出廊房屋,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周围房屋多达半条街,几处铺店

2.“我”转入公立学校时――财产已大半出了手,或卖掉或被骗

3.“我”中学毕业时――一贫如洗,只剩下后花园

4.“我”出国以前――花园也出手了

师:性格如何?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生:“乐观豁达”。1.两次写到“声音笑声是那么洪亮”2.对财富的态度:“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

师:就是这样“乐观豁达”的一个刘大叔。后来,大叔变成了什么身份?

生:宗月大师

师:宗月大师简介:“俗名刘寿绵,四十五岁出家,拜当时北京西四广济寺住持现明和尚为师,法名“宗月”。” 那么从大叔到大师,身份变化了,爱好变没有?

生:没有,仍然喜欢去――救济苦人

师:他做了哪些事情?

生:1变卖庙产救济苦人 2天天为僧众找粥吃3 举办粥厂等慈善事业 4唪真经,不要报酬

师:你看,不管是出家前还是出家后,宗月大师总是很忙,以前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之后他的职责让他天天忙于救苦救难。但他的笑声都还是那么洪亮,性格还是那么豁达。所以,变化的只是外在身份,不变的是内在的一颗向善的佛心。

师:下面我们来根据他身份的变化总结一下刘大师或宗月大师的形象。

一个合格的不肖子孙/一个不合格大寺方丈/一个忘我的救济大善人

师:从大叔到宗月大师,他世俗的形象逐渐变小,但救世的佛心愈来愈大。大师坐化后,有弟子写的挽诗中有这样一句:成佛还须先做人。这也是成佛第一境界――“成佛还须先做人”

三、成佛的第二境界――佛心引度向善人

师:老舍先生说,在他的人生当中,有两个人对他的影响非常的大,一位是他的母亲,一位就是宗月大师。宗月大师到底影响到了老舍先生哪些方面呢?文中有一段话概括了宗月大师对他的影响。导入倒数第二段,学生齐读。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象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的手去入私塾那样。”

师:那么,老舍先生在物质上受到了他什么好处?(生答――帮他入学,招待他吃的)

老舍先生在精神上又受了他什么好处?(生答――要有一颗向善的心去帮助别人)

师:纵观刘大叔的人生,我们可以看到“舍”“得”二字。天下智慧皆舍得,“智慧人生,品味舍得”。在刘大叔的人生里,他舍掉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

生:舍掉的是万贯家产这些身外之物,得到的却是慈悲为怀的佛心。

师:这对老舍先生又有什么影响呢?(生自由答)

师:这里有一个“舍”字,老舍先生也有一个“舍”字,1926年,先生开始用这个笔名,你觉得老舍这个笔名有没有什么含义呢?(生自由答)

师:“老舍”就是“舍己惠人,一以贯之”。他的作品如《月牙儿》《茶馆》《骆驼祥子》都关注着社会底层的人民。1951年,老舍先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师:刘大叔拉着老舍先生的手走进私塾,宗月大师牵着他的心走上向善之路。所以后来老舍先生的挚友萧伯青说:“老舍就是宗月大师”。或许这就是佛教里的“觉他”行为,即引领他人向善。这是成佛的第二境界――佛心引度向善人

四、成佛的第三境界――万古长空一风月,云在青天水在瓶

师:我们回顾前面修佛的八个字――“觉我觉他,觉行圆满”,你觉得宗月大师做到了哪些?

生:都做到了。

师:修行圆满后,我们也可以化用一句诗来概括――“万古长空一风月,云在青天水在瓶。”

当看淡财富,生死,只留下一片善良,那么,就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荣辱不惊,也像瓶中的水一样清澈明净,随圆就方。

师:我们总结一下,就成了一首诗,这是宗月大师从大叔到大师的过程,也是他成佛的过程:

成佛还须先做人,佛心引度向善人。万古长空一风月,云在青天水在瓶

五、心有信仰,心存善念(学这篇文章的意义)

师:宗月大师信佛教,一生都在救苦救难;老舍先生信基督,一生也在关心普通民众。那么,你信什么?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信仰丢失的时代,也正是因为信仰的丢失,让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做出了“假,恶,丑”的事情来,比如说――“2012,皮鞋很忙”,“长春偷车杀婴案”“四川摔倒讹人老太案”。面对这些现象,我们从内心里真切的呼唤什么的到来――真善美(学生答)

师:人之初,性本善。善良不是花色,一眼灼人,却如梅花,暗香浮动;善良不是风雨,油然而来,沛然而去,却是高天,底色常青。而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些善良的人,比如512中的谭千秋,当代雷锋郭明义,他们就是把真善美当做了自己的信仰。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就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心中要有信仰,心灵常存善念”。请记住: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掌声)

上一篇:浅谈精神分析理论对儿童人格塑造的启发 下一篇:略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打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