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带来的教学革命

时间:2022-04-05 02:15:18

慕课带来的教学革命

摘 要 近几年新兴的慕课,引发了一场新的教学革命,冲破了传统教学的教育藩篱,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对教室授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传统的教室授课比较具有针对性,能够实现因材施教,这是传统教学具有慕课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慕课与传统教学方式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慕课教学 教室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2.021

The Revolution of Mooc Teaching

LI Huya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Guizhou 563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Mooc emerging led to a new educational revolution to break the barriers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learning time and space no longer subject, while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proposed new requirements and standards.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struction targeted, enabling individualized, which i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lesson has incomparable advantages Mooc, Mooc and therefore courses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re complementary and mutually reinforcing.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Mooc teaching; classroom evaluation

计算机的出现,引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造就了工业文明,对其他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一场新革命,它正改变着其它行业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效率。以教学手段为例,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手段,课堂的主体角色也由教师转换为学生,将教师从传统的口述、板书、手绘等教学手段中解放出来,利用计算机设备对教学内容通过电子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等多媒体方式展现给学生。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多种形象、具体、逼真的模拟效果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因此,传统教学中的手绘、板书等教学方式正逐渐消失在课堂上了,特别是大学课堂,显得尤为明显,这些教学方式正逐渐被多媒体教学方式淘汰,大学课堂上的知识量较大,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都在不断加强,如果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导致课堂失去生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提高。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正在悄悄地改变着目前的多媒体教学――慕课(Mooc,Mass Online Open Course)。

慕课最早由斯坦福、普林斯顿等七所常青藤大学组成,目前越来越多的名牌大学参与进来,包括中国的北京、清华、复旦等名校也积极加入。慕课最早并不是以现在的形式出现,它的雏形是国外一些名牌大学将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录制成视频,并在网络上,全世界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免费进行观看,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因此,更多的名牌大学联合在一起,通过非盈利组织录制更多的课程在网络上,供全世界其他地方的爱好者观看。随着这种教学方式的发展,参与学习的人希望获得相应的证书,也希望能够与授课老师进行互动,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名牌大学将他们的优质课程在网上,爱好者通过报名的方式参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与全世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心得,相互解答重难点内容,按时完成课程学习。慕课教学方式完全突破了校园的围墙,从国与国之间的大学教育藩篱到国内高校之间无形的教育阻隔,学习将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①一位17岁的印度男孩在edX平台上注册了“电路与电子学”课程,最终在考试中的得分排在前3%而最终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广东大学生吴浩栋在coursera注册了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歌曲创作”,竟然发现这门课的学习者中有一位来自比利时的60岁的木匠。

慕课对传统教学的冲击是巨大的。以高校教育为例,通过慕课,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与世界上其他优秀的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高人”从不同的角度自由地发表带有质疑甚至批判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问题难免会带入到实际课堂,大学教师从来没有面对过如此复杂和多样的学生群体,提出的问题也是极具针对性,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鞭策和教育,也督促教师积极汲取新知识,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在教学中也才会有紧迫感和求知欲望。②而目前高校很多教师很少研读新的内容,缺少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一直处在自我陶醉、自我封闭的环境下,甚至有些教师的教案好几年都没有变化过,相同的内容以固定的方式讲解,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量,必将被淘汰。课堂上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学生会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学习,而教室授课的方式所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讨论也较古板,因此学生会积极地参与到慕课学习中去,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甚至在教室授课中,学生能够成为教师授课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对比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两个班级,信计一班的同学要求参与学习慕课网提供的浙江大学“程序设计入门――C语言”课程,信计二班学生不做此要求。通过一学期的对比,信计一班的同学在提问和习题解答等环节中明显优于信计二班,在期末测试中,一班的优秀率(85分以上)高于二班11个百分点。同时,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同时,也会积极学习与该课程相关的其它知识,一班同学在讨论该课程时,还会相互补充其它相关知识进行讨论,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量,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教授曾说“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已在根本上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

慕课的出现对传统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但不是完全矛盾的。在慕课的课堂上,一些大师们也需要通过板书和实际操作将内容详细解答,因此慕课与传统的教室授课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学生通过互联网参与慕课学习,在课堂互动和课后练习环节上都不如教室教学来得直接,特别是国外大学的课堂,很多都没有普通话字幕,造成国内学生在学习时显得特别吃力,在互动中就更加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和同学过分重视慕课的作用,导致了现实课堂成为了慕课的一种辅助,造成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本末倒置,老师和学生都脱离了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有效地制定教学实施计划和教学大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处于一种囫囵吞枣的状况,找不到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在操作性较强的课堂中,学生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观察老师的操作以及老师讲解的注意事项进行,所以在缺少有效的互动下,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不能及时地得到回复,需要通过网络的方式等待其他同学给出答案,造成了学习上的延时。而通过教室教学,学生带有问题地学习和互动,教师合理地板书势必会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虚拟教室和真实教室的结合将推动大学前进。

尽管慕课就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同样也面临着许多困难。慕课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免费,具有代表性的Coursera、edX、Udacity等机构都提供了大量免费课程,而国内具有代表性的果壳网、MOOC学院等也是免费,而录制课程的成本是较高的,③造成了这些机构在运营时显得比较吃力,目前维持这些机构的运作,在国内主要依靠国家。在国外主要靠慈善机构,企业和个人的捐款等。而慕课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不能够实现因材施教,不具有针对性,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学生的接触面比较窄,因此在学习时显得比较吃力。而有些学生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学习,只通过简单的学习几门课程取得相应的证书,对其以后的发展并不十分有利。慕课在我国发展迅速,2014年统计,在Coursera平台上注册的学生有2/3来自海外,其中约41000人来自中国,占总人数的40%左右。在国内,北大、清华、复旦等大学也加入了上述平台,同时也拥有自己的慕课平台,根据国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录制相应的课程,同时教育部也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慕课的发展。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学生,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学生学习的知识有时候严重滞后,同时老师本身的知识水平也有限,通过国家相关政策等手段对该地区进行扶持,并不需要学生或者老师进行亲身在现场授课,学生和一些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和全国其他同学一样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聆听全国乃至全世界顶尖老师的课程。所以慕课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时激情,还需要国家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积极参与。我们错过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我们现在很多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其它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必须乘第三次工业革命东风,提高全民的素质水平,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产生真正的生产力。

注释

① 张鸷远. “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学的影响极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2):116-121.

② 桑新民,谢阳斌,杨满福.“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J].中国高等教育,2014(3):12-15.

③ 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1):10-185.

上一篇: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分析 下一篇:EXCEL单元格三种地址表示方法与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