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可以是一场游戏

时间:2022-04-05 09:35:06

设计,可以是一场游戏

作为一家电玩界的新锐企业,XPEC Entertainment的北京办公室,就像一场新鲜有趣的游戏。

富有解构意味的墙面自门口延伸进接待区,接待台的折线造型是对立面与顶面“立体切割”的呼应。一道斑斑锈迹的钢板滑门上有醒目的“X”字母,像是由某种神秘力量冲击出的痕迹。设计之初的概念,是力图再观犹如电游般匪夷所思的超现实意境。

访客经由“X之门”,首先进入一个椭圆形的休闲空间,玩游戏,下棋、闲聊、看杂志、喝咖啡,甚至煲汤或者坐在窗边的吧凳上望着草坪发呆……所有这些活动即便是在工作时间也绝不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实际上这是最受欢迎的“brainstorming”场所。正如这里的员工开玩笑说:“如果我们自己不会玩儿,还怎么给别人设计游戏。”在入口与体闹区的天花部分,铁丝网和石膏板形体构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各种灯具透过铁网照射的效果既能弱化不舒服的眩光,又产生一种另类的审美情趣。

穿过休闲区歪斜的门洞,便是开放式的工作区。形似蜂巢的排布呈现出一种类似自然生长的态势。暗红色的涂料统一顶部的视觉,建筑的构造暴露无余,仿佛机械触角一般的金属理线套管,更为室内增添了一丝未来科技氛围。成本低廉的水泥板在空间中多处运用,安静肉敛的视觉印象用以中和色彩与形式上的“放纵”。

工作区周围的房间是一些造型各异的“盒子”,有的圆润整体,有的则如刀削斧凿,充满动感。整体色彩也经过了细心的推敲与规划,浅灰和深灰做为底色,衬托着几种有层次的暗红、深棕、橙红与橙黄,配以略带冷感的芥末黄色,突出创意工作背后的激情与乐趣。“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在这里工作非常自在。”XPEC北京公司的经理Angeline如是描绘自己的感受。

在中国,设计!

黄梦斯

在2009年和2010年这个异常寒冷的跨年之交,一个具有热度和持续影响力的文化事件成为了这新与旧在某种意义上的一个“联系”和“传递”――把设计本身和社会因素相联系,把中国设计渐露姿态的趋势传递到崭新的下一年。

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中,这个名为“在中国设计”的展览集结了一批年轻的设计师和卓有见地的文化人,透过“设计”这种方式来探讨精神品质和生活意义。参展的十一位中国设计师/团队有:又一山人,吕永中、谢东、叶宇轩、王杨、石川、刘峰、贾立、毛娜、oho-oho,多相建筑等,设计师将一对一地和来自文化界各个领域的、如梁文道、洪晃、梁冬、王小慧、孙甘露,胡恩威,高艳津子、沈黎晖等进行关于生活和设计的深度对话。

展览方的态度清晰且高调:“在中国设计”与“中国设计”,仅一字之差,却隐含着不同的意义――在中国设计,不是一个定义,它代表的仅是一种状态。这便与从民族主义出发的“中国设计”划清了界限。它不会被任何东西所框定,但它不激进,它尊重一切已经存在的现实与传统。今天的中国是一个试验场,正在经历经济的飞跃,商业社会的形成,社会体制的转型……而当代设计,就是在这样复杂的社会运动中展开的。因此,所谓的中国设计,从来就不是自律的行为,它已经被卷入了中国现代比的速度中,不断地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藤蔓的生长缠绕在一起。我们更应该踏踏实实地关往“在中国设计”的状态,探索它可能指向的各种未来。

在今日美术馆里,这些设计作品在现场摆放和处理的时候,都更像是艺术品,但和艺术品所不同的是,它们跟我们的生活更接近,所以在这里,它们是可以被体验和被阐释的。并且,“在中国设计”展览也是中国当代设计师在美术馆的首次集体亮相,这或许是设计走人中国艺术史和艺术收藏的一个开端。

上一篇:这边风景独好 下一篇:简单魔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