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中的重生

时间:2022-04-04 10:52:52

摘 要:史铁生是当代著名的作家,但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是位残疾作家,生活给了他太多苦难。本文主要从史铁生苦难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总结的人生的根本困境出发,结合作品探求其面对苦难和困境时是如何走上救赎的道路的。

关键词:史铁生;救赎;苦难;残疾;宿命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012-01

二十一岁,应该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龄,可就是有人在这样一个美妙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紧接着又病坏了双肾,后半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忍受着病痛与苦难。这个人就是史铁生,面对这样残酷的事实,有几个人能坚强地瞬间接受?

史铁生身体的残疾和面临的困境是他生命的重要体验,他用自己健全的思想书写了一个个残疾的世界,一段段苦难的生命历程,最终找到人生的精神解脱,也就是救赎: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人生在于过程。现在国内已有很多研究史铁生的优秀成果,研究角度大致有这样几类:第一类是残疾和爱情的主题研究,如陈金芝《从残疾主题到形而上思考——史铁生小说主题论》;第二类是生命或存在的意义,如胡山林的《苦难把你引向存在的意味:史铁生与存在主义》;第三类是史铁生创作的心路历程,比如胡山林的《从苦难走向信仰——史铁生的心路历程》;第四类是宗教情怀,如张在中的《原罪与爱的救赎——论基督教对史铁生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抛开史铁生作品主题和具体的救赎思想的研究,以史铁生的生平和他的几部作品来分析他走上救赎道路的过程。

一、史铁生的苦难体验

1972年,史铁生21岁,在这样一个意气风发、血气方刚的花样年华里,他本该趁着自己年轻力壮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去探索、去创造。可是此时命运给了他特殊的安排,那就是一把轮椅、一双残疾的腿,让他永远的坐在了轮椅上。这个特殊的待遇用史铁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其实在他于清平湾插队时已经感到腰疼,但是年富力强的他并没有在意这些,每天仍精心喂养队里的牛。可是就是瘫痪,使他再也不能干这些正常人力所能及的事了,插队的经历也成了他永远的回忆,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插队的故事》正是他对那段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后来史铁生又患上了肾病而且病情恶化成为尿毒症,直到他生命的尽头都在靠透析来维持生命。每周三次透析,每一次都像死过一回,身体非常虚弱。病魔几十年如一日地绕着他,痛苦折磨着他,这种苦难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史铁生也自嘲道:“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由此可见,病痛折磨着史铁生的一生,贯穿在他生命的整个过程之中。

而当史铁生稍有成就的时候,母亲又离他而去,母亲的爱无以为报,是史铁生一生中最遗憾的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痛楚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与病魔抗争38年。

对于这些病痛和苦难,史铁生也像常人一样经过了一番挣扎,抱怨过也愤恨过,可是最终他接受了命运给他的安排,变得很平静很坦然,他不再渴望死亡,开始慢慢地恢复、思索,思索着生命的意义,并且提出人生的三种根本困境:孤独、欲望和恐惧。这是每一个都逃不掉的困境,三种困境也是寻找快乐的三种方法。“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由此可见史铁生开始了自我救赎。

二、救赎思想的由来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把身体比作一架飞机,要是两条腿(起落架)和两个肾(发动机)一起失灵,这故障不能算小,料必机长就会走出来,请大家留些遗言。”我相信在这种灾难面前要瞬间坚强振作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史铁生也是。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这是《我与地坛》中的一段话。

由此可见最初的几年史铁生也是无法接受的,这几年里他终日待在地坛里,一座离他家很近,衰败但并不颓废的古园。在这里他开始整日的思考生与死的问题,开始慢慢冷静下来,不再那么狂躁不安,不再悲观示人,慢慢地尝试着去接受现实。

死亡对史铁生来说曾经是诱惑,因为正值花样年华的他双腿瘫痪就意味着后半辈子将会在轮椅上度过。他曾说“那时候对我最具诱惑的就是死;每天夜里醒来,都想,就这么死了多好!”他消沉悲观过,倔强地离开家,躲开母亲,在地坛一呆就一是天,整日想着死的问题。

是什么让他打消死亡的念头,正确对待生和死,走向救赎之路的呢?史铁生说:“对待存亡我选择一种乐而不雅的立场,让我如斯诙谐地对待存亡还得感激卓别林。在《城市之光》这部片子里,女主人公要自杀,卓别林将其救下,这女的说:你没权力不让我去世?卓别林的回复让我至今难忘:急什么?我们迟早不都得去世?这是参透存亡的巨匠立场。我想他是在说,这是窘境,谁也逃不过,人生的统统事就是在与窘境周旋。这需要靠爱去延缓灭亡。 ”卓别林的这部电影是史铁生开始精神救赎之路的金钥匙,从卓别林的回话中他得到了启发,在地坛里他开始天天思考存在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精神救赎之路由此展开。

在救赎的过程中还离不开一种信仰,那就是宿命。史铁生是个宿命论者,他认为每个人要经历的事情都是上帝安排好了的,我们人类无法左右,一切在冥冥之中都被一种不可揣测的神秘力量命定了,就像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出生地,控制不了时间,控制不了自己的性别。这一切的宿命是我们无法逆转的。所以他把自己面临的困境和苦难都看做是宿命。只有这样,自己的心灵才能够平静,才能够坦然的接受命运给我们的苦难。

但是史铁生说的宿命并不等同于认命,相信宿命是为了平静地接受我们面临的苦难,然后去寻找在绝境中重生的出口和力量。在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宿命的代言人,《原罪·宿命》中只有脖子以上能动弹的十叔,《命若琴弦》中老瞎子和小瞎子,《我之舞》中的男女青年……这些人的命运都是宿命,可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认同宿命不等同于从此认命:十叔吹起了泡泡以自救,老瞎子继续弹唱,男女青年舞蹈升腾……救赎之路由此才能顺利走下去。

三、结语

史铁生以其质朴细腻的文风,敏感而博大的心灵,探索生死,拷问灵魂,演绎着生命的意识,他在自我救赎的同时,为我们揭开了苦难的面纱,鼓励我们直面苦难、超越苦难、感恩苦难,自我救赎最终扩展为全中国甚至全人类的救赎。从他的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中我们受益颇多。笔者认为他不仅是极具性情的文学勇士,还是一位与生活不屈抗争的坚强斗士,他的人格魅力已然光耀华夏,也必将与世长存。本文探索他的救赎思想的由来,希望能为我们面对困境时提供帮助,从中汲取重生的力量和勇气!

参考文献:

[1]史铁生.史铁生作品集( 第一、二、三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史铁生.我之舞[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

[3]史铁生.宿命的写作[M].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

上一篇:怎样在微博扮上流社会 下一篇:招行“非常三亚”我的热带海滨游